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网 作者: 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侯晓晨
不知道您留心没有,近些年来,咱北京的男女老少,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嘴头儿上多了一句客气话:“不好意思!”这四个字儿,虽说不是咱这儿土生土长的,却和老北京重文明、讲礼貌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在很多场合都能讲,越来越有生命力。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年轻后生,都快把“不好意思”当成口头禅了。可在平时,就算您用了这词儿,多半儿也是下意识的,没怎么细琢磨;今儿个,咱试着把使用“不好意思”的不同场合、不同意义列出来,看看它到底有多“神”: (1)用于道歉,大致相当于“对不起”的意思。比如,坐公共汽车,一刹车,我没留神,踩了您一脚,就得立马儿说:“不好意思!”或者,我跟您约好了点儿一块儿出去,结果我晚了十分钟才到,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不能忘了跟您说:“不好意思!”这么说,都是因为我做了错事儿,请您原谅我。和传统的“对不起”相比,用“不好意思”来道歉,多了几分俏皮、幽默,少了些一本正经;在得到对方原谅的同时,有时也能得到会心一笑。 (2)用于婉言拒绝别人的请求,也有“对不起”的意思。比如,您托我帮您买两张明星演唱会的门票,我因为平时上学,没空儿忙这事儿,但又不想直接回绝您,就说:“不好意思,我最近挺忙的,不知道能不能弄到;要不这样,您先找别人,我再看情况,有了时间就尽力而为。”这么说,一方面坦言自己的困难,一方面又没把话说死,毫不生硬,比上来就说“不行”要委婉得多,让别人容易接受。 (3)用于求人办事儿,或者有事儿麻烦别人的时候,大致相当于老北京话里的“劳驾”、英语的“Ex-cuseme”。比如,您跟我是同学,下了课,您要去小卖部买2块钱的冰棍儿,我又塞给您2块:“不好意思,麻烦也给我带一根儿。”或者,还拿坐公交车举例,我下车前要刷卡;因为车挤,您正好挡在刷卡机前面,我把IC卡伸过去:“不好意思,刷下儿卡。”其实是想麻烦您侧一下身。和京味儿十足的“劳驾”相比,“不好意思”更通俗易懂,全国各地都能用;甚至在和普通话差别很大的粤语当中,“不好意思”(发音大致为“呣侯意希”)也是常用的短语。 (4)用于自我谦虚。比如,新年联欢会,我给大家表演节目,上台鞠个躬:“不好意思,献丑啦。”这么说,轻松又俏皮,跟说一大套“本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准备不够,请大家多多原谅……”相比,简洁、坦率,也更真诚。 此外,还有把不同的意思连起来用的。有一次,我在朝阳区王四营乡,看见一司机把车停在人行道正中,挡了路;有位农民大爷走过去,停在车前,看了看司机,一笑:“不好意思!”司机这才醒过味儿来,一拍脑袋:“哟!大爷,不好意思啊。”马上把车开走了。大爷那话,是让司机把车开走,是我总结的“有事儿麻烦别人”这意思;司机那话,是我总结的“道歉”这意思。 “不好意思”的用处还有很多,我能想到的,暂时就列这么多。可以看出,它是个可爱的词儿,不管用来道歉、用来自谦,还是用来求人办事、用来婉言谢绝,都是那么轻松、幽默;背后透着的,恰恰是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它是高妙的“语言润滑剂”,使我们的生活少了摩擦,多了和谐;少了怒气,多了微笑。而且,它没有方言味道,全国的朋友都能懂,消除了交流的障碍,更符合首都人民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当然,“不好意思”这样的文明用语,并不是靠一两篇文章的提倡,就能推而广之的;然而,这四个字,已然响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城里郊外,带来了宽容和理解,带来了文明和礼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发扬光大呢?其实,我们不用刻意为之;只要合适的时候,说句“不好意思”就成了!不好意思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