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0|回复: 6

请叫一个初级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2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泰山石敢当,有什么讲究么?为什么冰窖里会有这个东东呢? 谢谢啦!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花献佛

   据民间传说,“石敢当”的起源与“黄帝”有关。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仓皇落败。黄帝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摄蚩尤,并最终打败蚩尤。

  传说之一,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吹开姑娘的房门,钻进她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

  姑娘的父母就备好车马,到泰山去找石敢当。石敢当一请就来了。他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面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石敢当喝了酒,吃了饭,就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

  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来了一股妖风。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对童男童女一齐敲响了锣鼓。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

  这股妖风到了福建,所以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

以后,妖怪怕泰山石敢当的事越传越远,所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不信,你在中国各处走走,或许会在一些老房子的门口发现这样的大石头呢。

传说之二:相传,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石敢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练得一手好枪法。
  这年六月,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起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树上,才免于一死。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没有他跨不过的沟、涉不过的涧,没有攀不上的树、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飞禽走兽,只要他举手投石,说打耳朵不打眼,说打翅膀不打脸,射技高超,可谓百穿杨。
  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阵扁担,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了手。
  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当来了,坏人便象老鼠听到了猫叫,闻风丧胆,夺路而逃,石屈这个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传开了。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敬慕他的胆识武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
  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烟瘴气,一家人六神不安。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未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产,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小姐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赵员外见女儿日益憔悴,神魂颠倒,更是心急如焚。
  石敢闻讯,急忙赶到赵家。他问清了妖精的出入时间,夜晚,他把赵小姐挪入别室,自己换上赵小姐的衣裳,手持铜手炉在牙床上等候。三更时分,一阵旋风过后,妖精破门而入,刚要掀帐子,石敢猛地将铜炉扣在妖精头上,只听“哎哟”一声,妖精化作一股青烟逃走了。
  第二天,赵员外得知石敢镇服妖精,便大开宴席,又要分家产给石敢,又是要让女儿与石敢成亲,都被石敢婉言谢绝了。
  人们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传得神乎其神,说石敢会什么咒通什么法,石敢的名字越传越远了。
  不久,江南杭州来人请石敢,说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脱。妖精曾扬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当的火龙爪。”石敢听后,欣然鹫应允,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妖精听说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
  从此,石敢更是闻名遐迩。每天,从天南海北来求救的,络绎不绝,石敢应接不暇,便请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交给求救的人。刚开始,人们还不信这石头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门里边,果然妖精见立有此碑,便不再进前。于是,石敢当的碑碣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泰山石敢当传说之三

    很早以前,在泰山脚下,泰安城里登云街学府,有一对刎颈之交的学生,一个叫泰山,一个叫石敢当。两人同桌读书,同床睡觉,一个锅里舀饭吃,互敬互爱,从没红过脸,是很好的一对学友。

    后来,因泰山学习刻苦,家庭生活富裕,进京赶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白费了一番心血,由于家庭生活贫寒,误了学业,没有考中。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从此,石敢当天天随父上山打柴度日,待父母双亡后,他独自一人在外过着流浪生活。

    有一年,石敢当讨饭正巧来到泰山府里,被泰山看见,亲如一人。便急忙迎进府里, 1 T0 {( y! e/ O) C5 m 热情厚待, 2 n6 X8 V D' [& M# a 并埋怨石敢当说:“我到处打听找你,为何不早日来我处呢?自找苦吃!”

    石敢当忙谢道:“愚弟明知你贤兄高升,不愿增添麻烦,只怪愚弟无能罢了。”

    二人饮酒畅谈一番友情,泰山劝石敢当:“一人度日难,别走了,住在我府,任你读书赏花,给你安顿一处舒适的宅院。”

    石敢当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要体面的人,不愿给人增添麻烦,一心想走开,又一想,怕泰山说他疏远了。只好勉强留下,住在书房,日子过得倒也清静快活。

    年复一年。时间长了,生活照样过得很好。有一次,泰山因公事出外,住了半年之久没有回来。这时,石敢当想:

    “莫非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躲了我不回来,还是看不起我,又不好赶我走?”

