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18-10-9 17:24 编辑
7 F q8 H5 ^$ F8 f1 K9 b9 j0 m
& j# H5 j- r3 h3 @ 从丰台区、市规划院等多渠道获悉,长辛店棚户区改造将率先试点“老镇不拆”,棚改居民条件改善后并不急于拆除老房,而是要经过一两年的深入调研,确定所有房屋、街道格局的价值后再着手改造,促进老镇在原有基底上重获新生。 6 O( ?+ h8 K2 I; [8 ~0 c% r
2 ^ N: K! O( H- E. B卢沟桥的狮子数得清,长辛店的胡同数不清,胡同里还藏着很多百年老院落,更有“二七”工人运动策源地。北京装修网了解到目前,该棚改项目签约进展迅速,下周,第一拨儿签约居民就将摇号。 留住乡愁,老瓦房将保留 立冬这天晌午,在长辛店镇37号院中,和新中国同龄的孟大爷,抬头看了一眼院中的老树。 “老宅子是好,但也得紧着小辈儿改善条件。”老爷子签下棚改协议之后神清气爽,他回忆说,80年前,自己的祖父从丰台云岗迁到长辛店,买了一亩宅基地。如今,宅基地还剩一排当年瓦房,只有门头上残存的半爿筒瓦还记录着长辛店的兴衰。特意打开老房门锁的孟大爷抬头瞥了一眼花窗,窗上糊着的纸已然深黄。 长辛店是本市“四大棚户区”之一,如果按照通行模式,这里应该先拆再盖,通过土地置换建设回迁安置房。但如今,“拆+建”的路子已经停止,全面转向对古镇文化价值的挖掘。 长辛店棚改模式也随之改变,整个区域采取的并非连根拔起的棚户区改造,而是采取居民自愿的方式,想走的走,想留的留。 有人留,有人走。孟大爷就是打算走的。“人比房子重要啊。”他叹了一口气。 但作为见证长辛店兴衰的文化载体,房子在规划师眼中有着更多意义。“孟大爷家的37号院,是我们准备保留的院落之一。”市规划院一位规划师说。 可走可留,八成住户想上楼 出长辛店古镇开车7分钟,在园博园内的一个大空场上,一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室内室外的大屏幕。 “摇号可得保证设备万无一失。”被请到现场一同见证的老街坊有点紧张,又满脸期待。 “留住乡愁”是长辛店棚改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丰台区最早的估算中,长辛店镇5000来号人,想第一批改善条件的大概有6成,预计有4成的居民不太乐意动窝。 但到目前为止,结果远远超过他们预料。头3天,第一批签约的人就接近75%。 这个棚改项目还有创新——居民不用辛辛苦苦提前排队签约,每3天签一拨儿协议,3天之内任何时间,只要签了产权调换补偿协议的就算一拨儿,然后分拨儿通过公开摇号来确定选房顺序。 “这次的房源特别分散,量也给的足,因此不用扎堆儿,大家有时间慢慢挑。”丰台区房屋管理中心主任李勇说。 长辛店棚改又是一个房源比人多的项目。仅目前已经公布的,就有长辛店棚户区E地块、长辛店红山郡小区、长馨园小区等6个项目。换算下来,在长辛店棚户区只有一套10来平方米小平房的家庭,能换上一套窗明几净的大两居。 下周,长辛店第一拨儿签约居民就将摇号。为了保证公平,专业机构研发的摇号软件已经送到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进行评测,摇号现场还将有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居民全程监督,并由公证处公证。 “就看下礼拜了!”第一批签约的王大妈说。 老镇重生,酝酿时间得两年 要走的人满怀希望,整个老镇也在酝酿重生。 长辛店曾经孕育着北京近代工业产业的火种,又是“二七”工人运动的主要策源地,这里还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台6000马力内燃液力传动机车。再加上名叫“老爷庙”的山西会馆、明末清初建成的火神庙、清朝建成的清真寺、建于20世纪初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里需要规划师掂量的东西,实在太多。 以长辛店82号的商铺“聚来永”为例,是民国初年一户山西人创立的字号,如今店主靠卖芝麻酱、醋和酱油为生。 和城里超市不一样的是,这里卖的酱油、醋还是散装,排队的大爷大妈个个自带塑料桶。酱油和醋都是一块八毛钱一提,不用过秤,准是一斤。 “聚来永”是计划保留的长辛店符号之一。另外,这里还有1955年开始联营的照相馆;1956年开业引得房山人都来赶集的长辛店第二百货“二百”;上世纪80年代开业的新华书店…… 为了留住乡愁,今年夏天,由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组成的“乡愁长辛店小分队”在老镇活跃起来。一个个老街坊的口述史,在志愿者笔下变成了72万字的素材,为老镇编织出一张庞大的记忆地图。 “要在彻底摸底的情况下,对长辛店进行全方位保护。”北京装修网了解到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的专家,早就开始关注长辛店,预计再有一两年会拿出详细的保护和改造方案。
) ^7 Y0 Q- ]' n% x+ q! K
4 \3 K$ N. c5 m4 h&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