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8|回复: 5

行走北京--潘家胡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0-18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家胡同坐落于北京宣武区东南部,正南正北走向。北起北堂子胡同,南至南横东街,因明代水利专家潘季训住此而得名。潘季训,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曾任工部尚书,擅长治理黄河。三十七号为晋阳寺旧址,内有古铜观世音造像,尉迟敬德监制,四十五号为弥陀庵,七十六号为药王庙。清朝学者钱大昕、文学家俞樾、经学天文历算学家褚寅亮等均居住于此。会馆多座,分别为:杭州、吉安、江南(旧有)、江西(旧有)、庐陵、齐鲁(旧有)、饶州、三原、渭南(旧有)、余姚、高州、怀庆、淮安、黄陂、襄郡、兴宁,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北京外城巡警右厅调查宣南会馆时,尚有8座。

    东侧与之平行的一条街是粉房琉璃街。

    说到粉房琉璃街,任谁也不能避开一个直到如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73年出生。1873年,对动乱中的中国是相对平静的一年。那场假借芙蓉膏――鸦片的名义开打的战争已结束33年,刀尖剑刃钝卷,落入海底的炮弹锈迹斑斑,飘散在时空中的硝烟早已殆尽,耸着鼻子也嗅不出一丝味道;太平天国国破山河不在,洪秀全凭借天兄天父的庇佑,‘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太平盛世已经苦干了10年――默默无闻地在另一个世界里,想来构建应该有所成;他老人家的对手――曾国藩先生于1年之前很好奇,宾天过去参观了。

    1884年,梁启超十二岁在广州考中秀才,1889年十七岁中举,出名要趁早,因为年轻,没有成为范进第二。好事成双,当时的主考官李端(贵州人,字必园)尚古,向孙权同志学习了一回,私自做主,把自己的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秀才。借订婚的东风,梁秀才十八岁(1890年)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没考好。‘落地举子不如鸡’,借用喜事儿冲冲晦气,让人家大小姐总等着不像话,于是成婚。这是1891年的事儿。李惠仙的父亲是李朝仪,贵阳人,1879年11月升任顺天府尹,也就是北京市市长。1892年,梁举人再次入京,参加会试,名字在孙山之外,还是不太理想。屡败屡战,1894年,第三次入京,准备参加高考,这次携着夫人,住在粉房琉璃街115号新会会馆中院三间北房中,把这三间房子叫做‘饮冰室’。这一年,梁公子22,血气方刚的年岁,大概不忒喜欢写字,所以‘饮冰室主人’这个笔名直到1899年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使用。

    西侧与潘家胡同平行的一条街叫贾家胡同。明朝时称为贾哥胡同,清朝‘哥’的谐音为‘家’,从俗,称为贾家胡同。

    曾国藩大人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此居住。那一年,曾大人40岁,年景不是太好,道光皇帝驾崩,慈禧太后的男人咸丰皇帝即位。不过那时候宫里并没有慈禧的影子,她是两年以后即1852年才被选进宫封为兰贵人的。曾大人搬家过来的时候,官位不算太低,从二品,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年俸不算太多,155两银子。

    另一个在这个胡同住过的名人叫洪亮吉,时间呢比曾大人早些,曾大人搬过来的那一年洪先生业已作古四十一年矣。洪大人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论专著《意言》,其中的第六篇《治平篇》在我们中学的课本里呆过,这个观点的提出据说比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早五年,大清朝也不是一点儿好儿没有,最起码没有像批斗马寅初那样批斗人家,给了人家一个宽松的治学环境。以上这些东西我并不感兴趣,我主要特别爱读洪老先生的对联,其中有一联:

酒酣或比张生作;

饭饱甘为孺子牛。     ――――《北江诗话》

    这一对联的出现,才引出鲁迅《自嘲》中最著名的那两句。其实,抄袭也是有档次可分的,譬如最近新被王蒙先生推荐入作协的那个谁谁家的小谁,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时候,怎么也应该看看组织部里新来的年轻人的脸色再抄啊,随便扯一篇过来就抄,露馅儿了,还把作协搭进去,气得作协主席给人家题字的时候手一哆嗦,多写了一个点儿,贾正的那个远房亲戚赶紧过来给作协主席掸裤脚儿,何苦呢,是不是!!