    他从此冥思暗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又一想,要是独自走了,怕对不起泰山的一片好意。哎!何苦呢?不如一死,免得连累别人也不安宁。于是石敢当提笔给泰山写了几个字:“你对我的真心实意和宽厚待遇,我永世不忘!愚弟无能,不再连累你,永别了。”

    泰山在外因公事达半年之久,方才回府。听说石敢当已死,万分痛苦,后悔在外时间过长,看了石敢当留下的遗书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谁也劝解不了。泰山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不能入睡,象呆了一样,他为了忠于同学石敢当,真心生在一起、死在一块,也在院内大槐树上自尽了。

    因为泰山和石敢当情如一人,活在一起,死在一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俩,就把泰山和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块:“泰山石敢当”。后来人们了抵抗外人侵犯,过上安稳日子,就号召大伙只要象泰山和石敢当一样团结如一人,就能战胜敌人。从此,各村挨户的墙壁上、屋角上都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

 

    泰山周边地区的石敢当多为天然的泰山石,一般不加修饰,上面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去年在泰山南北又发现了石敢当的造像。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旧衙门和寺庙里的泰山石敢当,则大多以当地石头制作石碑,镶嵌在照壁上。豪门大户的石敢当石刻一般比较高大,制作精美,如山西乔家大院的石敢当等。泰山石敢当习俗在闽粤沿海尤为盛行,在传播中与福建沿海的风狮文化相结合,出现了造型多样的泰山石敢当,有的在石狮上雕刻泰山石敢当,还有的在文字上搭配北斗七星、狮子衔剑等图案。在澎湖东北季风最强劲地区,还出现了塔形石敢当,居民以许多石块砌成将近10层的石塔,以止煞驱邪。由于澎湖东北季风盛行,天气阴晴难测,受此影响,澎湖的石敢当几乎随处可见,蔚成地方特色。这种现象传到台湾地区,台湾民众历来也都把泰山石敢当看作平安的象征,称它为无声的保镖……止煞祈福的万能神。泰山石敢当也表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门神吞口。西南少数民族的侗族、水族、白族、彝族等,将泰山石敢当与门神结合起来,在门上钉木制虎头,在虎口中书写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习俗在日本以及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也有传播。日本最早的泰山石敢当石刻在宫崎县,立于1868年。根据统计,日本全国的石敢当雕刻遗存总共有600多块。泰国首都曼谷多处可见泰山石敢当。马六甲众多的店铺门上方都有泰山石敢当神之位的碑石。据考证,马六甲华人的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有关。

  平安文化获认同石敢当有现实利用价值

  由泰山石敢当不难想到重于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压顶这些成语的内涵,并由此增加几分对泰山的敬意。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所包含的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平安文化,反映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认知,因此它可以广泛传播;现代人仍然有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民俗存在,说明广大民众从古至今渴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泰山石敢当这种民俗事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另外,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所认同并远及海外,其传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它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在国内外广大地区的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有那些在民间口头传承的神话故事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神话戏曲等,都充分表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力。泰山石敢当的平安文化内涵,与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源于泰山,遍布全国,传播海外,具有世界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过了!
发表于 2006-11-5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石敢当

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0 K% `! q& z. h2 q) C7 ]% _ y; U3 { 急就章 0 ^& G* d4 D2 p! L: {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 j; C$ h, p8 E% e( ]' a9 L 。敢当,3 v1 T# S. C2 ]* J% R* f- m; g+ P4 d 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 5 X/ u9 I* e- I% w M/ [ 石敢当- K( I" r$ D6 p- i/ o- ?9 b ”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 $ Z0 N# m# r2 i7 B 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 ' N j. D8 M# i- a' o 。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 F9 ?- x, p' u" E9 g0 A O 民俗3 y, V7 k# T( o+ |/ d* e+ S 41 42期合刊- j+ i/ k, t+ ~0 A# `/ m' W+ X )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 K# x2 J8 W7 X& ?( N 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石敢当是五代汉时的勇士。明人陈断儒的《群碎录》云:“五代汉刘智远时,有勇士名石敢当,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见耶?仰即其人与?”杨信民的《姓源珠玑》亦讲“五代刘智远为晋祖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遇于卫州。智远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槌侍。4 l, h: X+ B1 n: e, { 晋祖与愍帝议事, : ^# U: F/ z; l) ^, x- H 智远拥入,. l7 P4 x* p9 ]' p$ l3 [ 石敢当格斗而死,/ J7 n; }& l# o" o& h 智远尽杀帝左右,) W) @; u, z8 m) y 因烧传国玺。 ' S# h1 r/ b7 M& l2 K 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

