|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1|回复: 8

[转帖]传统小吃的英文名:豆汁=“北京可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10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小吃的英文名:豆汁=“北京可乐”

据中新社报道,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豆汁,焦圈,卤煮,炒肝,墩饽饽等流传数百年、种类以千百计的老北京小吃也开始有了英文名。
在北京后海胡同深处的“九门小吃”,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翻译各种小吃的英文名称,他们的翻译原则是尽量将小吃所含原料都翻译出来,让外国游客看到菜单就能吃个明白,同时兼顾这些市井吃食蕴含的京味底蕴。
“九门小吃”董事长侯嘉介绍说,“比如豆汁,可以直接译成"绿豆煮的汤",但我们在考虑就把它译成"北京可乐",这种翻译简短而又形象,可以借助可乐的意象让外国游客记住豆汁。” 类似这种中西合璧的做法被很多北京老字号采用。
侯嘉表示,一方面他们在奥运期间会确保食品安全,绝不让外国游客“喝一口豆汁就拉肚子”,但另一方面,他们不会在面对奥运游客时对小吃进行任何改良,吃不吃是个人选择,但他们一定保留最纯正的味道,用这些告诉别人北京的味道。

如果真这么翻译的话,我就骂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7-1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掌柜的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志峰:豆汁是“北京可乐”?别逗了!

     荆楚网湖北奥运冠军13位冠军出自荆楚大地 《赤壁》电影风向标重返古战场 火车站拥堵武昌站周边交通拥堵严重 住房计划多数新房供给中低收入者   在北京后海胡同深处的“九门小吃”,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翻译各种小吃的英文名称“九门小吃”汇集爆肚冯、年糕钱、小肠陈、月盛斋等十六家北京老字号,奥运期间将有官员、裁判以及夺冠的中外运动员到此一饱口福。“比如豆汁,可以直接译成‘绿豆煮的汤’,但我们在考虑就把它译成‘北京可乐’,这种翻译简短而又形象,可以借助可乐的意象让外国游客记住豆汁。”“九门小吃”董事长侯嘉说。(7月10日中新社报道)
  传统小吃豆汁拟被翻译成英文版“北京可乐”?侯董事长,你别逗了!
  豆汁和可乐,根本风牛马不相及。不说别的,单是那个味道简直就是天渊之别。可乐是甜的,可豆汁是什么味道我至今无法形容——我只喝过一回,然后再没敢碰过,那味道不是一般的怪异,实在无福消受呀。
  豆汁就是这么个奇妙的东西。喜欢的一天不喝就感觉少点什么,喝不惯的尝上一口难受半天。这是特色,也与长期形成的“文化底蕴”有关。对豆汁,喝不喝是个人的自由,喜欢的尽可大快朵颐,不喜欢的也不必强求。可是,如果你非要把豆汁翻译成“北京可乐”,外国友人不明就里,很容易误以为是像可乐一样的甜水水,“咕咚”来一口,恐怕想不涕泗横流都不行——这是否有“误导”之嫌呢?同时,这也不利于豆汁的推广。据老北京介绍,豆汁是初尝难喝,可只要慢慢品尝,越喝越好喝、越喝越有味道。你现在一下子就把别人喝怕了,恐怕以后就不敢再尝试啦。
  另外,把豆汁翻译成“北京可乐”,有点小家子气。豆汁被很多人视为北京小吃之魁,干嘛要低声下气地跟可乐攀亲戚?侯董事长也表示:“吃不吃是个人选择,但我们一定保留最纯正的味道,用这些告诉别人‘这就是北京’,‘这就是北京小吃’。”可这名字一起,立马就显得矮人一头了,还怎么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这就是北京”?
  针对传统餐饮产品的英文翻译问题,这些年来没少引起争议,也没少闹笑话,曾经有人把“童子鸡”翻译成“没有性生活的鸡”,笑得我肚疼三日。千万别小看这个翻译问题,译得好事半功倍,利于宣传、利于推广;译得不好徒增笑料不说,还会害了传统美食。“信、达、雅”是翻译界公认为的对翻译的基本要求,翻译文学作品或理论著作等大部头的时候要力求达到,在翻译包括中华名吃等在内的产品名称的时候也不可马虎。另外,我认为在“信、达、雅”的基础上,还应该加上一条:要挺直腰杆、开阔思路,不要老是试图攀附外国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口可乐咋不翻译成“美国豆汁”

  流传数百年、种类以千百计的老北京小吃在2008年遭遇了现代奥林匹克,奥运期间预计一点二亿人次的游客前景,让北京各家老字号均在跃跃欲试。在北京后海胡同深处的“九门小吃”,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翻译各种小吃的英文名称,“比如豆汁,可以直接译成‘绿豆煮的汤’,但我们在考虑就把它译成‘北京可乐’,这种翻译简短而又形象,可以借助可乐的意象让外国游客记住豆汁。”(《中国新闻网》7月10日)
  北京豆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域小吃,与风靡于全国的“豆浆”有较大的区别。而如今奥运在即,这给北京的传统小吃也带来了全新的商机,所以,商家将各种小吃的名字翻译成英文,做好迎接国外游客的准备,实属情理之中。在我看来,翻译小吃的名字,除了要遵从相应的“语言规则”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兼顾小吃背后的传统文化意蕴——而将北京豆汁翻译成“北京可乐”,就实在是有些太不伦不类了。

  北京豆汁,一旦被冠以“北京可乐”的英文名字并被传播开去,不仅让北京豆汁的“原汁原味”和特色荡然无存,也在无形中失去了北京豆汁赖以传承下去的民族文化特征,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消费纠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个外国游客品尝着北京豆汁,口中呼唤着“北京可乐”,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或许,有游客会勃然大怒,“怎么是可乐呢?又酸又涩,还有一点怪味道,退钱!”风俗和“胃口”的差异,我们认为的美食未必会让老外感到“可口”,看到“北京可乐”这个名字,没准儿会误导他们,起到相反的效果。

  有网友指责说,“北京可乐”纯粹是崇洋媚外。可要依我说,说崇洋媚外未免有些“上纲上线”了,但如此心态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种哗众取宠的商业思维。为什么要翻译成“北京可乐”呢?不是因为“北京可乐”更形象、更得当,而是其更夺人眼球、更具有广告效应。

  实话实说,一些蕴涵着民俗文化特色的小吃,翻译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论如何,都要理性适度,不能光顾着一味“迎合”,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以为,如果实在没有很恰当的“英文名”,北京豆汁就用汉语拼音代替不也挺好吗?我们的很多地名、人名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就不都是如此吗?看看,可口可乐在中国咋没有翻译成“美国豆汁”?因为“可口可乐”是其“内涵”,人家不会因为“美国豆汁”更能吸引中国人,就加以放弃。

  品尝风味小吃,对于奥运期间的外国游客来说,只是一种“体验”,在与民俗小吃零距离的同时,领略我们的传统文化——“北京可乐”能带给外国人什么?我们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奥运举办国的民俗小吃名字,因奥运而披上一层“洋皮”的。(陈一舟)

发表于 2008-7-11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广告都愿意让老外做代言!
发表于 2008-7-10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8-7-10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7-11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个表带!这个侯董太“于谦”了

发表于 2008-7-11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象最初是外国人的主意,昨天或是前天的参考消息有转载报道,当时看了也觉得纳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0:32 , Processed in 1.11964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