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元观位于西直门内大街路北,虹桥(横桥)以西,原为崇玄观,避康熙玄烨名讳改“崇元观”,民间所称之“曹公观”或“曹老公观”,系明英宗时太监曹吉祥创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明崇祯时太监曹化淳曾重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第87页,《燕都丛考》第375页分别记述了有关崇元观的信息。崇元观,始建于明代,为大太监曹化淳所属。)(见图1 曹公观地图) 乾隆23年(1758)再次重修(不是敕建)。乾隆给崇元观题诗,《钦定日下旧闻考》中照录的乾隆诗和注释,乾隆于孟冬时祭祖后到圆明园向太后(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问安,途径西直门,正好赶上崇元观举行重修落成典礼,就便观礼并写下两首诗。乾隆还为崇元观提匾提联,玉皇殿: 匾题“神霄辑瑞”;联题“帝座星辰环紫极,仙阶鸾鹤捧红云”。三皇殿: 匾题“统纪权舆”;三清殿: 匾题“道德开宗”。这些文字强调的就是“畏天”“崇天”“敬天”。 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道观建筑规模庞大,从清乾隆《京城全图》上看,建筑分东西两路,东路分五进,为主殿,西路分三进,且东部还有大片空场(见图2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曹公观与虹桥)。明清两朝,此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每月初一、十五有庙会开市,在内城西北部民众中是热闹繁华的市场,远近闻名。 至清末即失修已久,庙只存十余木胎神像,倾仆于地。山门大殿稍有残余,前院有两座碑,左边刻有乾隆御制七律二首,右无字。后殿有一铁香炉,乃明代万历辛卯年造。中殿有一铁香池,乃崇祯九年管理御马营太监孙继武等造。仅此而已,余皆不存。其余仅成一瓦砾场而已。观废后庙市犹存,庙会一直延续到民国初。 民国年间,1912年崇玄观改为陆军大学,民国20年(1931年)底,陆军大学由北京迁至南京。“九一八”事变后,原址在沈阳的冯庸大学遭到了严重破坏,师生被迫迁到北平后,被张学良安排到了这里。1933年6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日寇侵华时期,崇元观为日军修械所和宪宾队,之后,崇元观旧址成为日本人办的一所学校。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0月,此地成为“北平私立华北中学”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中学、第二师范学校、八十七中学等都先后在此办学,崇元观旧址如今为三个单位使用:南部为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部为几栋西城区教育局宿舍楼,北部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观中原存乾隆《崇元观御制拈香即事诗》碑石已移至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五塔寺北侧塔后(见图3)。碑额有“重修崇玄观记”(见图4),说明这块碑不是“乾隆”的,而是明代重修碑磨去原有文字重刻的“诗碑”。“重修崇玄观记”应是明崇祯时太监曹化淳重修碑。 崇元观庙会是旧时北京市西城一带汉族等民族所举行的源于道教祭祀的节会。该庙会系西城较大的定期庙会,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和农历每月初一日及十五举行。香火颇繁盛。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后,内祀玉皇大帝、三清等神祗。每逢庙会,香客游人云集于此,观内外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格外热闹。人们于神前具牲醴,燃香烛,顶礼膜拜,许愿还愿,祈求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万事如意。另外,人们还来此采购所需物品,百货杂陈,游人络绎不绝。一时间商贾辐辏,百货毕集,分行列肆,叫买叫卖,购销两旺,生意兴隆,成为北京西城著名庙会。特别是农历一月份庙会,恰遇上元灯节,晚间还办有“乞巧花灯认不明”的大型灯会。届时庙内外彩灯高悬,争奇斗妍,人们争相观赏,如醉如痴。