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金”砖,它是我们国家古代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由于它做工精细,是砖中极品,又为皇家专用,所以人们称之为金砖。据内务府造办处“各处成活计”档案中记载,金砖又称做“津砖”。 金砖创制年代无考,但据有关文献先记载,金砖在明代已有大量生产制造了。到了清代的乾隆年间,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高峰。 金砖规格分为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七寸,厚二寸五,均为正方形。由于它系“钦工物料”,为皇家所用,所以地位特殊,加之严格的选料,精细的加工,使之烧后颜色纯青,敲之声音悦耳,断之无孔,细如端砚,因此身价百倍。 据《天工开物、造砖图说》等书记载,造砖过程分为: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入窑,烧制六个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如选土分捶,晒,舂,磨。澄浆分淘,晾,,揉,踏……入窑烧制得用文火熏烧,仅烧制的时间就长达130天。成砖后还得浸油,前前后后需二年时间尚可完成。 因为皇家工程是不能停工待料的,所以从制坯到烧制成砖,从运输到使用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要估计到。为了保证质量和施工用量,往往工程上用一块砖同比要多制六至七块砖,清乾隆年间烧制质量最好时,也要1比1,大型砖要1比2。也就是不同规格的砖,为了保证工程需要,最少也要一至两倍的烧制。为了分清责任,每块砖上都要烧制上年代,产地,监造者,制造者,规格,以备察验。 让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前已不再烧制金砖了,技术也因此而失传,解放后因财力物力原因曾试制过但未成功,故宫现在尚存的金砖数量也是极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