    我们认为,石敢当之石碣(碑)与五代勇士石敢无关,理由有二:
   
(一)遍查旧、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无名石敢当者,亦没有把勇士石敢尊为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据《旧五代史·高祖本记上》记载:“应顺舍,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 u. \3 I1 A- C2 [* U 与晋高祖相遇于途, - K1 ~" q+ M8 H1 z4 {/ d1 } 逐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铁槌立于晋高祖后。乃有变,敢拥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逐免晋高祖于难。” ' w2 y7 C0 Q5 F! L w5 | 再据《0 \3 B2 \# v n2 A7 }- R; a 新五代史·汉本纪要第十 . f' E- u5 z6 O% F 》记载:“8 w5 t. M2 T4 H& o# p 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祖入室,敢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旧、新《五代史》记载虽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当则是一致的。
   
(二)石敢当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已见到,莆田县曾出土唐大历五年的“石敢当”石铭,据此,石敢当早于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里也曾明确指出石敢当与五代之石敢无关:“据《五代史》,刘知远为晋押衙,高祖遇唐愍帝于传舍, 知远使勇士石敢袖锤侍高祖以虞变,谓植石所镌取此,即大历有镌之者,断知此说非矣。”

        第三种说法是把“泰山石敢当”说成是“大夫”(即医生)。《茶香室丛钞》卷十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无医病之说,亦无大夫之称。”单就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当为大夫的说法流传并不广,仅止于北方,而南中皆无。北方何以流传泰山石敢当为大夫之说,考其渊源,是流传已久的石敢当可降妖镇邪的演绎。在流传泰山石敢当可以治病时,恐怕已没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还是什么东西,不然,何以讲“能暮夜至人家医病”而不讲白昼亦能入人家行医?

