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7|回复: 7

[转帖]品品北京话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3-23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A* h3 o# m# {" u4 r: ?% E% ^% T 侃与老北京的相声不同,话语的喻体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里的生物,而是政治术语。所以北京流传民间的政治笑话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报》曾刊登讽刺公款吃喝的顺口溜:“广东菜不但干部爱吃,群众也爱吃。广东菜最容易吃,真正吃好就不容易了。要把广东菜当作新观念来吃,……”这明显是套用某人语气。$ u# t2 t9 |: i + t" d' X$ c4 U" n$ ]6 j1 ] 有侃便有听,两者相辅相成,从“侃大山”可以看出北京人普遍的政治热情。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哪儿都少不了它。最最突出的是王朔的小说。难以想象,若没有“人民群众”、“阶级敌人”、“反动标语”、“忆苦思甜”之类的反讽和隐喻,王朔的名字是否也会那么响亮。5 i5 m1 k) |% Y7 d9 g ' L& Y7 G3 |3 {1 U4 d 侃在北京绝对是一种能力,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曾几何时,京城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剧目都是侃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剧里剧外都侃的演员,哪怕丑,也星光灿烂。% _/ |% o8 \& I) C: N; k, J& _ 3 J, W+ h4 d2 V2 ?7 \ 有一个段子:“幽默骗取好感,宏观把握人生,痛说革命家史,单刀直取目标。”这写的是情场上的高手。一时间,北京到处是口若悬河、笑料迭出的文学青年。 % s7 A5 |- H% d( L9 d- w

1 `0 K$ o2 m3 q5 B1 S1 | F

哥们儿 : I; S( K F2 R F& m. _ 与北京人交朋友挺好,见面就熟,一两杯酒下肚,就是哥们儿。北京人的热情南方人无法比。一旦熟了,遇事托人一般不会打回票,且最好连谢也别说了,否则哥们儿会说你见外,咱哥们儿谁跟谁呀!但有时事情就是出在哥们儿那里。有一次到北京去出差,快除夕了火车票难买,就去找一位哥们儿。刚说完来意,哥们儿就爽快地说“没问题,明天什么时候给大姐送去?”托人已是麻烦人家,怎么还好意思让人送?最后说定下午一点去拿。第二天下午我准时到达,哥们儿连影儿都没有。过了半个时辰,哥们儿来了,见面叫大姐,满脸的歉意,连声对不起:“大姐您看,我一整天想着您的事儿,可我那办事儿的哥们儿正好不在。瞧我这事儿给办的。这样吧,您急不急,不急,明儿我还有一哥们儿,他跟我特铁,我去托他,一定办到。”见我很急,他又说:“这样吧,我立马陪您到火车站去等退票。”还有什么可说的,哥们儿是兄弟,总不能计较吧。这哥们儿! 7 K- |* D5 G* G# ?/ g( G- b1 W K2 O2 V/ E R* N8 ^* q% r4 L# D( k7 ?( z& H 北京话中也有从上海借鉴的词儿。上海的“斩”,到了北京就变成了“宰”。尽管描述的对象及表意差不多,但心理表情却大不相同。前者是“剁”,有难以愈合的隐痛。宰,有没成事却成仁的爽快利落。 / q( d1 J# z$ m0 a ! x; _- ^! U. A, W1 L京腔 $ j- k2 F5 |$ b 以上海人的视角来看,北京的美是多方面的,歌儿里唱的天安门,画儿里描的万里长城,明信片儿上夹的香山红叶,老舍念叨的鸽子老人,林语堂写的孩子和女人。上海人喜欢北京,会赞叹故宫的宏伟,长安街的通阔,会迷上大栅栏儿和琉璃厂,会惊喜地发现很早很早的清晨,居然还有骡马拉的大车儿从屋外得得儿走过。北京两字仿佛用浓墨凝固在心上,怎么也晕不开,是颜体隶书的历史,是遥远故乡般的梦。但当耳边响起字正腔圆的京腔,又感觉到北京是活生生的,像是一个被长期留在母亲身边的兄弟,虽然与自己一样在长个儿,但总掩饰不了撒娇般的源自内心的傲气。几多地域文化行为语言情感历史在里头,京腔,便不只是普通话意义上的北京话,它爽直而迂回,傲慢而谦恭,世俗而雅训,好听着呐! 9 K7 U. h/ e9 ~( { ) W" h1 R. n4 {" y! Z3 a/ S/ Z 拔份儿 * w# v5 D. y' P% M3 i, y3 ]" { ) c& h: V1 A5 D: K 京腔“拔份儿”是出风头的意思。但与上海人的扎台型又不是完全对等。爱拔份儿的要的不是得人一瞥的面子,而是鹤立鸡群的效果。5 ~" M' _# \- i; _! t# C. [ ' A; A( L& d6 O" l' _4 ~! P 报上载花巨款住总统套房要黑鱼子酱但只吃蛋清而丢了鱼子的,只能产生在北京,要吃二十万元一桌酒席与广东人斗富的,也只能是北京人,比之这样的气派和产生的轰动效果,上海报上载的个体户“掼分”(扔钱)比富,就显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b, P& |! ^0 o/ i5 q+ ` ( W1 f2 O. A7 ]2 a, w# x2 t' E 有一回与京城的朋友一起吃饭,说起买轿车,上海人还只是个梦,觉得买辆桑车才十万,牌照价倒要五分之一,不合算。没想到席间一哥们儿说:“开桑塔那,跌份儿,至少也该是奥迪。”虽然他来的时候开的是“城市猎人”。 - i! U$ ^5 }+ c) n$ z+ H) y6 i% B1 {$ \. Y) ?2 W* T 值得拔份儿的除了金钱,还有地位。大学里有位女同学开口“我们院儿里”,起初还以为她家住某某学院或科学院宿舍,后来发现不对。9 T l; M' p- r ' ?( r5 S. g( a. v: d0 @ 原来北京人的大院儿是一个很神秘的住所,说起大院儿,感觉就像说上海的康平路市委机关,住院儿里,就暗示着自己是高干子弟。有一次她入党,宣读自己的经历,大家知道,她父亲是个处级干部,这下连神秘都没有了。 % K6 l3 b6 n' M/ Z, c( Z- ~

