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5|回复: 8

潘金莲·沈万三·北京枯柳树(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4-24 16: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5352919.blog.hexun.com/84634306_d.html
+ X+ {$ t+ Z; ^4 P" H
( W- K0 u  o" s* K9 [2 T潘金莲·沈万三·北京枯柳树6 B8 n* B# g) l+ l
  
' V7 _$ l( A$ c9 m- l     一
/ ^8 `) r5 `% z1 H     & J( z: \1 m1 Y: b+ `( _  z
     上午去桥市寻觅旧书时购得几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间文学》杂志,在翻看1982年第8期时发现,其中有一篇河北民间故事《沈万三》(董桂芝讲述,尹俊如搜集整理),故事的开头如下:3 ]* Z, s% D: f' m( \5 ^# l
     0 r2 w2 a9 h1 M, D. L/ F% i
    “南京有棵大柳树,北京有个沈万三。$ ~  P$ B% {; H6 I. N# O+ I
    谁都知道,大明朝燕王扫北修建北京城是跟沈万三要的钱。可这沈万三是什么人呢?他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y4 M  f5 K0 @, Q% K5 V
    在老辈子里,北京这一带属宛平县管。……宛平县城东有个沈家庄,庄上有个做豆腐的,名叫沈义。”
/ @( B0 \: t5 X, |. d5 A    % f! a# g) y, c8 ?7 l
    接下去讲沈义得子并因之而得宝缸,它的功能是可以大量复制原物。燕王为修建北京城向每个百姓征收一锭金子,沈义朝官府借来一锭金,置入宝缸,缸内顿现一万三千锭金,可供一万三千名百姓上交,故沈义又名沈万三。因燕王贪得无厌,沈义愤而砸缸,悄然隐居。& W# ?8 Y# w9 V8 @' W5 m
    由于该故事经过“整理”,我不知道“整理”之后与原来的讲述相差多远。但我想,故事开头的“南京有棵大柳树,北京有个沈万三”大概没有经过改写,因为它毕竟讲的是北京人出资修建北京城的故事。
7 i2 W' @" ?" l# r& D/ A    可是,沈万三怎么会是北京人呢?我记得清清楚楚,《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也曾提到沈万三,而且是两次:& T! D% f9 G) Y2 ]
        
: E: v& F6 b5 _    “你还捣鬼?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第三十三回)
3 `; W! a- w: d1 d% l' h$ B% S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第七十二回)   # {4 D( S. Y# E- k3 h
   
4 }6 z( ?8 r0 K    二, u/ }  j$ o* M8 Q- m
        $ @% U2 d% j9 i: z& b: g
    尽管描写的是宋代故事,《金瓶梅》中却收入不少明代俗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即是一例。那么,所谓的“南京沈万三”究竟是何人呢?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有的明朝人认为,沈万三其实叫沈秀,他是个大财主,曾经资助朱元璋修筑一部分南京而非北京的城门,并且因向皇帝炫富而遭到嫉妒,最后流放云南:2 I. r3 |7 k& l( P* D7 L
    7 c! n' O3 A$ F" C% \% ?" [( C
    “国初,南部沈万三秀者,甚富,今会同馆是其故宅,后湖中地是其花园,京城自洪武门至水西门,乃其所筑。太祖尝犒军,万三欲代出犒银,上曰:‘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对曰:‘每一军犒金一两。’上曰:‘此虽汝至意,不须汝也。’由此遂欲杀之。太后苦谏:‘彼固富敌国,然未尝为不法事,奈何4 B! l; F- M! v  }0 @9 r
杀之?’得流云南,其婿馀十舍,亦流潮州。今闻二家子孙尚富,富乃点化之术也。详《近峰闻略》。”(明·郎瑛《七修类稿·沈万三秀》。
0 s" K0 |& h% ?6 U   
) M" j+ Z# L2 U+ {( c* r    官修的《明史》也采用了类似说法:   ; _' z0 |8 C2 u; v& e
   
0 y) C+ q6 k8 }* K& N) e2 }2 }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明史·后妃传》)    0 g' B& ?2 b* `/ X% Q2 E8 s& R# s
   
