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拍摄中国的外国摄影师里,很少像布鲁诺· 巴贝这样的。 ; ?# l, l! {2 k( L7 K
, a# J$ ^1 @4 h" s& eBruno Barbey 布鲁诺·巴贝 1938年,罗伯特 · 卡帕拍摄了中日战争; 1948年至1948年,亨利 · 布列松见证了中国的政权更替; 1957年至1971年,马克 · 吕布进行了三次历史性的访问。 这三位外国摄影大师,都是布鲁诺· 巴贝在马格南的同事。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以黑白胶片而著名。而当时的官方摄影记者拍摄的中国纪实影像,也往往是黑白的。 但,布鲁诺 · 巴贝却是用的彩色胶片。 多年后,若将巴贝与这三位马格南摄影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无法武断地评价出孰优,以及孰更优。但是,巴贝的彩色胶片却更能走进中国百姓的心里,因为他的彩色克罗姆胶片为“中国历史的前三十年”注入了烂漫的色彩与活力。 这些影像,就仿佛是蘸满了红色的笔头,大笔一挥,那颜料便喷薄而出,将我们带回到了那段回忆里去。 “啊,那是昨天的中国!”
1 k0 T9 i: F: r$ Q* n, }& ~9 B3 H
5 u% |0 H2 |6 g小学生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北京,1973年 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的乔治 · 蓬皮杜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了随行记者团。他用最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下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 此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中国之旅。 他的克罗姆反转片,不仅捕捉到了“旧时皇城北京的干燥空气”,也捕捉到了“被黄浦江分为浦东浦西的上海的潮湿弄堂”。 他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四川、广西、新疆、香港、澳门等地。而他的时间跨度长达45年,从1973年到2018年。
" j- ?- n7 b& k8 _# K; L $ W7 m) s6 r$ Z: k7 P
天安门的破晓时分 北京 1973年 巴贝记录了如:虹桥机场参加迎宾活动的学生;最高领导人会晤,为巴贝题词作画的书法家、画家;在故宫休息的游客;在天安门列队的红卫兵;在街头推着小车卖冰棍儿的奶奶;在照相馆里照婚纱照的新婚夫妇............ ! D" K6 \/ U* R2 l; H- \1 Q
$ ^3 Z* @, i* {
婚纱照 上海,1980 年 可以说,巴贝的中国影像既不像报道摄影,也不像调查任务,而像是一场寻找“什么是中国”的探索之旅。他迷恋上了这个巨大的、不断变化的、多面孔的国家。
+ i, }8 V$ W9 ` 2 M6 i p+ \' p, g0 T
摄影:布鲁诺·巴贝 编者:尚陆 *以下部分为《中国的颜色》文章节选:
; V9 C& {- E' g% q
+ ~4 N7 @: c, W
m3 k# H+ [$ j+ W. _. D从中国红到中国蓝 1973年9月,当时革命标语和海报仍然随处可见,巴贝背着装有柯达克罗姆反转片的一架尼康相机和一架徕卡相机,一路不断地录制墙上的海报和革命口号。 事实上,当年这些无所不在的宣传海报替代了以前和后来的户外广告,没有这些海报,城市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沉闷和单调乏味。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和成都,它们在最困难的时代起到了敦促和鼓励大众的作用。
3 G+ x* W) d" L. t4 I
8 u0 ~& P s7 J; \5 [“女民兵要做《红灯记》女英雄这样的人” 上海,1973 年 还有一张巴贝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展示了排在路旁等待总统车队的上海工人队伍。 他们站在一幅庆祝《鞍钢宪法》的巨大的宣传画下面,红色和金黄色的炼钢火焰象征着革命的激情,与穿着蓝布制服、脸上毫无表情的工人的冷色调的安静,产生出一种想象不到的强烈反差。 1 {- ~* E* x1 O- m1 ~$ {
5 ]; M1 E7 n# }' I) M7 C$ Z" y
工人们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车队 上海,1973 年 拍摄/布鲁诺·巴贝 红色和蓝色也可以在那张三个吃冰棒的男人的照片里看到:他们坐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布袋子上,头上顶着一个巨大的桃红色的“香”字,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他们的冰棒——形成一张构图微妙的经典竖幅图像。 1 U6 ~/ c" c2 w, @5 o
& ?* d+ u/ ^* \. P: `
三个男人在“香”字下吃冰棍 北京,1973 年 作为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冒险使用彩色胶片做报道的马格南摄影师之一,巴贝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街道上群众的衣着都是深色单调的:工人的深蓝色工服、军人的卡其绿色军装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无性别的灰色中山装。
, g: m* I9 {/ I
" d$ M% N, H* t% N 工人的深蓝色工服、军人的卡其色军装 北京
1 m% k- `5 b7 b; |! P; X0 u5 ^
