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29|回复: 27

抖搂个我的玩意-清 三品 官帽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4-26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品是亮蓝的. 四品是涅蓝的.这个是三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4-28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料珠子!楼主经常扎坑儿去啊

[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3品的从工艺上看应该是雍正时期的。
发表于 2008-4-28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7 22:04:49的发言:

您可以参阅《大清会典》

按《大清会典》规定,从皇帝到各级官吏都要在所戴朝冠或吉服冠上,佩戴各色宝石和素金来表示官品的大小。顶戴就是帽顶中央戴的珠形帽饰,用珊瑚、宝石、铜等制成。清朝最初定制,一品用红宝石顶,二品用珊瑚顶,三品用蓝宝石顶……等到玻璃传入中国,又用玻璃代替了宝石,称呼上也有了变化。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等。

也是,料器质优价廉,容易加工琢磨。

要真是蓝宝石的那就好了,这么大估计得有二十克拉,颜色不错,也蛮干净的

发表于 2008-4-28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4-27 22:59:48的发言:

还真是玻璃的?

古代玻璃器可是不可多得呢。

晚清玻璃应该已经是寻常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十月庚子,再定百官帽顶,一品官珊瑚顶,二品官起花珊瑚顶,三品官蓝色明玻璃顶,四品官青金石顶,五品官水晶顶,六品官砗磲顶,七品官素金顶,八品官起花金顶,九品、未入流起花银顶。辛亥,命查弼纳为副将军,往北路军营。壬子,鄂尔泰奏恢复乌蒙府城,苗党平。甲寅,以马尔赛、张廷玉、蒋廷锡久参机务,各予伯爵世袭。阙里文庙成,命皇五子弘昼、淳郡王弘暻前往告祭。

----------清史稿 世宗本记

呵呵,我从中华玻璃网摘了一段:

雍正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每年夏秋之际,计有进二十条西洋贸易大船到港,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和瑞典。这些大船前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虽然船上带来的基本上都是白银,一般是三至五吨重的西班牙银币,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产,比如呢绒,钟表等,其中有一样比较特别的物产,就是玻璃。

当年承接外洋船广州贸易的洋货行行商,基本上都是来自福建的熟手商人,家资巨富,在广州城外西南角所建造的洋货行,规模十分巨大。行外有店铺,行内有巨大的仓库,货场,还有靠江边的专用码头。洋货行旁边,还建造了专门的庭院,既有对外的独立门户,有可以直接通往洋货行。庭院内至少是一栋两层建筑,格局和当时的民居大不相同,乃是专供外洋船租用,作为外洋之人在广州贸易时候的居停购物之所。

既然是夷馆,所以建筑格局相当洋化。洋货行依江而建,所以靠江边,通常还建造有一个很大的阳台。两层楼房,也是当年广州城内外绝无仅有的新颖形式。洋货行的行商最早进口玻璃,大概就是为了建造夷馆所用;二楼窗户装上玻璃,十分气派洋气。这种夷馆建造得相当完美,也很值得;当年外洋船租用这样的一个庭院,一个贸易季节,要花近一千两白银。

玻璃用起来之后,自然是有人眼馋。但是行商们一来都是没有功名的白丁,二来都是来自福建的土佬,雍正朝初年,官府和广州的士绅,基本上是看不起他们的。用现代的话说,那些和洋人打交道的福建人,包括行商、通译和买办,都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人。因此玻璃一物,虽然在雍正初年即有进口,但是使用十分局限。

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起复遭到罢免的原广西巡抚,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祖秉圭,出任粤海关监督一职。祖秉圭之前,粤海关监督一职,一直由广东巡抚兼任;从祖秉圭起,单独任职,名义上是户部所派遣的官员,其实是直接秉承内务府的指令;祖秉圭官居二品,兼监察御史衔,而且有密折直奏之权,无论是权势地位,均不亚于广东巡抚。