    还有一个人也要捎带手写上一句,吴趼人,就是那个书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吴沃尧,虽然我特别爱看他老人家的那一本书,可是每次写他老人家名讳的时候,我总要去百度上搜,因为我根本不能直接敲打出来,大概我的电脑向着我,怕我一不留神步吴先生的后尘,写出点儿不和谐的文字,电脑呢,要跟着受大卸八块的罪,机器毕竟是机器,它的那个小心眼儿瞒不了我,您就是见天给我酱牛肉吃,吃到死,我也写不出来。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把这类小说归属为谴责小说,努力做好顺民的同时,我还是想着做顺民,别人不来谴责我,我就念佛,痴心妄想去谴责别人,想都不敢想。

    背景交代清楚了――潘家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北面是北堂子胡同,南面是南横东街,东边与之平行的是粉房琉璃街,西边与之平行的是贾家胡同。胡同那,四五米宽,长度有一公里半的样子。

    胡同两侧都是民宅,过去的风光不在。随意走进每一个院落,曲里拐弯儿到处都是居民自己搭盖的小房子,压抑,阴暗,谁都想住好房子,但是,大家没办法,一辈儿一辈儿的忍着。或许奶奶当初坐着花轿被抬进某个大门口,一直就在那个门口里住着,生儿育女,油盐酱醋,人与人的距离仅隔着薄薄的一层土坯墙。张家管不住自己鸡蛋炒韭菜的香味往李家屋里钻,李家也拴不住自己家的小猫不上刘家偷嘴吃。几十年下来,大伙儿乐乐呵呵,也许有红脸的时候,红过去就完了,见面该说话说话,该搭把手儿搭把手儿。

    院子外边儿的胡同墙壁上,写满大大的‘拆’字,利邦漆,写完字顺手画一个白圈儿。字与字距离最近的并肩贴在墙上,如双胞胎;最远的间隔五步。搬走的人家并不是很多,不到居民总户的十分之一,但是,拆迁公司的工作效率很高,走一户拆一户,如同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瞪着血红的眼睛咬牙切齿在不远处蹲守着。破败的山墙随处可见,推倒一半儿的窗台露着比拳头不大混合黄泥的夹芯儿。收费品的小贩骑着三轮车四处游走竖着长长的耳朵,随时打算扑上来拣一些鬣狗们嚼剩下的骨头渣滓,他们的身上很脏,但是面露喜色,笑得脸红脖子粗,秃鹫似的,染了一脑袋血红。还有一些人手臂上套着红箍,两三个,一两个坐在一堆儿,D在开会,需要这种装点。

    孩子的妈妈领着孩子走过,手里拎着一把儿香蕉,指着那没拆的墙头上的紫色的豆角讲给孩子;

    刚从公交公司下班穿着蓝色工服的中年男子有些谢顶,手里举着晚报不慌不忙地边走边看;

    穿着睡衣的妇人屁股搭在电动自行车后架上逗弄邻居的小狗;

    半大小子踢着一个破苹果背着书包低头往家走;

    搭晾在树间铁丝上被单,被年轻媳妇轻轻拍打发出的香味儿,吸引骑车走过的男子侧了一下头;

    活动不便的老人坐在轮椅里眯眼看地上树叶被风吹翻着小跟头行走,背后抵着一个巨大的拆字;

    墙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告示,各种各样的搬家广告,各种各样的换房消息,各种各样宣传口号;

    国 旗在那些略显完整的院落门前斜么腔儿的插着,团在一起耷拉;

    过冬的烟囱一节一节被报纸精心的裹着吊在门道里;

    电表排着整齐的队伍静默在墙上;

    拆过的墙角儿有一个完整的杯子歪在一边儿,盖子一多半埋进浮土里,杯子里面有茶水,淡淡的茶香默默的散出来;

    、、、、、、         、、、、、、        、、、、、、

    天边一勾新月惨淡地照着,似乎要把谁的魂儿勾走,冬天要来了,我,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0-1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时间,没见鹰的文字了。实话实说,不仅是文字版,而且是摄影版,有生气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并不以为,只用耿直脖子,瞪着眼珠子,只有拆迁,但是我们毕竟是纪实的网站,自己不要欺骗自己。我不强求非要如何如何,我只要真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阵这种真实,越来越少了。我逃避,我就写出来。但在逃避的时刻之中,我还在想着胡同,我只觉得胡同的末日,可能随着会的完结,也就该进入倒计时了。。。。。。
发表于 2007-10-19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边一勾新月惨淡地照着,似乎要把谁的魂儿勾走,冬天要来了,我,冷!!!!

精辟

发表于 2008-10-2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草长鹰飞)读行走潘家胡同,看备选城徽

选市树,有人推荐槐树柏树,选市花,有人推荐月季菊花,选城徽吗?有人推荐这个:
发表于 2008-10-2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草长鹰飞)读行走潘家胡同,看备选城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07 , Processed in 1.12464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