从清嘉道年间旗人松筠的日记《闲窗录梦》中来看,当时崇元观庙会兴盛,规模盛大,开庙时足有压过护国寺庙会之风头。民国年间将该观改建为陆军大学,庙会遂止。 崇元观庙会在正月庙会期间还有盛大的道教活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琉璃厂店条:此外游览之地,如内城驯象所看象舞,自鸣钟听韶乐,曹公观演教势,白塔寺打秋千者,不一而足。“曹公观演教势”为内城元月民俗之一景,具体活动是什么已失载,《崇元观拈香即事·其一》(乾隆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一)诗曰:“庆落便中纡法驾,崇元疑早会仙曹”。这里“崇元观会仙曹”一句,可能与白云观“燕九节会神仙”的北京节日活动类似。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燕九”节,是日都人纷纷在白云观进香,曰“会神仙”。相传正月十九这一夜神仙丘处机在生日这一天会化作各种人等,降临白云观。如果真的能够遇见神仙,一定会大吉大利,而当时崇元观亦有隆重的类似庙会活动,《帝京岁时纪胜》称“曹公观演教势”,乾隆帝看来是知道这两处庙会,而且他认为二者是相似的,当时崇玄观确实亦有“会神仙”之民俗。“曹公观演教势”的地点可能在崇元观较为宽阔的东院北院空地上举行。 下面转帖“1909年北京的春节,火药局前母子晒太阳,崇元观里女子花枝招展”部分图文,图的编号不变,文字部分略有改动。 1909年1月15日,金融家阿尔贝·肯恩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第一次的中国之旅。在中国23天的游历中,肯恩先后到了青岛、天津、北京、汉口、南京等地,最后于2月6日乘船离沪去香港。这是1909年1月24日(正月初三)他和助手阿尔弗雷德·杜特尔特(Alfred Dutertre)拍摄的从西直门至崇元观庙会的照片,拍摄照片的目的是建立“地球档案”。前些天北京下了一场雪,地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天气非常寒冷,当年庙会仍然十分热闹景象。 崇元观附近的西直门大街上,已经有庙会的商摊。逛庙会的旗人母女,母亲头顶大拉翘,女儿戴着风帽,两人都化了淡妆,很漂亮。旁边一个小贩正忙着往竹竿上捆扎糖葫芦。(见原图8) 崇元观山门前雪后一片泥泞,远看山门还算完整,山门后殿宇已经圮废,但庙会犹存。此时正是大年初三,是北京最热闹的时期,城内的寺庙和道观都在举办庙会。崇元观也不例外,门前的道路两边摆满了卖糖葫芦的摊点,长长的糖葫芦串的顶部还插着各色的旗子,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郁(见原图9 崇元观山门前雪后一片泥泞)。 北京的糖葫芦很长,所用的材料并不是冰糖,而是麦芽糖熬成的糖稀。路边的小摊不但插满糖葫芦,还挂着各种颜色的纸灯笼。(见原图10 路边小摊) 男女老少挤满了整条街道,人群中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显得特别靓丽。这位年轻的旗人女子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戴着风帽,这是那个时代北京孩子在冬季常戴的一种棉帽(见原图11 年轻母亲抱着孩子走进庙会。此图为重发,与其他图大小一致)。 这是一名穿着传统服饰逛街的蒙古族女子,在她身边,一名穿着带毛领绸子大袄的女子正在和摊主讨价还价。小贩在人群中大声吆喝招揽着顾客,他手里的糖葫芦差不多近三米长(见原图12 蒙古族女子)。 一对牵着手逛街的旗人姐妹,姐姐的唇间点着胭脂,这种化妆方式叫做“点唇”或“绛唇”,在清代晚期非常流行,可以让女子显得娇小秀气,玲珑动人。(见原图13 旗人姐妹手拉手逛庙会) 小吃摊前围着不同民族的妇女和儿童, 脑后挽着发纂的汉族女子,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女子,节日的时候戴花是必须的(见原图14 小吃摊前围着不同民族的妇女和儿童)。 一名旗人女子扯着孩子逛庙会,旁边是一个提着鸟笼子的男子。街边的小摊上被人们围的水泄不通,男子的脑袋后面都留着辫子,大人留长辫子,小男孩留短辫子(见原图15 一名旗人女子扯着孩子逛庙会)。 富人们穿金戴银,散发着珠光宝气。穷人们身着布衣,力求干净整洁。所有人都期望着新的一年能够交上好运气(见原图16 穿好衣服,期望着新的一年交好运)。
* P6 q9 o; |7 l9 m; d. y. K& _
。
8 K% V; _1 W$ C; U/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