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2|回复: 13

京味木樨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4-21 1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20-4-21 10:48 编辑 ( L" |' |' R) J& G

: F% B% K% ?2 [2 B7 x6 M
    木樨,又作木犀,即桂花。而木樨肉木樨,不是桂花是指原料为鸡蛋的菜肴为什么鸡蛋被称作木樨究其原因,与老北京人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北京人忌讳说“鸡蛋”,以为其不雅,特别是在家庭或公共场合,忌惮直呼“鸡蛋”,而常以“木樨”、“白果”、“黄菜”别称替代,再不计也是叫“鸡子儿”。
    鸡蛋磕在碗中打散,蛋黄蛋白交融为一体,翻手倒入热油锅,双筷急搅,立即舒展盛开,嫩黄色泽,与桂花颜色相近。有聪明的高人避嫌就雅,把“摊鸡蛋”称作“摊黄菜”,把炒好的鸡蛋花诗意地称为“木樨于是,流风所致,整个北方方言区都习惯把菜肴中的鸡蛋称作木樨了。
    旧时,老北京人说话有分寸,办事讲礼数,特别是一些台面的事情,爱讲礼儿”。日常的交往中有很多的忌讳应当知晓,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应该说家长责无旁贷。爹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正确引导,随机教育孩子,家长就是失职。我小时候,没少挨父亲说。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让我去沏茶。当我把茶壶放到桌子上时,父亲顺手将茶壶转了个方向,低声训斥道:“壶嘴儿怎么能冲着人啊?”过去的家长没工夫给你讲什么大道理,有心的孩子会去体悟,没心的挨两回揍也记住了。这就是传承。教育不教育是一回事,教育方式正确不正确是另外一回事。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壶嘴儿不能冲着人。可这件小事却触动了我,让我刻骨铭心记了一辈子。自打那以后,我面前的茶壶嘴儿绝对不会冲人了,因为我知道这样不吉利。
    现在,一说世风日下就觉着你怎么总关注负面东西。难道不是事实吗?许多人忽视教育,盲目溺爱孩子,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待儿孙溺爱有余,管教不足。该说的地方不说,不该管事情的乱管。致使现在许多年轻人少家教,不懂事,没规矩。
    前不久,遇到一件事就是实例。前不久,我家的兄弟姐妹聚齐到一个洗浴中心度周末。正在二层大厅休息,电梯开启,出来一家人,大人孩子一大帮。其中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故意跺着脚走路,“啪、啪~”声音很大,地板跟着在动,由远而近,过来了。让人不解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大人去制止。怎么回事?多典型的一件事,多好的教育时机。几个大人说笑着,都不作为。孩子仿佛受到鼓励,更加起劲跺脚走。话就在嘴边,“孩子,这是公共场合。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没规矩,也影响别人。”跺脚声从你身边经过,由近远去。都在沉默!包括面面相觑的我们。
    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子,小孩绝对不能先动的规矩早已打破了。现在的孩子才是家里的人物。呦,我宝宝,爱吃的大虾,吃,吃吧,多吃。把盘子移到宝贝儿面前。其它人谁还好意思动筷子了。什么吃饭坐哪儿了,不能换地方,不能端着碗满处跑。谁去说?爷爷奶奶说,可孩子妈妈该不高兴了。干嘛没事找事,让人家说咱事多!伯伯、叔叔说,又不是你的孩子。你管那么多干嘛?
    老规矩呢?现在的孩子知道吗?吃不言,睡不语。吃饭忌讳吧唧嘴,更忌讳边吃边说,一说话吐沫星子、饭菜渣子喷的到处都是,不礼貌,也不卫生。
    饭桌上只拣自己爱吃的菜吃可着盘子扒拉,不管别人的感受,那更是令人不齿的犯忌。如果“内急”需要解决,应该说抱歉,我告个便。如果在饭桌儿上直言不讳,是小孩子就该挨说,成年人会被人认为教养。筷子不许插在米饭中,那是端给要处决犯人的断头餐 。知道吗?不能用筷子,勺去敲盘碗,那会让人认为是要饭的乞讨。给客人添饭不能说,还要饭吗,应该说您再用点饭或再给您盛点。吃饭时,手要扶碗,绝不许一手在桌下。您孩子要这样,您纠正他(她)吗?还是及时纠正的好,养成毛病就不好管了。子不教,父之过。不能让人笑话咱不是。将来出门在外,日子长直呢。
    再有去别人家串门也好,办事也罢,得先敲门,敲门也有规矩,要先小声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拍门那是报丧。那天,有个送快递的小哥,大中午的急促啪啪拍门。吓得心里一哆嗦。问,谁啊?快递。开门对他说,咱们到人家敲门,小点声好不好。忒吓人啊!
      “声小有的人听不见。”
      “这是规矩,大声砸门那是报丧!”
    再来。还是这个小哥,长记性了。唉!当今社会,素质缺失,比比皆是。谁之过?
禁忌和规矩,北京有,全国各地都有讲儿。就拿上边说的壶嘴儿不能冲人一说,许多地方的人都知道如果茶壶嘴儿冲人,就意味着不吉祥、不礼貌,对人不尊重。把鸡蛋称作木樨是北方人的习惯,而福州人把鸡蛋叫鸡卵,与羁乱同音。所以,宴席上不会出现”一词,而鸭蛋叫做鸭卵,谐音压乱太平之寓意。鸭蛋与扁肉燕(馄饨)一起上桌,便是“压乱太平,因其太平吉利之意而倍受青睐。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会,太平都是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每当太平燕上席时,鞭炮齐鸣,客人们停筷不食,恭候主人前来向宾客敬酒,使喜庆气氛达到高潮。事实上,世界其它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忌讳”,如英国人禁忌在公共场合直接提厕所一词中东地区人忌讳用左手给别人递物,认为左手不洁,这都属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都应该被人们所了解、尊重。
   