    据查阅文献资料及在泰安市境内的调查可知,凡刻( 0 o6 V+ }. s \+ e/ F 1 q y1 G, y" Y! s8 O7 Y7 |" ] )“ ( h+ @: T" z m 石敢当”(或“& I$ k, I! p) K% t 泰山石敢当% n3 q4 x1 N5 E: G; h" o# F ”)之类者,多用石质材料 ,而用其它材料者较为少见。1988年,在肥城县发现12处刻(0 {1 L! v6 |& R; y! k; e; H5 t% g - W8 ?6 s- K: x' R )“泰山石敢当”或“泰山石镇宅”者,除两处新房子是书写在墙壁上的以外,其它10处均是刻之于石的。立(砌)石刻“石敢当”之类语言的基本作用是什么呢?诸如莆田县出土的唐大历五年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这种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义。“ / w+ h: w8 ]* S6 B4 m2 s 石敢当2 @% ? ~7 w2 |: P ”三字中有“石”字,石敢当刻于石上,其作用是厌殃镇邪,从其深层内涵上考察恐不无内在联系。汪宗衍先生《石敢当》一文中谓:“《淮南·万毕术》云,‘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 3 R5 N- B6 H' j ,庚信《小园赋》,‘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民俗》8689期合刊)。 5 C4 P+ {7 y9 D6 E9 a' }; S$ g; Z 王成竹先生认为,这很可能是石敢当的由来。同时王先生又指出: 9 [$ S; S7 v; q! T( E “就石敢当三字字义讲,盖即石可当其冲也。故镇于庐舍,墙隅街衢巷门前直冲之处也。”(《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二同志认为王成竹的见解“颇有道理”,并进一步指出 " c0 _* f! ]+ d" |+ s' F3 m :“ + l: r& ?; r5 {4 \4 _1 c# n* O 宋庆历中所发现之唐代石铭(指莆田石铭),非如后代小石碑,而是埋于宅基下, 与上引镇宅之石颇相类。实际上,此即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以石为灵物,赋予辟邪镇鬼之神力埋于宅下,后又借用“石敢当”句,以壮声威。即如近代简化为小石碑,小石人,实亦视为辟邪之灵物耳。”(《& c8 m( p( n& K 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认为石敢当是“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极有见地,稍感不足的是没有展开论述。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我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 2 I# u4 ~" P8 e6 k4 G: J. t ?9 H :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4 @3 u4 j/ u% T ,不能取胜。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羌人如言而行, 1 o8 M+ O7 ~2 \! s; _" ^" } 果然得胜。: a" K/ {6 I" s5 ? 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即能增加收获。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块放在死者头部可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少者五,六块,多的达105块。广西南宁地区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6 J8 U6 ]$ U0 S 、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 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1945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发掘两座墓葬,都有大块砾石随葬。另外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的部分史前墓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值得指出的是,在史前墓葬中或在同一墓区中,随葬石块者总是少数,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墓葬中随葬的石块很可能是灵石,其目的是借助灵石来镇墓驱邪, 6 G& v- B/ q, P4 y& U 防止死者变成厉鬼作。4 A0 {0 A5 J* o- V( n" n% N 下面我们再回到石敢当的探讨上来。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 ~; N% ^# B( c+ K0 ~" I8 P5 B 石敢当” + y; ], t9 _' t9 e- S 之语,唐颜师古有注。前已指出,颜氏注“石”为姓不妥。石敢当的真正含义应当解释为“ e* J' C0 J5 a/ v5 i0 i! Z 盖即石可当冲也% t$ s, h& T7 [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也可以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找到旁证:“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 顿息石人下小暝,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此事被路人哄传, 说“- _( a; G7 l, _4 v( y. R) u 石人能治病, 愈者来谢之”。: R+ K+ L, ?7 O2 T: q 又说“头疼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 6 m( S. f% C6 W+ R3 M2 S2 y; c ”,“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故尊那墓前石翁为“贤士”。显然这是人们把石人作为避邪治病象征的一例。这里附带讲一下,泰山山顶碧霞祠院内两通碑,俗称御碑,至今有用硬币摩碑防病之俗。& r! p5 l2 K3 V: Q 摩碰御碑者口念道:“2 |) Y# ?+ o1 D: [. ] 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此俗与上述应劭所记有相似之处,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此石铭原埋于宅下,其镇宅之意不言而喻。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 ) _0 g) T0 G7 W : X6 d& V$ I& h/ Q1 k& u1 A 通俗编》引《继古丛编( @9 b! m. \' E! y2 P+ F6 n 》云:- I2 p& {/ T; r) m 9 C8 K; }+ m4 U0 _, ]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袁枚的《随园随笔》亦载:“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本世纪二十年代邓尔雅先生调查:“粤俗随地有泰山石敢当石刻。大抵其地有鬼物为崇或堪舆家以为形势而弗利居民,借此当煞气耳。以上所引的资料多属南方 2 J q9 n) s$ o- q* I1 V 1 k& Y0 b6 G9 F7 [: P 其实北方亦然。前文引清代王渔洋山人(即王世祯)语“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证。枣庄市底阁曾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 5 a. h* {& ]4 X7 q7 H; R 呈红色, 2 J/ s& J+ t7 V/ `+ ^8 D 1.1,065米,厚035米,上刻有“镇宅煞鬼,隆庆二年立”字样。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后的年号,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肥城县张庙村亦有“泰山镇石宅”小石碣发现。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有关石敢当之习俗,是古代灵石崇拜之遗俗,其作用,无论在何处,主要是避邪厌殃。

   

