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遗产》一篇文章有感 从古至今,拥有属于自己的居室一直是人们一个非常现实的理想,从绳床草屋到青砖黛瓦,从掘地为穴到小康庭院,遮风挡雨的居所越来越敞亮,安身立命的斗室越来越广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完成了历史赋予的最初使命后,古民居已被高楼林立的现代社区压缩成为稀有物种。 于是,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曾经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的古老民宅,却被后世子孙当成旅游项目买票参观;在向银行预支了未来收入购得一套鸽子笼似的住宅之后,人们更愿意到用老房子改造的酒吧抒怀畅饮----现代建筑已经成功实现了攻城略地,但它的居民却又转向传统民居,把这些曾经的老朽当作优雅和时尚的符号重新消费。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那些曾经只被用来遮风避雨的古民居已被赋予新的用途----开发成酒吧。在北京的什刹海,那些古民居已经被改造得“面貌一新”,人们很难从中体味出老房子的文化韵味。 什刹海周边那些古旧的平房一时间奇货可居,纷纷变身成为餐馆酒吧,原本静谧的后海霓虹灯闪烁,夜晚人潮涌动,竟然取代三里屯成为北京夜生活的时尚领地。 如今,这股潮流又开始影响周边,鼓楼地区最后一片胡同民宅也成为酒马投资人青睐的地段,租金行情看涨。 虽然已经很难再现“银锭观山”燕京胜景,但位居城中的什刹海仍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如今临湖的民宅都已出租改建,成为京城最有人气的时尚夜生活领地。 不少将民居改建为酒吧的商业行为,并没有在房屋的整体结构上做大面积的改动,倒是外部门面艳俗的声光电彻底将传统民居的风貌破坏殆尽,在四合院内装自来水管道,暖气`,甚至接入宽带,,院门外装一扇不锈钢的防盗门,,原先的传统气氛被彻底破坏了。 据后海附近老住户回忆,最初后海一带都住着老北京,那片湖面也相当平静,但是当第一家酒吧开起来时,周围的住户就没法住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夜间的喧哗很快在什刹海水边连成了一片,但就是这样的喧哗,后海依然是当下北京人流量最大的酒吧区,很多来这里的人已经不太在意自己所在的酒吧间是传统的民居还是新兼的水泥房子,真正吸引他们的是能坐在水边进餐喝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