$ X) @, z3 G* q. n3 H4 b- b: [# O

8 C& b: u: u, I4 Y4 s5 B1 Z 这是京腔里最形声兼备的话语。是干的意思,可意境要比干丰富得多。早先在天桥卖艺叫“练把式”,改革开放初期摆地摊做小买卖叫“练摊儿”,两人因小事争得不可开交而动手,旁观者会说“哟,开练了嗨!”“干”的是大事,“练”属小打小闹。但有一天,忽然发现“练”无处不在。有一朋友多日不见,突然在路上碰到了,问他:“最近在忙些啥?”对方会满不在乎地回答:“练了一家公司,做了几笔生意。得空还练了一本随笔,下月出。”这感觉很像荒诞派的小说里说在某某州埋了一只缸。将“练”这个词提升,要的就是这个感觉:轻描淡写,将一切都看成非正式的,消解了“干”的功利目的,化平凡为高贵。可仔细一想,修辞上的不相称所造成的空缺,正好让人填上惊叹。这种很审美的功利,换一个说法———叫玩世不恭。

5 H0 _. s3 |6 e& T)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3 12:31:3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4-10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北京城,于是想念起北京话,来到上海,于是迷恋起北京话,那种腔调那种珠圆玉润的感觉是今生的唯一呀[em01]
发表于 2005-4-23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em01]
发表于 2005-5-1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品北京话,那种感觉舒服!
发表于 2005-6-8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味儿~~
发表于 2008-1-17 0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em01]
发表于 2008-1-19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话最好听 没跑儿!!!
发表于 2010-5-6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57 , Processed in 1.16225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