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觉生寺的彩画很有特点,据说是雍正朝的作品,一直很想去,今天下午终于有机会去看看了。先给觉生寺摘个寺庙介绍。 “位于海淀区北二环路北侧,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至今山门高悬一块青石匾额,上刻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帝御笔“敕建觉生寺”。由于寺内有一口名闻遐迩的明代永乐大钟,故俗称大钟寺。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第一道诏书就是从南京迁都北京。故宫、天坛和永乐大钟是营建京师的三大工程。明成祖称帝迁都,忙着铸造大钟,为的是宣扬“靖难之役”的“伟业”和定鼎北京的“壮举”。 大钟高6.94米,口沿直径3.3米,总重46.5吨,堪称钟王。钟身内外铸满阳文楷书佛教经咒227000余字,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内容为永乐帝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为主的8种经。大钟铸造精致,声音特佳,轻击圆润悦耳,重击深沉宏亮,声传15公里之外。 这样“魁梧”的大钟当初是怎样挂到钟架上去的呢?原来大钟铸好后。待到冬天,先每隔500米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沟引水,泼水结冰,大钟在冰上滑行至觉生寺的冰土堆上。然后建钟楼,钟挂于楼顶,春暖解冻后取土而钟悬。” 从东华门走到灯市口,坐5号线到和平西街,转718到大钟寺下车。 跟检票员说我是GG的,签了个单免费进去了。 参观一圈,很是失望,完全修缮一新,根本看不到雍正遗迹,而且。。。。。 所有殿均吊顶(出了山门,和最后一个殿),啥都看不到啊,郁闷!
从重绘的彩画看,觉生寺彩画有自己的特点,如此的锦纹方心很少见,有的还加入了太极图,要是能看看原迹该多幸福啊!
觉生寺中较高等级的锦纹,本人见识少,从来没见过这样纹饰的锦纹,局部贴金,挺有意思 觉生寺中较低等级的锦纹,不贴金 其彩画特点之二,也是我一直慕名前来的原因,就是旋眼的特殊做法---仅在头部点金。相同做法,我还见到过3处,还有两处类似,但那个时代更早。 觉生寺某些围房的彩画似乎只是画完了贴上去的,可能是我看错了。。。。。。。。。。 唯一见到清代遗迹的是最后一个殿,(没名字),支起大钟的木架上面红油地绘的各种片金龙纹饰,具有清代中晚期的特点,室内彩画被修缮过,隐约极少的局部能看到更早的原迹。
出了觉生寺,前往黄寺,走了老半天,没想到,没开门,很郁闷,等123路车等了29分钟,那叫一个挤啊! 做到东直门,地铁回家了,很累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