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6|回复: 14

[原创]索尼、索额图的后人在黑龙江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6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臣画像失踪之谜

- j% R4 z* F) `( D3 u. c7 c, Z. [! J4 u

——访索尼、索额图的后人何景祥父子

" ]* c# f, m9 x Q% C

曾一智

# h1 H/ ^# e* S$ a0 ~- u

哈尔滨下属的五常市拉林地区是满族聚居区,现有满族人口3万户、13万余人。与国内其它满族聚居区不同的是,这里的满族群众是清朝乾隆年间从北京迁来的八旗移民后裔,自建屯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乾隆九年,清政府为了解决京城八旗生计,保护东北祖宗发祥地,屯垦戍边,做出了将北京的“闲散满洲”迁往东北拉林阿勒楚喀(今阿城市)地区的决定,3000户北京旗人从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1744~1759)陆续迁徙到黑龙江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区,并在这一地区建立32个旗民屯落。

% t+ Z( Q. N1 B. D6 q, y) l! b

如今,这些当年北京旗人屯驻的村落布局和民族构成基本保持着原貌,而且民风民俗也保留了明显的京旗满族特色,尚有大量丰富的京旗文化遗存被发现。那些历史上的皇室贵胄的后裔们连同其先祖传下的珍贵文物也散落在那些村屯里。(据五常市政府、哈尔滨市社科院《关于保护建设拉林地区“京旗”文化的总体设想》编写)。

- W- w z; R5 y% L

在本报刊登了有关京旗移民文化的报道之后,本报激光照排车间的郑鸿毅领来了他的岳父何景祥和妻弟何玉生、何玉军。

* C/ p/ d8 j, a9 x, @ U

原来,何景祥即前文所提保管着索尼、索额图家谱、巨幅画像的何孝清的惟一的儿子。他的家族是索额图第三子的一脉,自乾隆九年由京迁来五常拉林(想来索额图由功臣成罪臣之后,其家室尽管没有被灭九族,但也遭到近乎于流放的对待,如同今日五十年代的“下放干部”)二百多年中,已在红旗满族乡孤家子村繁衍了三百多户,千余子孙。

% H6 T) A" L2 u. C5 i! a2 n5 t% s

何孝清(1902~1986)为赫舍里氏,从18岁起就是私塾先生,有一子二女。何孝清自己不愿为官,也不愿让下一代为官,因此,三岁丧母的何景祥从小就务农,干了一辈子农活。解放后,乡里请何孝请当中学校长,被他拒绝。在他以前的何家很富有,在哈尔滨江北船厂有股份,年年来取钱,但没想过把家搬到哈尔滨。

3 `: V% r1 d: d& L! C" F- p. ], \, n7 D

何孝清的祖父那一辈的人还能说满语,家里由京城带来的从索尼起始的满文谱单就是他的祖父翻译成汉文的。但从他的父亲再往下就都不懂满语了。如今,整个孤家子村一千多索额图的后人中,无一人能识本民族语言文字。

4 Z5 X5 J5 G! w. r8 L& n

但他们对祖上的历史都比较清楚。索尼、索额图的地位、功过竟都能说出来龙去脉。何玉军说,他小时候常听爷爷讲家族历史,什么四朝元老索尼,其子索额图代表清廷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长大后看历史书,和老人讲的完全一样。想来孤家子村就这样一代代口口相传地保留着祖先的历史。

3 X. ^# M" f# G

他们也都记得,在何孝清那一辈的人,见面时要打千。过年供祖宗,要在除夕中午就开始悬老影,摆上五盘四碗的祭品,一直到初一下午,全村的本族人都要来给祖宗磕头。“老影”即祖宗的画像,平时放于影匣里,与装谱单的祖宗匣子一起,供于西墙,过年时才拿出来。笔者已向研究北京方言的学者请教,“老影”果然是清代的北京方言。五盘四碗象征着五湖四海,里面摆的是满族食品,肘子、方肉、哈拉巴(肩胛骨)、乌叉骨(挨着肘子的骨头)、猪心、肺、蘑菇、黄花、丸子等。

9 a) K! H+ n1 [8 h# C$ v/ a

当然,在“文革”期间,这一切都被当作“四旧”“扫除了”。何孝清家祭祖用的一大一小两个铜香炉(大的直径有30多公分)、青花瓷龙凤纹的五盘四碗都是乾隆九年由京带来的,具有极珍贵的文物价值,均被生产大队的人抄走。铜香炉当废铜卖给收破烂的,瓷器砸碎。还有一把精致的餐刀,刀鞘内有一双象牙筷子、一根象牙牙签,也同时被抄走,不知去向。