祖秉圭和前任粤海关监督,广东巡抚杨文乾的作风大不相同。一是专心为内务府搜罗奇珍异宝,二是因为要办好差使,加上贪心大炽,所以和这些富裕的福建佬,打得十分火热;特别是和当时最大的洋货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这样一来,行商那里有什么好东西,祖秉圭自然都十分熟悉。一来二去,这玻璃就成了祖秉圭进贡的好东西了。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九年,祖秉圭送往宫中“大玻璃片一块,长五尺、宽三尺四寸,随白羊绒套木板箱”。这等大块玻璃,万里迢迢来自欧洲,再由陆路小心运到京城,倒也实在是不可多得之物;皇上龙心大悦,不在话下。雍正年间皇宫之中开始使用这种进口的洋玻璃,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直用纸糊窗户的历史。如此说来,这祖秉圭算是相当有功劳的。

但是万里迢迢,专人护送大块平板玻璃到北京,毕竟是劳师动众的大事情;只有皇上才享用得起。祖秉圭在北京,皇亲国戚当中的三大爷四大妈向来对之十分照顾,现在有了海关监督这样的美差,自然十分想着报效些特别的好玩意。这样一来,进口的平板玻璃,终于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城富贵之家的玩物,称为玻璃围屏。

所谓玻璃围屏,就是雇用精细的广东木匠,用上等硬木,如紫檀花梨等,制作一个木头架子,精雕细琢。然后把进口的玻璃片镶嵌起来,这就成了一幅围屏。然后再请高明的画匠,在玻璃上面画上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这样的一幅围屏送到北京,那些王公贵族无不喜爱。这围屏制作最早是否出自祖秉圭的主意,倒也不得而知,但是祖秉圭数次进贡玻璃围屏,另外大量制作,分送北京的三大爷四大妈,的确是有稽可查的事情。如雍正九年四月,给皇上送去玻璃围屏二架,计二十四扇;皇上想来很是喜欢,特意下旨,交内务府总管海望收藏。一时之间,玻璃围屏成了王公贵族家中最显赫的摆设。

这种把进口的西洋玻璃,改成珍玩的办法,倒也十分别出心裁。日后广州出了不少著名的木匠,甚至有进宫中造办处,成为一代名匠之人。有清一代,广州的玻璃画居然蔚为大观,特别是仿照西洋笔法,在玻璃上描画人物肖像,更是成就不斐。如乾隆年间广州的著名行商,三品顶戴的潘振成,他在乾隆中叶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大班的玻璃肖像画,至今挂在瑞典哥德堡的历史博物馆里,画工十分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木器制作和玻璃画的成就,和玻璃围屏的大量制作,应该也有相当关系。

却说祖秉圭,因为将玻璃围屏大量送往北京的三大爷四大妈,自己倒是落下了巨大的亏空。雍正十年秋天,祖秉圭被革职锁拿,追查出来的贪贿总数有十五万两之巨,但是抄家追索,祖秉圭却只能归还二万二千两银子。许多银子,都变成了玻璃和玻璃围屏,送到了北京。这自是后话。

档案记载,其实康熙三十四年内务府曾经设立过玻璃作坊,由传教士指导技术,仿西洋之法制造玻璃。但是这个大内作坊技术很不过关,做出来的玻璃一塌糊涂,想来这玻璃作坊也就很快流产了。宫中真正使用玻璃,并且在北京富贵人家流行用玻璃制作的精致围屏,当是粤海关监督祖秉圭一手推动,使用的乃是广州进口的西洋玻璃。时在雍正七年至十年之际。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元大都在2008-4-28 13:15:18的发言:

都是料珠子!楼主经常扎坑儿去啊

[em01][em01]

我连坑边都沾不上.一线的得到传二线,我要是能当个三线我都知足.实际上我估计都要在4-5线了.

发表于 2008-4-27 0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图南在2008-4-27 0:52:01的发言:

什么叫生坑呀?

嘻嘻,对应于熟坑而言。

发表于 2008-4-27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6 21:19:19的发言:
对,生坑的

什么叫生坑呀?
发表于 2008-4-27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仨儿在2008-4-26 23:53:56的发言:
您该剪指甲啦!!