    一道京味“木樨肉”,体现了俗中见雅的北京饮食文化。生活点滴可以折射出人的内涵。无论是老北京人也好,新北京人也罢,在社会交往中,果不注意一些礼仪上的细节,就会被人认为缺少教养,会被“野调无腔”的混小子,“混不论秧子”的三青子,不懂“礼儿、面儿”的半彪子,“缺心眼儿二百五冒傻气等等,难免会遭人耻笑。细琢磨,老北京人讲礼数并不过分,一个文明的社会好的传统还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只有懂得忌讳。在各种场合能体现出道德水准的人才算是一个现代的文明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0-4-21 14: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董瑞征 于 2020-4-21 14:11 编辑
, [5 E, e, r! r$ f! y4 ~
9 d; r! m/ I# R# @( v& B% G  一道“木樨肉”带出一段北京老理儿(或老礼儿),我深有同感,但也无奈。数年前我就嘱我自己:看开想开,管不了的就别自寻烦恼了,好吧,我已释然了。
; s+ p8 `! u" ]. Z( [  同为文字,看您的文字总能得到细细品味带来的愉悦,不好的地方也有,费眼睛、费时间。
发表于 2020-4-21 16: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哥们一点木须肉就嚷;多搁鸡蛋少搁肉!
发表于 2020-4-21 18: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道“木须肉折射出老北京人的规矩,规矩,在北京人来说就是本分,无论您干什么都得规规矩矩的做人做事。先生好文,保重自己,平安是福!
发表于 2020-4-21 2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德路大哥,好久不见,学习了
发表于 2020-4-21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单位一清华分配来的,过年前他要回老家哈尔滨探亲,临行前我随口说了一句,到家代问你父母好。您猜他怎么回答我的,他说,我父母又不认识你。悲哀呀,清华的学子呀。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京味木樨肉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4-21 14:06, l# N4 f. F; c8 z- X( t0 V! b
一道“木樨肉”带出一段北京老理儿(或老礼儿),我深有同感,但也无奈。数年前我就嘱我自己:看开想开, ...

8 S# C1 c/ R# i: y- l您好!您说的是。
' s5 }/ g7 v. x" Z1 v* `5 H我现在老看东西也费劲了。年老功能退化。没办法。多保重!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京味木樨肉

老片 发表于 2020-4-21 16:108 d' v0 U$ R. b; Q$ Z
我一哥们一点木须肉就嚷;多搁鸡蛋少搁肉!
+ p, w+ x7 k+ G0 h1 h
那饭馆肯定乐意。还是鸡蛋便宜。# V5 T" @' c$ J3 [! p* Q4 `! R5 h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京味木樨肉

了然客 发表于 2020-4-21 18:26- s) I' t$ @8 t, e/ K
一道“木须肉折射出老北京人的规矩,规矩,在北京人来说就是本分,无论您干什么都得规规矩矩的做人做事。先 ...

+ d0 |! g' ~: l, E1 ?是。您说的是。上点年岁的老北京人。还是懂礼儿的。可惜现在传承尽失。没辙。3 e3 l% Q6 v' k7 [. B- x
谢谢您的美意。咱们都多保重。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京味木樨肉

三联儿 发表于 2020-4-21 21:229 V+ y* X7 b7 s& {( |) d: M
安德路大哥,好久不见,学习了

3 S1 ]2 r" E& P; |三联儿兄弟好!是。有些日子没露了。犯懒,也没怎么写东西。都是旧作。非常时期多保重!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京味木樨肉

杨琦恒 发表于 2020-4-21 23:217 n* m9 j: C% Q4 C" W& N3 ^% J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单位一清华分配来的,过年前他要回老家哈尔滨探亲,临行前我随口说了一句,到家代问你 ...
& z+ L8 R" |% S8 y5 w6 w
问好杨先生!
4 C, h. V5 L$ `' p4 Z6 p, _# F百里不同俗。有时的确容易闹笑话。
发表于 2024-1-4 08: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子二人在饭馆里吃饭,点了一个木樨肉,儿子说,这不就是鸡蛋炒肉吗,外什么叫木樨肉呢?父亲说:这本是宫里传出来的一道菜,太监们不喜欢人说蛋,所以让叫木樨肉,儿子感叹道:太监真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3:00 , Processed in 1.1390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