. K0 }/ O. K1 a- D! S$ q

那幅巨大的画像长约1.80米,没有题款。画中人物是按一比一的比例画的,本族人推测应为索额图。这幅画也是命途多舛。“文革”中,村里人逼何孝清烧掉祖宗画像。他把画像、谱单藏到烟筒里,抱着影匣和祖宗匣子到祖坟烧了,但留下了匣盖,“文革”后又照此仿做了一个。

% ]% |+ E- G& z% r0 }, r) i

八十年代初期,才恢复祭祖。1984年春节前,中央民族学院的白明、沈飞拿着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一位同志的手书与溥杰合影的照片来到五常县,为北京曹雪芹研究会成立征集满族文物。县统战部接待了他们,并领他们来到何孝清家,看了这幅画像。他们为画像拍了照片。

! f3 ]7 a: s0 [* C9 T

1986年,何景祥到哈尔滨做豆腐谋生,画像留给住在他家的三儿子何玉生保管。

4 S) a9 q$ n2 p( f! k9 R

画像声名远播,却不断给何家带来祸害。

2 v* ?6 J0 M; G2 L7 `% V

1991511日晚10时,红旗乡长岭村村民何××等三人手持棍棒来到何玉生家,欲行抢劫,但当时何家正好来了串门的亲戚,他们没敢动手,撤了。

6 N) B2 I0 i% C

1992410日凌晨1时,正在熟睡的何玉生一家人被闯入家中的劫匪惊醒。三个人看着何玉生,有人用刀子逼着他,有人拿手电筒晃他的眼睛,有人手持钢叉。另有人在西墙拿影匣,把画像拿走,留下木匣。何玉生还听见屋里的人和外面的人说话,想来是有放风的。抢劫持续了不到十分钟,何的妻子吴淑贤看见其中一个人是本村的。劫匪走后,何玉生马上给红旗乡派出所打电话报案。上午九十点钟,派出所的警察来看了看,做了笔录。12日,何景祥找村里开了介绍信,到五常县公安局报案。那时下午刚上班,醉醺醺的刑警队长说:“丢个像算个啥?那么多案都破不过来呢!没人管这事!”竟没给立案。以后,乡派出所又去县里报案,刑警队来了两个人到何家调查,再次做了笔录。但县、乡公安部门都不去调查何家提供的嫌疑人。后来再没有结果。

$ d1 J6 P9 \: k

那时,何家的家境并不好,进一次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们为了找回祖宗的画像,不知往城里跑了多少次。在当地没有希望,他们又来到省城,在省文物管理局,一个姓叶的同志接待了他们,听了他们的来意,他说必须把谱单拿来鉴定一下。何家父子拿来了汉、满两种文字的大张谱单,他说要拿谱单去报案,报完案再还给你们。

9 \" S, V' s8 J) L. J2 X

后来省公安厅立了案,但省文管局搬家了,何家找不到他们,他们也从未与何家父子联系过。我往省文化厅的文物保护处(即原文管局)打电话才得知,那位姓叶的工作人员已经回到老家上海青浦县。

: E! `( A5 d; k: u1 `9 L. B

如今,65岁的何景祥早有了孙子,索尼的后人已延续到第14代,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祖宗的画像。

9 D* O' T7 _, ] Y

. h/ e" ?8 d1 z* Y4 o) M5 d

200158

F5 A, O& E9 _7 p( R7 s

/ s5 W' _: |* a' O7 M% W

; x$ Z! k, _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6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还喝豆汁儿呢!是自己家里做的。酸中带微甜,味儿不错。

给我喝豆汁的叫赵增钦,镶白旗人,是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是皇亲国戚给咱端豆汁儿!

我立马就问:到底这豆汁儿是满清入关时从黑龙江带到北京去的,还是北京的闲散满洲带回黑龙江的?