指甲长有利于挖洞

[em05]
发表于 2008-4-26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该剪指甲啦!!
发表于 2008-4-26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级别还这么大的顶子是很难得的![em02]
发表于 2008-4-26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估计是陪葬的穿戴,多少银子淘的,建议设香案供奉几天(通过宗教形式告知原主人这东西现在在您这里,让他别见怪)再把玩。
发表于 2008-4-26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东西刻下,看看石头是不是蓝宝石
发表于 2008-4-26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红宝石、蓝宝石帽顶会不会是红琉璃、蓝琉璃的美称呀。四品帽顶是青金石的。
发表于 2008-4-26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的!非传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生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8-4-27 12:57:30的发言:

清朝人说红宝石 蓝宝石,大致指红色蓝色的宝石。好像清代一品官的红宝石顶子大部分都是尖晶石的,应该不是琉璃。弄琉璃的,也太寒碜了。

您还需要多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呵呵.我理解您说的“尖晶石”您大概是说的“朝冠顶”朝冠顶的帽顶都是尖的。而圆球的顶珠是叫“吉冠顶”至于琉璃的问题,我想在现在人看来,琉璃是很平常,玻璃而已。倒退千百年,还走不到寻常百姓家。

发表于 2008-4-27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7 18:57:22的发言:

您还需要多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呵呵.我理解您说的“尖晶石”您大概是说的“朝冠顶”朝冠顶的帽顶都是尖的。而圆球的顶珠是叫“吉冠顶”至于琉璃的问题,我想在现在人看来,琉璃是很平常,玻璃而已。倒退千百年,还走不到寻常百姓家。

清代和西洋交往很多,有不少料器的鼻烟壶,琉璃清代应当是寻常物了,就算是贵重的东西,价值应该不能与五品的水晶相比吧?

尖晶石是一种宝石,价贱,远不能和红宝石相比,又红宝石长的象,又往往产再在红宝石矿里,没有矿物知识的古人无法区分。人家说这是宝石里的“骗子”。

记得哪里有资料说,故宫藏的一品顶子几乎都是尖晶石。

发表于 2008-4-27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7 11:31:08的发言:
所谓“生坑”,指出土的,基本保持出土原貌的.还有一种称呼叫“老生坑”所谓老生坑,是指以前出土的,经过流传把玩的。 所谓“熟坑”多指传世品。

不知道是哪个官员头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7 18:57:22的发言:

您还需要多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呵呵.我理解您说的“尖晶石”您大概是说的“朝冠顶”朝冠顶的帽顶都是尖的。而圆球的顶珠是叫“吉冠顶”至于琉璃的问题,我想在现在人看来,琉璃是很平常,玻璃而已。倒退千百年,还走不到寻常百姓家。

您可以参阅《大清会典》

按《大清会典》规定,从皇帝到各级官吏都要在所戴朝冠或吉服冠上,佩戴各色宝石和素金来表示官品的大小。顶戴就是帽顶中央戴的珠形帽饰,用珊瑚、宝石、铜等制成。清朝最初定制,一品用红宝石顶,二品用珊瑚顶,三品用蓝宝石顶……等到玻璃传入中国,又用玻璃代替了宝石,称呼上也有了变化。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等。

发表于 2008-4-27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玻璃的?

古代玻璃器可是不可多得呢。

发表于 2008-4-27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4-26 23:31:12的发言:
所谓红宝石、蓝宝石帽顶会不会是红琉璃、蓝琉璃的美称呀。四品帽顶是青金石的。

清朝人说红宝石 蓝宝石,大致指红色蓝色的宝石。好像清代一品官的红宝石顶子大部分都是尖晶石的,应该不是琉璃。弄琉璃的,也太寒碜了。

发表于 2008-4-27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7 11:31:08的发言:
所谓“生坑”,指出土的,基本保持出土原貌的.还有一种称呼叫“老生坑”所谓老生坑,是指以前出土的,经过流传把玩的。 所谓“熟坑”多指传世品。

哦,这样啊,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生坑”,指出土的,基本保持出土原貌的.还有一种称呼叫“老生坑”所谓老生坑,是指以前出土的,经过流传把玩的。 所谓“熟坑”多指传世品。
发表于 2008-5-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罡在2008-4-28 13:52:55的发言:

我连坑边都沾不上.一线的得到传二线,我要是能当个三线我都知足.实际上我估计都要在4-5线了.

是呀,一线人民也不好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遗老遗少在2009-4-7 12:13:00的发言:
请问好东西出手吗?价钱  谢谢
) V7 r! G7 J; V3 c

这个已经转让了,还有一个5品的水晶顶子

发表于 2009-4-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好东西出手吗?价钱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20:03 , Processed in 1.1943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