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利玛窦墓”就必然要说说马尾沟教堂。 早在明朝中后期,"利玛窦墓”是一位杨姓太监的别墅,民间俗称栅栏官地。万历三十八年利玛窦在北京逝世,明神宗皇帝特别降旨将栅栏官地赐予利玛窦作为墓地,从此栅栏官地改名栅栏墓地。自从利玛窦之后,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在华传教士均葬于栅栏墓地,前前后后共有数百位传教士安葬于此。而马尾沟教堂就位于这里,也就是如今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暨北京行政学院)院内。因此这里又叫栅栏教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国北方掀起了排斥洋教的浪潮。在这次运动中,栅栏墓地被毁,传教士的墓穴被掘开,墓碑被破坏。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约定,清政府斥资万两白银于1903年在栅栏墓地修建致命圣教堂,就是马尾沟教堂,也称法国教堂、圣母修道院。教堂后来不断扩建,除教堂主体建筑外,还兴建了口字楼、东西平房和山字楼等附属建筑。因教堂前有石牌坊因而还被称作石门教堂,教堂的石门现已由原址向北移位158.4米至利玛窦墓地前.
栅栏教堂原貌
栅栏教堂内的汉白玉祭台
栅栏石门
石门现已由原址向北移位 158.4米至利玛窦墓地前
移动时题字 1906年又修建了口字楼及东西平房和山字楼等附属建筑。山字楼平面为“山”字形,灰砖红瓦,钟楼高耸,是专门培养神父的文声学院。口字楼平面呈“口”字形,灰砖砌筑,简洁肃穆,是圣母修道院。 口子楼
口子楼
口字楼俯瞰
山字楼原貌
山字楼
山字楼俯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整个马尾沟教堂和栅栏墓地均被日军占领,教士被遣散,文声学院的学生流落社会,马尾沟教堂开始衰落。 1949年后,马尾沟教堂的外国教士离开中国,整个教堂由中国教会人士管理。1954年,教会将山字楼和口字楼出售给中共北京市委,两座楼被用作北京市委党校的食堂和职工宿舍。 1954年北京市政府购买山字楼和口字楼,筹建市委党校,两楼成为党校的食堂和职工宿舍。 1958年教会将马尾沟教堂和整个栅栏墓地无偿赠与北京市委。 60年代末党校撤销后改为国务院第四招待所。 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尾沟教堂和栅栏墓地遭到破坏,利玛窦等人的墓碑被埋入地下,教堂墙壁上镶嵌的教士墓碑被砸毁散落各处,市委党校院内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 1973年教堂建筑被拆除建食堂,从此马尾沟教堂作为一处宗教建筑,彻底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此外,马尾沟教堂的文声学院曾经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神学院之一,培养了大量本土神职人员,已故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傅铁山便是毕业于此,现在中国大陆著名的葡萄酒品牌龙徽也是诞生在马尾沟教堂的地下酒窖。 昔日的马尾沟教堂今天已经成为党校贴满瓷砖的食堂.
栅栏教堂原貌 如今的栅栏教堂原址上的食堂 目前马尾沟教堂和栅栏墓地的部分建筑遗存被保存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包括:马尾沟教堂口字楼、山字楼、利马窦等著名传教士的小墓园、保存六十余名传教士墓碑的大墓园、建于清代的墓园大门等。 [利马窦等著名传教士的小墓园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11&id=24959&star=1&page=1油油初访"利玛窦/郎士宁"墓(相关内容不在累述)] 再次感谢斑马工作室提供的老照片,谢谢! ! a% D! U: g$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15:26: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