谁也答不上来。

连这小小一碗豆汁儿都有了历史感……

发表于 2005-1-7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必须补上这一课

看到了最后一段,我真有点哭笑不得!我觉得中国人必须补上这一课。

7 D% ?7 P4 i2 l4 H$ L1 D

我们现在的历史教育很缺乏目的性,似乎是迫于规定而开设的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有历史课,但从未有一位历史老师教导过我们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要重视,要保护。只是把书上写着的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告诉我,那么好啊,你告诉我,我背下来了,考试通过了,完成。接下来的是什么,当过学生的差不多会异口同声的说:“忘”!其实,这不怪学生,五千年的历史,发生了多少事件,谁也记不了那么全。我们记住了又怎么样呢?大部分学生学完了12年的历史课(包括文科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差不多都是同一句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历史文化?课本里面没有,老师没讲过。说出来的也就是空空的两个字“保护”。

/ _8 n8 [+ r5 f# a

所以说我们的历史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是在这里。而是应该在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延续历史文化,如何保护遗留下来的历史的文化。我原来的历史课配套教材里面写着学习目的,“了解祖国的历史的悠久和博大精深,作一名合格的。。。。。”如此下去,很多人可能都会成为一名知道中国历史的合格的“拆那”人。

3 @+ E* u/ ~" i4 U6 ^

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必须补上这一课。

发表于 2005-1-14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补充吧~我三年去考实地察过~

, a5 F, A5 M" t' n. H3 {5 \8 A+ E

身为北京人,诸位可能并不知道,在祖国的北疆还有一支260年前从北京迁出去的“远房亲戚”。为此,斑马工作室成员利用十一长假期间特意前往黑龙江拉林满族镇周遍实地考察。

1 |, E4 U. }+ x. q1 S g' v& B

这些北京人是清乾隆九年从京城迁徙而来的,据史料载,当时规定:在京旗人闲散者,哥仨者来二,哥俩者来一,即家有三兄弟者须走两人,家有两兄弟者须走一人。调拨北京闲散旗人到拉林阿勒楚喀,朝廷意在使这些八旗青年到满族的发祥地学习农业和练习国语(指满语)、骑射、恢复本民族旧俗,如此,既能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又可延续国祚,因此堪称为朝廷实施的一件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举动。据说,当时政策很优惠,每人给300亩土地,还给盘缠、车马,给盖房子、种子、牛、农具、零用钱、免赋税。<BR>  因为这些八旗子弟不会种地,而当地天寒地冻条件艰苦,很多人难以适应,又逃回京城。于是朝廷采取了进一步政策:一是带家眷去,二是对逃回者抓到要杀头。

- {5 h, l7 B0 D0 u

据斑马实地考察发现,拉林村落布局总体可分为四大板块,俗称东、南、西、北“四大旗”,旗屯均按行军布阵形式坐落,每旗又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8个旗屯。在这次考察中发现拉林的普通话中仍然京腔味很浓,但日常用语中还是保留了一些满语词汇,如老年人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娘”,称擦东西的抹布为“搌布”。另外像“姨儿”、“今儿”、“脚丫儿”、“脑袋瓜儿”等说法都保留着浓厚的京味。在饮食方面,保留了传统的满族食品,都很喜欢喝豆汁,每餐必须有四碟小菜压桌。在礼仪方面,每逢春节时要祭祖,全家人在除夕要给祖宗烧香、上供,轮流磕头跪拜等。这次斑马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大清国第一贪官”和珅的后人和玉玲女士。和玉玲女士所在的村子离哈尔滨市大概有40公里,很偏僻,属于正红旗屯,斑马工作室一路打听才找和玉玲女士所在的村庄,这个村子不很富裕,70%的人还居住在泥石砌成的屋子里。和玉玲是现任村支部书记,和家现在是村中大户,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居住在瓦房内的村民,和家至今还保留着和珅的"老影",逢年节祭拜。据了解,和珅的这支族人也是乾隆九年从北京迁出的,但她们也说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据斑马分析,乾隆九年是公元1744年,那时候和珅还没有出生,迁来的人应该是和珅的叔辈人。那个影像据说也是后来和珅家人派人送到拉林的。在和珅家斑马仍然能够感觉到大家族的气质和教养,就像当年她们祖辈和珅和大人一样,从言谈就感觉到很舒服。和女士还亲自带着我在村子里逛了逛,当地气温很低,那天地表温度也就在3-8度之间。村民正在忙着收玉米等农作物。中午和女士还邀请斑马工作室成员在她家吃午饭,那天正好是过节,和家全家族的人都来了,有一点让斑马很感兴趣,和家的人都很好强,不但文化素质比别的村民高,工作方面也都很出色,和女士的大弟弟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二弟弟在省政府工作,负责调动省内领导和外宾及各种特种车辆,权利很大,和女士本人是当年17个村支部书记中唯一的女性,而且是省优秀村支部书记,最近还刚刚到过北京开会学习。和女士的侄女今年只差3分没有考进北京工商大学,现在是大连财经大学就读平面设计专业。斑马个人感觉仿佛整个家族继承了它们祖先和珅和中堂那种天生聪明,要强的精神。由于各种原因,斑马白天没有见到和珅的影像,决定先去考察其它几个村庄,晚上在到和女士家考察和珅的影像。