+ V6 f* h4 `% ?. Q    谢肇淛在他的《五杂组》中却介绍说,沈万三其实叫沈富,字仲荣,沈万三是其外号:% b4 R% h9 u3 O4 O  w# p% J
    ! M. s# Q! x. ]2 q/ D; r7 A
    “国初,金陵沈富字仲荣,富甲天下,人呼沈万三云。太祖军资多取足焉。后以事谪辽阳,子孙仍富。或云:‘穴地得金。’或云:‘有点化术。’不知然否。其后纵有货殖者,不过至百万止矣,使石崇辈见之,又不知当何揶揄也?”8 F/ G2 x& a/ m* m- G! P
      ^  D' S; S6 @: o! n
    据《双槐岁钞》可知,沈万三之父沈祐乃勤劳致富的典型,沈万三则可以看做富二代:
! J% D! P% f: D    " T: p/ E; a( u; F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其弟万四,名贵,字仲华。本吴兴之南浔人,父祐始徙姑苏长洲之东蔡村,人以污莱归之。祐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富埒素封。洪武中,万三、万四率先两浙大户输税万石,仍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上命其造廊房,为楹六百五十,披甲马军者十,务罄所献金乃已。自是被人告讦,或旁累所逮,往往曲宥。寻命选大户家为京官六曹,令近侍举所知。惟万四有孙曰玠,擢户部仓曹员外郎,受官辞禄,上益器重之。玠父汉杰,始徙家化周庄焉。”(明·黄瑜《双槐岁钞·刘学士》)
& d, q8 O4 f9 F, U& j6 P, H     
5 b5 |/ i8 b$ j: [' v    有人却对沈万三的富贵提出了神秘的见解:   : i: O0 p: x5 f" ~* `6 R! r
  ( {7 C2 B* J' b; D8 [
  “明初沈万三有聚宝盆,凡金银珠宝纳其中,过夜皆满。太祖筑陵南门,下有龙潭,深不可测,以土石投之,决填不满;太祖取盆投之,下石即满,且诳龙以五更即还。今南门不打五更,至四更即天亮。”(明·张岱《夜航船·聚宝盆》)5 x$ g3 f1 s! ?7 @' Q6 E; i. N
  ) O; i* t( c, ?' g( r: E$ {
  从“点化术”到“聚宝盆”,可以看到沈万三致富故事的流传与变异,前面提到的河北民间故事《沈万三》则可以看做该故事的一个变种:故事中的“北京有个沈万三”其实应写作“南京有个沈万三”;故事中的燕王和北京城其实应改为明太祖和南京城,故事中的沈义即沈秀或沈富;故事中的宝缸即聚宝盆一类的东西。  
9 d/ V1 |5 T- F2 |4 u. R; i  " |- G/ ^7 J! E( [
  三
6 l  r$ y' ^  l& ^( p+ `  
- n  ]* }+ i8 x9 Q$ Q  总之,现在看来,河北民间故事《沈万三》开头的“南京有棵大柳树,北京有个沈万三”,其实应该改作“北京有棵大柳树,南京有个沈万三”,而这与《金瓶梅》中潘金莲所说的“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或“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恰好一致。  
( X. ]) m9 C4 S% S8 p/ Y  至此,“南京沈万三”的问题就算解决了,尽管人们对他还有别的说法(有人考证说,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不曾与朱元璋谋面)。可是,“北京枯树弯”或“北京枯柳树”又是什么意思呢?有的学者在为《金瓶梅》中的“沈万三”词条做注时,仅仅满足于交待“沈万三”的意思:  
( ~3 p  n- c5 ^0 ]# E  
0 ^3 {5 @8 t1 W6 ~9 N  “原书云‘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按沈是明初人,为南京第一富翁,《明史·高后传》……《七修类稿》《枣林杂俎》均载其事。《柳亭诗话》亦言,金陵水西门有猪龙为患,太祖以沈之聚宝盆镇之。《禅真逸史》,有人名树影,兀谁遮隐得过。”(灵犀《金瓶小札·沈万三》) . T; _3 ]6 _1 f8 e
  
