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因为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的连续不断性。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继承,而是推陈出新、再造新纪元的一个过程。也许就是这种传承性,我们才有这种机会从历史的碎屑中探索前朝的文化精髓。 今天我们可以见到见证一千三百年科举史的匾额(明清较多),好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古代匾额上,题款人(在朝为官者)往往在题写其官职或官阶后写到加几级纪录,这反映的是甚么现象?其实这种纪录可以说是此人在职期间功勋的记录,它是此人日后升迁、褒奖的重要依据。此种措施称为考课制,明清时已成熟,它是伴随科举选官制度诞生而成熟,隋唐的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配合着这种选拔方式,唐王朝对官吏的功过、品行和才能规定了一套考核制度,这便是考课,所谓“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总的说,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不同的时期其具体内容也迥异,但其实质都是对官员法定职责与以实际表现作以平价。 世界任何事都有始有终,任何事物的诞生不是偶然必有前期的铺垫,所以考课制不是唐代才有,据《周礼》记载“太宰以八法治官府,少宰以六计课群吏”太宰以明确隶属关系等,列出八条标准考核政府部门;少宰则以平行端正、作风正、有才干、守法纪等考核其官员。也就是说周代首开官员考核纪元。今天中国乃至世界类似考核部门人员做法,必然有意无意识的受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