" P; a# F3 `3 M. H7 X

跟和女士暂时告别后,斑马工作室成员驱车经过一段极其不平坦的村间小路后来到正黄旗屯。经过一番询问,终于找到了康熙朝四大辅政之首的索尼索大人的后裔--70多岁的何先生。和先生虽然有70多岁了,但身体仍然很硬朗,每天照样下地干活,斑马就是在地里把何先生找到的。据何先生介绍,全村大概有十几户居民,也是乾隆九年从京城(北京)迁徙来的,据说当时是哥六个一起来的,属于正黄旗。何家现在还把吃饭的勺子叫"马当子",为的是避讳先祖索尼的小名,据家族传说,索尼的小名就叫勺子。后来何先生还亲自带斑马到那哥六个的墓地查看,墓地基本完好,就是杂草丛生,但据何先生介绍,每年过节或清明全村人仍然来墓地祭祖。和老先生至尽仍存有索尼族系的家谱和影像缩小品。据何先生讲,这里的索尼“影像”是当年从北京带过来的索尼真像,文革时,"老影"被藏在烟囱里,侥幸躲过一劫,不幸的是"老影"在1987年被盗。后来留有复制的赝本,但在去年复制的赝本也被贼人盗走,只留有一张缩小“影像”根据见过老影像的人介绍,"老影"高有两至三米多,宽有一米多挂在屋中上顶房梁下拖地。而且是纯手工绘制,二百年来一直没有退色像新的一样。在斑马的一直哀求下,何先生终于将索尼的影像缩小品拿了出来,并让斑马拍照。

4 I' X0 Y" v) F0 H" S0 i

告别正黄旗屯后斑马工作室人员来到了正红旗屯,寻找杭州左领萨哈廉和其子户部郎中宝武的后裔。此此时天色已晚,再加之当地没有路灯,寻找起来极其费劲,最后只能找到村长并让村长带路帮助我们寻找。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杭州左领萨哈廉和其子户部郎中宝武的后裔何广东先生家。没想到原来好事多磨,在何家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不但见到了萨哈廉和其子宝武还有萨哈廉夫人的“影像”斑马还见到了描绘当年从京城来关外时的情景图画《宝公送别图》整个图有二三米高,图中有宝公出关(山海关)时候的情景。在图的上方还有序言。但最让斑马兴奋的时候在何先生家里屋西墙上见到了传说中的“祖宗匣子”何先生家按照满族西为上的风俗习惯将“祖宗匣子”供奉在西墙上,“祖宗匣子”内放有家族宗谱等物品,经过斑马再三请求,何先生终于破例将“祖宗匣子”拿下并拿出家谱让我拍照。“祖宗匣子”制作四周的雕刻十分精美,匣子内装有满汉各一份家谱,记载着家族所有人员的情况。何先生告诉我他爷爷的名字还在家谱上,但到他父亲那一代就没人继续记录了。

1 X* h, o: U- o# }) @2 P

离开正红旗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天十分的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路过一家小饭馆并匆忙吃过晚饭后斑马工作室人员迅速赶往早上去过的和珅后人和玉玲女士家,由于天实在太黑,根本找不到路,所以速度很慢,再次到达和玉玲女士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了!和女士依然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最终看到了斑马此此东北之行最想见到的东西---“大清国第一贪官”和珅的影像,按照当地的规矩,看影像前要先点三柱香,然后才能看。在点三柱香后斑马终于见到了和珅的老影像,和珅的影像也是放在一个“祖宗匣子”日夜供奉,祖宗匣子由一块红布包裹着,匣子内的影像是一幅破损很严重的绢画,据说是因为文革时期躲避红卫兵“破四旧”而将画藏在屋檐下被雨淋的原因。图中有两个人,各骑着一匹马,左边骑着黑马便是和珅,右边的那个人据说是他的弟弟(应该是和琳)整个影像损坏十分严重!如果不急时进行修复并妥善保存,此画将很难继续保存下去。