) l$ k9 N8 w6 t+ c* J1 c4 h+ F  有的学者则近乎明确地指出了“枯柳树”的意思:
( I1 v, J1 F( g2 P) O0 m2 b  
) k, O3 r/ L; v# l  “第三十三回,潘金莲道……又第七十二回……。1 M3 [* {8 y+ w' u$ y5 [$ r+ Q
  按:潘金莲喜欢引用这句明代人的俗语,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正象南京沈万三有名气,北京枯柳树有影子,要掩盖也是掩盖不了的。巨富沈万三,历史上确有其人,唯生平事迹,诸书所载不一。明·田艺蘅《留青日记》‘沈万三秀’条云:‘今人言富者必曰沈万三秀云,盖元末人也。……’由于沈万三富可敌国,名气极大,所以沈万三成为明代人称富户的代名词,出现了许多俗谚成语。潘金莲所说的,就是一例。”(陈诏《金瓶梅小考·沈万三》)! y2 ~& G* [- d7 ~
  
1 s4 @: k4 N" I+ }; a9 W  沈万三究竟是元人还是明人,这里不去管,我要关注的是“枯柳树”的含义——“北京枯柳树”指的仅仅是“北京枯柳树有影子”吗?中国多地均有柳树,柳树枯死即可称为枯柳,北京的枯柳有什么特别之处,就连它的影子都足以与沈万三相提并论吗?此外,潘金莲两次提到这句俗语,一次说的是“北京枯柳树”,一次说的是“北京枯树弯”,可见“枯树弯”与“枯柳树”意思相同。所以我不得不问一声,“枯树弯”为什么会等同于“枯柳树”呢?
0 {1 j  F2 }  R2 l& H; V. J8 ?8 m  
1 j( }! I7 J9 R9 L9 E  四
& Y9 K2 ^+ X/ o- X  
; A, H3 V1 i( f. s, ?6 t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记录北京之行的《北游录》中说:
# f; ?( U- @# }/ o- K, u  
; I  w: Q& S* x  “行二十里戚家堰。又十里尹家圈。【交河县。】舟人曰。地名大柳树。有南京沈万三、北京大柳树之谣。余偶阅墙角一碑。云尹家圈也。十八里泊头镇。”
! ?7 p0 d- J; b$ c/ @6 M   
/ ~5 T7 v; z1 z1 U* |5 G    看到这里,想想潘金莲所说的“枯树弯”与“枯柳树”,再想想那篇河北民间故事《沈万三》中提到的“南京有棵大柳树,北京有个沈万三”(其实应为“北京有棵大柳树,南京有个沈万三”),你会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呢?4 @" e4 j$ ]3 E5 P$ R. a6 f( n# }# u
    然后,有些难题已经不再是难题。“弯”,通“湾”,可指水湾,也可指村名。那么说,枯树弯即枯树湾,乃地名,如曾经红极一时的三里湾;枯柳树自然也是地名,如“三棵树”(哈尔滨地名)。' _2 Q; N6 v/ `  v' V9 v$ j: @
    可是,谈迁提到的大柳树位于河北交河县,就算它已经枯死,恐怕也不是潘金莲说的“北京枯柳树”(但有人认为交河县的大柳树就是潘金莲说的那棵树)。清人方濬师在《蕉轩随录》中说:    “康熙三十二年癸巳……内直诸臣,纂录《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分列六门,其五曰《庆祝》,有图有记……兹录临川李穆堂先生(绂)撰《万寿图记》,以征巷舞衢歌之盛焉。记曰:“图以臣民北面仰瞻摹绘而成,故始神武门而竟于畅春园。记以御辇所经次第先后而作,则始畅春园而竟于神武门。……出花阑,由万寿坊前过小桥,直坊路右为表棚,棚左右鼓亭各一。……又前路左有灯楼,曰‘光被四表’,过楼稍折而东,地名大柳树,有古柳树一株,万丝拂空,垂荫盈亩。”
6 K" k& b( X/ f0 F    请注意,清代的北京,有个地方叫做大柳树,因为该地有“古柳树一株,万丝拂空,垂荫盈亩”,而“垂荫盈亩”可以证明树影的巨大。
8 s8 L$ Y$ n/ F5 A& U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潘金莲究竟是怎么说的:“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
0 C$ n3 R: ]% N: T: O    因此,我要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断,潘金莲其实是这样说的:“南京沈万三,北京古柳树。”由于刻工把“古”字刻成了“枯”,“古柳”就变成了“枯柳”。至于“枯树弯(湾)”这个地名,或许应写作“古树弯(湾)”甚至“大柳树湾”,因为我在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发现了一个叫做“大柳树湾”的地名,虽然该地不在北京。     
  M# u9 O& b$ z: e4 k% P3 a    此外,《蕉轩随录》中提到的大柳树,究竟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呢?从该书的记载可知,李绂的《万寿图记》,“记以御辇所经次第先后而作,则始畅春园而竟于神武门”。那么说,大柳树应在畅春园与神武门之间。畅春园在北京海淀区,而海淀区与西城区、宣武区、丰台区等都曾为原宛平县管辖(那篇河北民间故事《沈万三》中提到:“在老辈子里,北京这一带属宛平县管”)。查百度百科,海淀区的北下关街道下辖33个社区,其中的一个就叫做大柳树,可见北京至今仍保留着大柳树这个地名,但不知该树是否依然存在。7 k4 t2 `1 r, D) l( n! i; d
    那么,潘金莲说的“北京枯柳树”,一定是今北京海淀区的“大柳树”吗?这我倒不敢肯定,因为可供查考的资料太少了。
% M0 i2 v, o8 l; W, k    0 H# K& p* @6 w" g( ?) I
    17:43 2013-4-13 肖毛   [% u, i, t' c3 H# r

