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88|回复: 3

大家漫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18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漫谈

郑孝燮    国家历史丈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历史是根,文化是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留恢复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遗存,就是保留根.保留灵魂。

罗哲文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我们20年来.遗产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接受了很多经验,当然也有教训。申报世界遗产是为了加强保护,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就算申报不成.也要以世界遗产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现在有人说,申报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不是坏处,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不是很好吗,只要是申报世界遗产的,我都支持。我们要将保护管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首先保护好,强调合理利用。

谢辰生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改革以来,中国文化遗产道受全面的、根本性的破坏,远甚于“文革”时期。“文革”只是破坏了一些器物.而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根本性的。相比较而言.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是因为无知.后二十年则是因为愚昧。过去20 年.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基本上是失败的,没有具体的法规规范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就失去了根本.也将失去未来。

吴良镛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后,现代建筑形形色色的流派铺天盖地而来,房子建设了不少.但是“千城一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未经过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原有城市文脉与肌理。不少地方为了塑造特色.决策者不把建筑当作科学和艺术.无知无畏.为所欲为.肆意破坏生态和人文环境.热衷于“有想法”的、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建筑设计.于是,一栋栋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不讲究文化、不讲究造价的标志性建筑在各地拔地而起。我国过去的城市规划.关注工程问题的多,关注社会问题的少.要把关注社会问题结合到城市规划之中。

周千峙   两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

我们国家是高密度发展,城市如此.乡村如此,自然环境也是如此。由发展造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我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来得剧烈,破坏得多.只有懂得了环境和这些遗产的重要性,才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像现在这样成片成片地拆除历史街区的现象。

徐苹芳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绝大多数是政府行为。有些城市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很积极.申请到手后发现这顶“桂冠”限制太多.在房地产大开发中反而成了绊脚石.为满足开发商的利益.不顾一切.恣意破坏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指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它的整体环境。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终身制,完全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没有保护好而消失:一方面是遗产本身消失,另一方面则是遗产赖以存在的大环境消失。

谢凝高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充中心主任

近一个时期以来对遗产的破坏.根源就在于定位错了。别的国家都把世界遗产看得很高.认为它们是国家的象征和荣誉.而我们却把他们定位为旅游资源,是吃喝玩乐的综合体,这必然造成对遗产的破坏性开发,在中国,关干世界遗产的保护.专家学者的意见总是微不足道。当年一条破坏严重的泰山索道,大批的专家、学者反对二十年,不仅不予理睬,后来反而扩大了五倍工程量。

阮仪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在近二十年中国的快速经济建设过程中,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都遭到了无法恢复的破坏。其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紧密配合,以发展经济为理由大搞旧城区的改造.那些承载着历史血脉的古代建筑文化在他们眼里只是一堆破砖烂瓦.远不如建一些高档宾馆和别墅实在。而公众看待文化遗产也普遍存在着“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形、不见魂”的认识误区。而最重要的因素是相关法制不健全。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的记忆,人类保护遗产就是保护人类的记忆。人们到了文化遗产那儿.是应该能够唤起记忆的.如果唤不起记忆,那保护就失败了。不同的历史遗迹会唤起人们不同的历史记忆.所以保护就要保留住个性。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不能唤起人们对于遗产地的历史记忆.或者是记忆歪了.那就麻烦了。我们现在还处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期,这个初期正好和我们经济大发展时期连在一起.很容易就把保护和经济拉在一起,现在是文化遗产保护热.而这“热”中间有暗流。过分重视商业价值有两方面的危害性.一个是文物没有保护好.一个是文物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造成精神领域的东西缺失。这种危害比过去不重视还要大。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走过了从树立保护观念到实践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发展过程。虽然我们曾经从危险中抢救了一大批.可不少也在开发与建设中消失了.最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的是面对今天留存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至今不能找到恰当的途径去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虽然可以举出不少案例来说明我们的成功之处,但这些成功的过程却是异常的复杂和艰难。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管理机制不顺.甚至有缺失。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申遗成功会提离遗产地的知名度,带动经济发展.所以一些地方对于“申遗”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当申报成功后.认为目的达到.他们又利用这个得之不易的名号.兴建旅游设施.反而加大了对遗产的破坏。随着《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公布.一些地方因感近期申报无望,可能会变得不再积极,从而忽略保护。“申遗”行动是引起对重要遗产的关注,得到更多个人、社群和国家的呵护。其实.“申遗”的过程远比其结果更为重要.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
在我国,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全民自觉保护遗产的意识和观念不强,尤其是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时期,对遗产保护的破坏和威胁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多种机制还难以建立.保护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国际合作保护与文化遗产主权的关系还难以理顺。诸多难题还有待今后逐步解决。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
所有文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许多文化现象对当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因为环境变了,我们并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因此不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它是我们认识彼时彼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途径.是揭开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对待它们的科学态度是解读它.认识它,并通过它来探索未知.而不是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它。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遗产.不管是否对当代有用,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文化遗产是很危险的。

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影响很大。贫穷是文物保护的最大敌人.经济富有也可能成为遗产破坏的强大动力。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理念和方法上找出对策。拿历史街区来说,街区的房屋建筑是一个风貌外壳.居住其中的人是历史街区的灵魂,是继承者和传承者.他们与遗产及其环境密不可分。

张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

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对干历史环境破坏程度的感知是比较具体的,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无视遗产保护的,而且在每一个政府决策里都可以找到借口.把黑的慢慢说成白的,月亮也可以说成是扁的、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遗产保护理论建设方面非常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遗产及其环境选择性的研究。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8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都好听,到头来全是g.c.d的傀儡
发表于 2007-12-1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头其中部分专家还是真正实干型的,且确实在文保领域做出过很大的功绩。不过现在有时候在那个位置,很多话不方便说了,有些事不方便做了,只有说点不痛不痒的官话了。我们现在确实没法奢求个个专家都是梁思成,只求王世仁那样的“专家”少一点。
发表于 2007-12-18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张回程票在2007-12-18 18:32:33的发言:
里头其中部分专家还是真正实干型的,且确实在文保领域做出过很大的功绩。不过现在有时候在那个位置,很多话不方便说了,有些事不方便做了,只有说点不痛不痒的官话了。我们现在确实没法奢求个个专家都是梁思成,只求王世仁那样的“专家”少一点。

可叹啊,在那个思想大一统的时代,我们还有个梁思成,这现而今,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雀,朝堂坛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5:39 , Processed in 1.11098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