4 L! J' n8 y, J

斑马工作室此此考察在各个屯发现还很多珍贵文物,拍了很多珍贵照片,今后会逐渐奉献给大家。同时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热爱老北京文化及明清历史的朋友加入斑马工作室。

3 b7 |9 f7 ]6 u: v6 [- ~

“大清国第一贪官”和珅的后人和玉玲女士家

/ A% L. s& @7 N, `( q, u) R6 y. _

% R( G1 |3 d4 ]8 O* b2 V+ ~/ K

热情好客的和珅家族后裔全体成员

) z. Q# ]4 N9 P; F: J3 S5 X

1 n# M: v. R9 _- N- j+ V7 Y* S

和珅家族“祖宗匣子”

7 T" b; G5 v3 J! m0 S3 U/ U" o4 H. X

5 T' G! w' Z" p

和珅和哥哥和琳老影像

) y b5 F: e# j- \

$ @$ T9 V1 I9 k3 f4 z

珅老影像

6 H- W2 \! }$ B |" {) N

8 @% k9 j m0 D% o1 k/ _

索尼后裔何先生和索尼老影像

- x- x# [- ~& l M) ?

3 J: z6 f9 n9 k _* ?! ]' y

《宝公送别图》中的宝公

. E- i) P5 A3 B' f

4 L9 C, e7 b1 U' P% r3 i1 w( K; N

宝公送别图序

! K" k& ]2 b( Y) ~ }7 }0 ^" M( `1 J

4 K% X, j- _+ T6 t; I, E) r

杭州左领萨哈廉

e1 m* r1 ?2 Y8 W/ _

6 R& j4 a6 S+ @, B& K8 k

户部郎中宝武

9 E- c( c/ E# q' X& E! L7 i

6 h3 \2 b, P# I

萨哈廉夫人

9 t( x9 w# t0 H& z/ u

# d1 j2 P8 J. M

萨哈廉家族宗谱汉文版本

& i# y5 z! o$ V" [3 N* B% O

7 a3 z2 Y/ a1 u$ Z0 ^" e

萨哈廉家族宗谱满文版本

5 o9 X' {$ j- ]2 D6 O

( v7 G; r" ^* D) p1 C

萨哈廉家族祖宗匣子

; B' p" Q1 t1 O% n; i

! `' @$ A3 ?* F3 G w0 ^! Z2 T- S8 H

萨哈廉家族祖宗匣子雕刻

, M! A) t3 ~; a& o+ X- ~! I B2 E

5 x+ V+ ]! A) D$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4 14:11:4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0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家老姓就是赫舍里,我是黑龙江人,但是是不是索尼那支的就不得而知了:)
发表于 2006-9-19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是正宗的索额图后代,可是很遗憾啊也没看过真正祖宗的画像.不过听我老爸说他小的时候看过,而且家谱上还有他的名字呢.&nbsp; 我也希望我们家祖先的画像能早日找到,让后人在也没有遗憾.
发表于 2006-11-23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但一直认识的看,只可惜图打不开......
发表于 2006-11-26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家在康熙年间真可谓不可一世,大的出奇呀,不知道他的后人现在生活的可好?
发表于 2007-4-10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搌布是满足方言吗?

发表于 2007-4-10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图片看不了呢?真想看看和绅的后人是啥样[em08]
发表于 2007-4-10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也有我家亲戚!?[em09]
发表于 2007-4-12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我爷爷说,我家祖上是索额图.在索额图陪满门抄斩是有一个后人偷跑到如今的沈阳县找了一户姓常的人家躲了起来.重次该名姓常,一直到现在的.老家的祖坟还在.老家的人在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我爷爷因工作陪分配到河南焦作现在我们全家都人已在这定居.很迷茫.......364714176可以联系我.电话15978787388

发表于 2007-4-1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还留有索额图的画像.和家谱后因文化大革命丢失.
发表于 2007-4-13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r_0522在2007-4-12 23:23:07的发言:
原来还留有索额图的画像.和家谱后因文化大革命丢失.

这文化大革命呀毁了多少东西!
发表于 2007-4-24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研究呀,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01:38 , Processed in 1.17242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