; I3 v. r! e; ]2 M9 ]% h: C1 Y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去过沈万三在周庄的墓还买了所渭万三蹄味道真不错。
发表于 2013-4-24 2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3-4-24 19:25 - S/ H* ]; @" M& i1 z7 f
我曾去过沈万三在周庄的墓还买了所渭万三蹄味道真不错。

/ N4 z* Q  F8 b6 k2 M7 N[b]枯柳树不是在顺义呢吗?[/b]
发表于 2013-4-24 23: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4-24 21:30 ! |1 S" x8 E, J6 |2 a
]枯柳树不是在顺义呢吗?

1 }: d( |; @- `0 W. ^0 C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其弟万四,名贵,字仲华。本吴兴之南浔人,父祐始徙姑苏长洲之东蔡村,人以污莱归之。祐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富埒素封。洪武中,万三、万四率先两浙大户输税万石,仍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上命其造廊房,为楹六百五十,披甲马军者十,务罄所献金乃已。自是被人告讦,或旁累所逮,往往曲宥。寻命选大户家为京官六曹,令近侍举所知。惟万四有孙曰玠,擢户部仓曹员外郎,受官辞禄,上益器重之。玠父汉杰,始徙家化周庄焉。”(明·黄瑜《双槐岁钞·刘学士》)
/ L. u2 V& M3 f' v; `       郭先生没有好好读读贴中的文字吗?周庄是沈万三的家他的墓也在周庄(当地的旅游景点),这和潘金莲说的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并不矛盾吧?至于枯柳树是在海淀还是顺义跟万三蹄就更没关系了吧?郭先生给我的回复倒到底想说什么?我真没弄明白。请指教。
发表于 2013-4-25 0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3-4-24 19:25 - ^7 p9 c# A1 M
我曾去过沈万三在周庄的墓还买了所渭万三蹄味道真不错。
8 J5 F- q8 I* a/ G8 e
周庄沈万三故居参观过 门口卖“万三蹄髈” 就是酱肘子 除了烂糊味道一般。
发表于 2013-4-25 12: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3-4-24 23:08
+ Q# S8 z" D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其弟万四,名贵,字仲华。本吴兴之南浔人,父祐始徙姑苏长洲之东蔡村,人以 ...

5 x3 W( R9 F6 w[b]上文没疑问!+ G8 M6 P! [4 g$ g+ h! u/ t
我是读到最后觉得,“枯柳树环岛”在顺义很有名;难道海淀也有一个吗?
发表于 2013-4-25 17: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土著 发表于 2013-4-25 01:32 2 x, W. o0 w; @4 q
周庄沈万三故居参观过 门口卖“万三蹄髈” 就是酱肘子 除了烂糊味道一般。
1 z- ]4 B9 \8 [& y: R* u
可能赶巧我买到的那只还不错。最近可好?
发表于 2013-4-25 17: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4-25 12:34 ) Y& ^, s7 q- A, c5 A* q2 p9 z
上文没疑问!7 T/ q) |) X5 r7 T
我是读到最后觉得,“枯柳树环岛”在顺义很有名;难道海淀也有一个吗?
2 h/ u( f# n& c- G6 t! M& }
明白了。您原来是给楼主回复才对。
发表于 2013-4-26 1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柳树环岛就在京密路, 转向顺义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0 06:35 , Processed in 1.18569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