发表于 2006-11-5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读者注意到,上述所引资料,有“石敢当”,亦有“泰山石敢当”,而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及到泰山石敢当,有“石敢当”亦有“泰山石敢当”,而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到。那么“泰山石敢当”出现及流行于何时呢?“ - q; s% S$ r# g: X 泰山石敢当 " j/ m9 Y( i; W ”,与“石敢当”又是什么关系呢?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侧民间故事讲:相传康熙年间,将军拜音达礼年,以邸中东廊与浮图相向,居者辄不利。适道出江西,因诣龙虎山,乞张真人厌胜之术,甫就坐有赭衣道士跌坐盈西,真人指谓将军曰:“祈此师可也”。因礼拜之。道人曰:“此宅煞细故,以大字镇之当吉。”索纸大书“泰山石敢当”五字。款著纯阳子书。将军惊谢,旋失道士所在,真人曰:“本日纯阳师值殿,公幸遇之,福缘无量哉。”遂奉发南归。勒石东廊,# T# I% Z" i! J5 j% ]9 L1 s1 D 字径逾尺。见者咸谓出入虞褚间。  

    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广东徐闻县民间传说谓:  
   
康熙年间,数任知县皆到县不几日,即卒于任上。某黄知知其事,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先生察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遂于县衙前立石碑,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此后遂无事。这两则民间故事虽然讲述的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 - M/ c/ ?4 T" h % z. F4 T* a# V+ ]+ s c; d 一是故事均发生在清康熙年间,二是皆以泰山石敢当镇邪。又清初人王世祯(1634年-1711年)谈齐鲁之俗时也涉及到“泰山石敢当”。据此可知,“泰山石敢当”流行于清初,其出现时间可能早至明代。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为“太”,也就是“大”,广意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压妖镇邪,在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屡见不鲜。如《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孙悟空),就曾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狭义的太山(大山)是指今泰安市境内之泰山。泰山巍峨高大,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是一座神圣的山。汉武帝刘彻赞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 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 t' L2 c2 e7 ?) n 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泰山有无量的神威不言而喻,因而在避邪厌殃的石敢当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难理解。0 C' O3 y/ K* e* b) J( s

    明清以后,直至今天,关于石敢当(6 N9 C4 H0 w2 _; q5 @ 或泰山石敢当 |" a$ {, {# A+ U# l4 A5 w0 ~ )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 ! f2 E7 U* D8 _, F% c" ^ 4 O3 o+ `' S$ P$ q/ p 我们手上掌握的这类民间故事传说,除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一则外,见诸于文字的还有十余则' C6 f3 L5 }8 X) q* m# i 6 a6 K9 }5 S& _' h7 o, p: o 分别载于近几年出版的《 & ?, r! B1 H8 B" M. H9 M 泰山传说故事 ( u" i3 ?% D k& Z3 @: v+ z 》($ }" l3 G; j" E) [ 简称《' v3 }* J% `8 C `/ i 传说故事》 & s: @3 J# u: t: P( R9 [. y. w- l )、 3 x) v% _! F/ h& u3 k. T! l 《泰山民间故事大观》简称《大观》)、《泰山民间故事》简称《民间故事》)、《泰山传说》简称《传说》)、《泰安风物》(简称《风物》)等书。 $ U+ B0 E# k" b/ Q( M& Y* A2 v

     前文所引邓尔雅先生收集的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两则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传说,都把石敢当作“石”为基本出发点,它流行的时代虽然不算早(清初),流行地区也不算广泛,但就这两则民间故事传说的深层内涵而言,' t0 x7 ?0 h3 e l# Y* t% I 其来源是古代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镇邪厌殃意义的发展。莆田县出土的石铭,特别是石铭中5 C" S& r$ I8 f! Q. R , h v1 U3 t& j9 ~2 F 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数语,对这类民间故事传说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可以说,这是正宗。另一类是关于降妖治病型的民间故事传说,它是把石敢当当作“人”为基本出发点。《6 Q0 W: v G6 [# {+ ]* B) U 大观 : W& G- N# z G" n0 l 》所载“驱妖型”二篇,驱鬼型一篇(为降妖治病类的变型)以及《传说故事》所载的石敢当传说,都可划归此类。这类民间故事传说多讲石敢当,既勇敢且又为鬼妖缠身的人治病,显然与清人王世祯所讲的北方人谓石敢当为“石大夫”有关。此类民间故事虽然把石敢当作为人看待但所述故事的深层内涵与作为灵石崇拜的具有镇邪厌殃作用的石敢当不无关连。 5 q) [: A6 l( b

