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载文《也说“有眼不识泰山”》,大有裨益,“泰山”之文化厚重,蕴含深邃,隽永久长。“泰山”亦可作为岳父之别称,其由来是—— 据晁说之《晁氏客语》记载:“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一说云,开元十三年,封禅于泰山,三公以下,例迁一阶。张说为封坛使,说婿郑鑑以故自九品骤迁至五品,兼赐绯。因大酺宴,明皇讶问之,无可对。伶人黄繙绰奏曰:‘此泰山之力也。’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伯叔丈人为列岳,谬误愈甚。”据张说封禅之说见于《酉阳杂俎》卷十二,“郑鑑”作“郑镒”。(《辞海》“泰山”词条) 唐开元十三年前,唐明皇决定去山东泰山封禅祭天,便令大臣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铺路以便前行。张说领旨后,火速赶往泰安,把任务交给其女婿郑镒办理。原来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将碧霞祠的面积缩小很多,把铁墙改为砖墙,金瓦换为铜瓦,省下银两揣入腰包。郑镒还仗依岳父权势,由九品官擢升为五品,绿衫改着红袍…… 开元十三年,唐明皇率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唐明皇但见碧霞祠筑得不像样,气恼不已,指着侍立身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慑于张说权势,群臣面面相觑,缄默其口。此时,伶人黄繙绰灵机一动,立即用手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瞄着张说,一语双关曰:“我看郑镒是凭‘泰山’之力高升的!”唐明皇与群臣听后,心知肚明,黄繙绰之言:明说“泰山”,但暗指张说。尔后,“泰山”作为岳父别称、敬称,便被九州炎黄子孙传承下来。《辞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及其他辞书皆有“泰山”作为岳父别称的诠释。 2007年11月21日 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