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7|回复: 1

漫话旧北京的自来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15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话旧北京的自来水

北京人饮用井水,毕竟早已是历史陈迹了,接下来就是用自来水。当然,不是一下子都能用上自来水,是逐步逐步扩大的。记得直到三十年代中,不少靠城根的偏僻小胡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呢。老舍先生写的著名话剧《龙须沟》 ,不是说当初那条臭沟两边的住户都喝不上自来水吗?这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北京喝自来水的困难。

北京筹建自来水是在光绪三十( 1908 年),当时筹备京师自来水公司,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周学熙。周学熙字缉之,亥革命后,他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是北洋派中有名的实业家、理财家。他负责筹办北京自来水公司,是在清代农工商部丞参上行走时的事。当时已是清朝覆亡的前夕,西太后那拉氏已经行将就木了。这时袁世凯正任军机大臣,北京当时常闹火灾,救护困难,那拉氏就问袁世凯应该怎么办?袁世凯说最好是办自来水,并推荐周学熙担任这一差事。

当时国家没有经费,便招集私股,按照股分有限公司办法,由官方监督,私商集股,所谓“官督私办”。招股专招华股,每股十元,共三十万股,总额三百万银元。另外每年筹拨官款十五万两,预存银号,作为国家补贴,以备筹建初期,无红利可分,付股息使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事,所以股金很快凑齐了。
     
筹建自来水,第一是水源问题。北京在地理资源上,最好的水源是西北山,玉泉山的水是最好的,“天下第一泉”嘛,作为自来水的水源不是最好吗?但当时办不到。一来玉泉的水不够多,二来那股活水联系着皇宫内苑。当年宫里吃的水,都是用水车,上面盖着明黄布罩从玉泉山拉来的。西苑海子的水,都是靠这般活水流来的。因而不可能用这股水作水源来建造自来水厂。还须另想办法。
   
当时周学熙等人在京郊查看,找到安定门外沙子营北面孙河的水。孙河的上游,两个水源。一个沙河,一个清河。一个发源于北山,一个发源于西山。当时以孙河水为水源,在东直门外筹建了两个水厂,修了高大的水塔。这是当年东直门外唯一高过城墙、城楼的建筑物,攀登上去,可以望见紫禁城的黄琉璃瓦,所以禁止人们攀登。
   
自来水厂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商瑞记洋行定购的。初期自来水厂,共修了十八个水池,分浊水、清水、沙滤水三档,先在河身上筑一拦河坝,成为一个小水库,储足三个月以上的用水,然后引入水厂水池,经三种水池处理过滤后,用水泵送上水塔,然后由总管引入城中,到了城中,再分送城内各处总管,逐步分下去,流到各家用户。首期工程,经过二年多时间,逐步完成,除水厂工程外,共铺设了三百七十多里大小管道。这样北京的自来水从无到有,初具规模了。

当时自来水厂在东直门外,而公司办公处不在城外,却设在前门内西顺城街,是用灰色砖新建的老式楼房。由于材料、机器等是买德商瑞记洋行的,因而勘测、设计也多是德国人包揽的,早期的工程质量都还过得去,一直使用了三十多年没有改变。
   
至于管道铺设时经过的路线,当时呈请农工商部转呈宸苑(即皇宫、内务府的统称)并会同民政部、步兵统领街门统一办理。北京当时街道上埋管有三个困难:一是要穿过城墙、皇城墙、护城河、金水河等墙垣水道,如何回避,如何穿过,都要事先疏通好关系,不然皇家禁令森严,稍一挑毛病,修的人就吃罪不起,二是北京大街上都有地沟,即现在说的下水道,这些地沟四通八达,都是明代永乐年间修的。当初修时十分科学,所有涵洞都是砖砌的,干线涵洞有六尺多高,超过人的高度,排污水自然十分通畅。但是到清末已经使用五百多年,虽然年年掏沟,也极为淤塞秽臭,自来水排管要与这些臭沟并列,或交叉过去,事先不弄清,施工都困难。三是经过王府、大宅门门前等等,那时讲究风水,事先不疏通好也不行。

自来水部分修通后,原来卖水的井水窝子的生意就要受影响,靠水车谋生的人就要失业,修自来水时,事先考虑了这些问题。全城第一批修了四百二十多个售水龙头,代替井水窝子的生意。推水车的一是改行代管水龙头卖水,二是推水车送自来水上门。因为初期铺设管道后,大部份人家还没有安装管道、水表、龙头等,虽说吃的是自来水,但还是挑水的山东哥们儿一早咿呀咿呀地推着小车送上门来的。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8 04:15 , Processed in 1.13855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