    第三类是将石敢当附会于五代勇士石敢的民间故事传说。如古月同志整理的《石敢当》(载《风物》)、鲁岳同志整理的《石敢当》(载《传说》)都是如此。宝君、秋水同志整理的《泰山石敢当》(载《民间故事》)言石敢当原名“石钢”,被送外号“石敢当”。0 X: T. ]. V, Z5 N) Q8 [6 x) } 显然石钢之是五代石敢之转音。此类民间故事传说均讲石敢当英勇无敌除暴安良 , \3 G; x) O; ~- ]" d ' P) n5 `2 o$ ]: a 认为石敢当与五代勇士石敢有关者,明清以后不乏其人,清人金綮编修的《泰山志》也讲:“石敢当乃五代时勇士……袖铁槌侍高祖,遇变,遂于左右格斗而死。稽宅经须避方煞,故取名石敢当耳。”石敢当与石敢虽然是两码事,但就石敢当可抵当一切及石敢当英雄无敌而言,多少还是有一点联系的。 * K9 w; a p! P7 ]5 a" D

    第四类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一是泰山与石敢当为两挚友型,二是唐太宗被泰山石阻挡型(见《大观》)。 4 r3 @- \7 i P q) ]1 q3 q 挚友型讲泰山与石敢当原为同窗好友。泰山家庭富裕, 5 {/ R; ~1 \, o# h% Q6 | 学习刻苦, , K; |0 ?0 ~+ P! Z% F. ^$ A 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不但什么也没有考取,反而落到“独自一人在外过流浪生活”。 . E M5 ~' q6 h9 @+ f* ` 有一次石敢当讨饭到泰山府,被泰山留住府上,一直以礼相待。数年后,泰山因公务外出,半年未归,石敢当自尊心很强,以为自己住的时间长了,泰山故意躲起来不见,故“永别了”。泰山办完公务回府后,听说石敢当死了,万分悲痛,也自尽了。因为泰山与石敢当情同一人,死在一块,后人纪念他俩,将泰山与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起,即“泰山石敢当”。这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侠义之士者,泰山也,而石敢当似乎还是一位胡乱猜疑的小人。“阻挡型”讲:唐太宗骑马上泰山,到回马岭时,一看到马蹄盘,实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 . Q( N5 r3 v- r 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时说了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借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查新、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到过泰山,当然就更谈不上骑马上山被泰山石阻挡事了。这两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所谓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与石敢当的真实由来及内涵、作用差距甚大,与广泛流传的一系列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也大相径庭。笔者曾访问过泰山一带的许多长老,均无人知晓何时何地曾流传过这些民间故事,这是否有编造之嫌呢? , M% U+ Q! z+ k$ A7 r

综上所述,石敢当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之遗俗,与“人”无涉。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其意一也。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在深层内涵上, % j, }+ e6 f+ l1 ^5 x# X8 T 有与石敢当的有正含义一致,有的部分相关,有的则完全不同。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有其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近来有的同志借整理民间故事传说为名,凭着想象, ^& c6 S. s9 G6 ?# Z3 ` 再加编造, r& f/ y7 ~$ ^9 L 使之离历史真相更远,# T8 v8 d+ L. ?& f8 n 就未必可取了。 % T/ n; B- N* @7 d6 n- p

 

摘自泰山旅游网
发表于 2006-11-5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neophyte在2006-11-2 23:53:32的发言:
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泰山石敢当,有什么讲究么?为什么冰窖里会有这个东东呢? 谢谢啦!

泰山石敢当往往出现在胡同中的丁子路口的交界处,是为了辟邪。在西城区雪池胡同冰窖边上的泰山石敢当也是起到的这个作用。大家在胡同中拍摄或者考察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这些地方。

发表于 2008-11-18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2:16 , Processed in 1.15155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