9 @* k( T, F5 X: O$ d蓝制服代表空军,绿制服代表陆军 北京天安门广场,1973 年 在巴贝的视觉日记中,外滩的蓝色清晨中,他看到了慢悠悠打拳的太极拳学员,可惜他看不懂背景的中文标语,不然一定能理解那句“争分夺秒奔向2000!”的口号与慢悠悠的太极拳形成的反差中所蕴含的幽默感。 & o y0 w7 a2 k/ x
% `9 I% I) D. C
- e, w! j8 _( k4 F- _2 M
* Y- c2 P9 S7 M" ] p' b* `( j) r“争分夺秒奔向2000” 上海 1980年 作为一个摄影师,他对上海的照相馆特别有兴趣。1973年他在照相馆外拍橱窗,1980年他干脆大胆地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摄影工作室。 今天的婚纱照已不在照相馆里拍了,巴贝也看到,在上海外滩和外白渡桥上天天都有浪漫的布景。80年代婚纱照的这种味道只能从巴贝的“老”照片里闻到了。 " g# z! c( S0 T) Y9 n
. `7 k7 @/ J6 o0 x. F
5 @6 ?8 @# d e& `3 o' U8 K
( K1 Y( A7 Y, ~( V; k5 X婚纱照 成都,1980 年 1980年少年宫里的手风琴班的照片呈现了巴贝的摄影构图手法。他利用教室里随意分散的乐器和乐谱架子,重新组织了由黑白手风琴键盘构成的错落分布的矩形,创造出富有几何感的构图。 我们好像还可以听到这些小琴手拉琴箱时发出的音响,还可以欣赏到这些年轻音乐家脸上表现出的高度专注力,包括左上角一个正在专心演奏的小女孩。
! Y6 O# g% P9 i+ J8 p" e ; u; p* E1 i q2 `
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 上海,1980年 在巴贝拍完这张照片三十几年后,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张照片,并认出了她的女儿。最终,她们成功地联系到了巴贝。 通过他们往来的邮件,我了解到当年的小手风琴家现在已安居美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冬夏两季之间,在纽约和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之间像候鸟似的迁徙来回。 这再次证明了摄影可以抵御时间流逝的力量,以及摄影师作为记忆的守护者的作用。 9 K7 H( i, h0 S, q. C3 ^
7 @4 \' S" o" M+ J* A: f \
' J O- S) o1 b' `. w9 L- P- B( E奇妙的美丽蓝绿色 1980年德国《国家地理》杂志邀请巴贝去拍四川。
9 Y5 I: H4 b& v8 w s+ q
1 q& f; H& Q" [% M0 o* M: c电影海报 成都,1980年 * Y0 r; B9 d$ {+ c
* Y$ _$ P- c% L! R) K# O露天采耳 成都,1980年 我们随着巴贝远离大城市往内地乡村旅行,看到风景的变化,颜色也在变化。在我们手上这本画册的广西部分中,就可看到巴贝镜头下的桂林真的有“奇妙的美丽绿蓝色的风景”。
3 x. }* p8 a( L4 ?7 S" {% \2 j
* Y1 d4 N T" |- w农夫给水牛冲洗 阳朔兴坪,1980年 是什么启发了巴贝往内地去,与那些赶着水牛耕田的农民相遇?我们看到连水牛都有一副类似老道士的悠闲样子。是不是成都的面馆和菜市场里新鲜蔬菜的混合气味,或者是养猪场的刺鼻味道和来自农田的肥料气味,使得巴贝在四川和广西流连忘返?
' O& e) i6 [9 C2 F0 J4 x $ [) ]( p! z( X4 @5 }
桂林 1980年 巴贝把田里的小麦、水稻的色彩,和耕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打谷整个过程基本上全都拍到了。 " e! w/ C3 g" a/ j1 q( O
' e1 e8 @* \7 q
1 t+ K, C1 l7 l
8 p9 Y* _1 o7 |8 z2 V! ?9 @小麦丰收 四川,1980年 巴贝对农民的观察特别有趣,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在他的镜头下,是从人力车到高速跑车的一个过程。 最精彩的是,在成都他捕捉到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宣传画下面,那几个骑着传统三轮车送货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后墙上的潜水艇、导弹、战斗机、高速铁路等等今天已纷纷变成现实了。 8 x, L6 B) j" N Z( B. V
7 z/ b# C% i. U! y5 t. X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成都,1980年 事实上,这个时空旅行者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 从杂技团表演者到川剧演员;从上海音乐学院的琵琶学生和小提琴手到深圳的吉他手、滑板爱好者;从桂林漓江用鸬鹚捕鱼的渔民到长江上的纤夫;从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到传统水墨书法家;从成都的茶馆到青岛啤酒节的霓虹灯电子派对狂欢者;从桂林乡间的送葬队伍到喀什的阿巴和加麻扎墓的红土。 5 z" \9 D! v3 w. D; B# s6 i
( h% k E: \0 l* w) t7 C$ B: j+ T9 k
中学生 上海,1980年
/ @2 R2 s+ C N% y4 `1 Z' y) @ 1 F! w8 V9 c8 {6 C* p& t
著名的刺绣 无锡,1973年 巴贝在往返中国的时空旅程中累积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获,都是他自己持续专注的成果。他在按下快门之前的自我克制和对光圈速度的优先选择是基于他对观看和感受的敏锐渴望
3 c0 k, I6 {6 C/ f& k
8 A" f: @( y* ?5 i5 a%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