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G) `6 J# |* G; ~8 u2004/10/27 作者: 来源:新京报
% x$ H' N4 K4 u; R6 I 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首批名录中包括了“老北京商业习俗”。“老北京商业习俗”项目主要在于恢复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和全聚德等老字号的诚信经商与待客礼俗。我认为,它既有正面意义,又有其操作难度。
8 ?. J8 S5 g# E$ Q$ I/ G! H 我们说它具有正面意义,表明国家正式承认老北京和传统商业中有许多良风美俗,它们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应该恢复和加以保护,以期将来得到发扬。近几十年来人们了解老北京往往是通过老舍先生的《茶馆》,一想到老北京就是“漆黑一片”。当然,这也是真实的,在侦缉队,地痞流氓活动猖獗的领域的确如此,但这远不是老北京的全部;老北京还有其另一面。台湾的柏杨先生说过,他到过中外城市一百多个,他感到民风最好、办事有信、待客有礼、并令人最怀念的就是北平(大意如此)。
# G2 {+ D1 l8 h% G" q/ j 我是北京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柏杨先生这些话是深有体会的。老北京的确是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的,这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 I* I& C. O: z2 z/ g8 ^ 然而,社会的车轮毕竟滚动了五六十年,许多事物时过境迁,风光不再,“恢复”和“保护”一些习俗必然会碰到许多困难。首先是“老北京商业习俗”包括什么?“诚信经商与待客礼俗”不是抽象的空话,而是有许多具体内容的。这些内容的“恢复”是很难操作的。
& ~* d4 V5 m8 c6 i4 J6 ~ 举个例子说:我小的时候买东西一般不拿现金,当然更不是用支票,而是到固定杂货店中去赊。例如我母亲叫我到铺子去买一条“红士烟”,我便到那个铺子去拿。老板在我们家的账本上记下这笔账。我们不会怀疑他会记下两条烟的钱,老板也不会怀疑我们家到“三节” / P! z& H z3 B' ?
(端午、中秋、春节)不给钱。那时我家也不是财主,只不过是个才能温饱的家庭罢了,这种预支性的消费是建立在长期互信的基础上的。这种诚信经商,是熟人社会的产物;现在社会工商化程度加深,再加上处于社会转型期间,诚信一时半会儿建立不起来,人与人之间十分陌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都不放心,钞票要在手里捻来捻去,生怕上当受骗。这种情态下,赊账制度能建立起来吗? + w1 D" |$ ^1 c8 M! j% c
又如过去药铺给顾客抓药,没有像现在这样,除了先、后煎的药,都倒在一个簸箕里,然后装进药口袋。那时是每一味药都分纸另包。您这剂药如有八味,就要包八个小包。这味是甘草,把甘草称好放在备好的包药纸上,然后在上面放一张绘有甘草形状和说明甘草药性的小纸笺、再包,八味药分包好,再用大纸包。这样如果拿一周的药就要包五十六小包,七大包。这些是建立在卖药人少,店员劳动强度大基础上的,现在顾客等得及和店员受得了吗?这还只是形式上的,同仁堂内部还会有一套不为外人所知的更细密、更严格的制度,这才使它的字号经历数百年而不败。 $ V' Z) L# R" `* r: l/ B4 a: W
我个人对老同仁堂药的质量之好有切身感受。1973年的夏天,一次我到郭宝昌家去,看他老娘。当时他们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一进门,我肚子疼得站不起来了。老太太说,天太热,可能中暑了。她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外边满是污垢的酒瓶子,对我说喝点十滴水吧。我问,这是什么年头的药了?老太太说:民国二十几年的。我说都三四十年了,早过期了,我可不敢喝。老太太说没关系这是用酒泡制的。说着给我倒了半酒杯。我喝下去,10分钟就好了。老太太说我们同仁堂的药从不骗人。特别是一般老百姓用的药,不仅不骗人,而且不赚钱。同仁堂只是在阔人身上赚大钱。
8 _, ?3 j( R, u5 \ 社会的前进不要以良风美俗的丧失为代价,恢复和保护良风美俗又不要以发展旅游赚钱为惟一鹄的。诚信是守礼的基础,如果揖让进退只是表演,那只能贻笑世人了。 3 M5 d9 {7 Z,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