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5-1-31 00:09:00

<P>houniao77说的不错,决定权是政府所有的,民毕竟挡不住官,房子是开发商拆的,血肉之躯毕竟挡不住推土机。但是北京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北京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它,继承它。</P>
<P>我们常说个词叫“修改”,“修”应该在“改”的前面。原来看过回拉洋片的,唱的是《刘伯温修哈德门》,历史上一向是以修为主,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提“拆”的。我觉得城市建设就像写文章。的确需要反复斟酌,修改,而一片好文章在修改的时候,比较忌讳大改大动,这样很容易把原来的优点改掉,导致写作的失败。老北京城是几百年的时间孕育的好文章。我们在修改它时应该保护它的原汁原味,而不是把它变成另外一个城市。</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31 0:25:55编辑过]

油油 发表于 2005-2-2 15:33:00

看的眼睛都花了,城市要发展必然要有突破,那么就要拆,但要在拆的同时保留一些精华,我看这样拆下去的话,连故宫也保不住了,呵呵,不过也许政府没那么昏庸吧,咱们争论了半天还要听政府的,就这样拆了建,建了拆,就像马路那样刚刚修好,没几天又给刨开了,劳民伤财,可这些都是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的,真不知道北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事物永远都在前进的,但愿北京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吧。

clarke 发表于 2005-2-3 15:56:00

支持支持~~!!!

麦兜 发表于 2005-2-5 00:38:00

<P>这事儿啊.怎么话儿说的呢.</P><P>拆,不拆.都有理.</P><P>但不应该拆的,不应该丢的,不能忘的.我们不能拆,不能丢,不能忘阿.</P><P>都说,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等咱们真的什么都没了.再想找,可就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找回来得啦.</P>

justdoit 发表于 2005-2-22 15:44:00

一个城市的功能是有限的,绝对不能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北京也如是,什么都在北京,让这个城市的压力太大了,一个超负荷运转的城市不是健康的城市,他现在是被逼着前进的感觉,许多措施都是无奈下的抉择,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干脆考虑迁都,象韩国一样,否则北京的发展将是一团找不到头绪的毛线,从哪儿下剪子都是被迫的情况。一棵健康的树苗不可能在成长中时时需要人的搀扶,这不实际也不健全,更不希望他是北京发展的未来。所以,不要什么都设在都城,不要把一个城市无限的扩大,去建卫星城,去分散都城的职能。

油油 发表于 2005-2-23 17:30:00

现在城市已经扩大的很大了,卫星城什么的建的也不少了,六环都修起来了,还是充满希望的看待未来吧,在这里争个头破血流的没有任何意义。

天命 发表于 2005-4-10 19:44:00

依恋北京 发表于 2005-5-6 00:14:00

<P>有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远不止</P><P>还有就是这些事情</P><P>如果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根本就没有补救的机会!</P>

xiaoxiaoniao666 发表于 2005-5-14 10:57:00

<P>求助 老北京城6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饭店,商场,写字楼,四合院民居,绿地等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P>

飞哥 发表于 2005-5-14 16:4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xiaoxiaoniao666</I>在2005-5-14 10:57:23的发言:</B>

<P>求助 老北京城6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饭店,商场,写字楼,四合院民居,绿地等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P></DIV>

您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到不是说统计起来有多困难,就象人口普查似的,只能是"截止到某年某月某日"大家觉得是中国人口增长的快呢,还是老城建玻璃壳子的速度快呢?

涵之 发表于 2005-5-19 15:01:00

<P>每回看到旧城改造当中拆除旧胡同或四合院的报道时,心里总是要难过老长时间。去年偶然的一个机会在中财聆听了一个讲座,主讲人是清华的邓弈博士,他曾留学日本神户大学,回国后与著名教授吴良镛先生一起研究北京城市城市规划。他在讲座中曾提到关于北京有多少片文化保护区?大家似乎关注的较少,没人回答,我小声回答"25片吧",博士听完说"后来又加了五片,共三十片".后来他又讲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责任是为政府出谋划策,还讲到关于保护四合院的政策等.但是就在约两月后,旧故楼大街就拆面目全非了,我当时特想去找邓博士,看他怎样解释?我在工地站了好久,电影&lt;&lt;青春之歌&gt;&gt;曾拍过旧鼓楼大街</P>

飞哥 发表于 2005-5-19 19:0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涵之</I>在2005-5-19 15:01:09的发言:</B>
<P>他在讲座中曾提到关于北京有多少片文化保护区?大家似乎关注的较少,没人回答,我小声回答"25片吧",博士听完说"后来又加了五片,共三十片".</P></DIV>
<P>划定保护区其实是一件危险的事,未在保护区里的成片胡同,恐怕就危了!现在好些政策定的都是别有用心的!希望每一个同志都警惕起来,随时揭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9 19:13:25编辑过]

xiaoxiaoniao666 发表于 2005-5-23 10:15:00

<v:shapetype> <v:stroke joinstyle="miter"></v:stroke><v:formulas><v: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v:f><v:f eqn="sum @0 1 0"></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2 1 2"></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6 1 2"></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sum @8 21600 0"></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10 21600 0"></v:f></v:formulas><v:path 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extrusionok="f"></v: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v:shapetype><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

炸酱面好吃 发表于 2005-5-27 06:31:00

北京现在就是需要拆,应该马上拆掉那些长得一点儿个性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

飞哥 发表于 2005-5-27 08:5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炸酱面好吃</I>在2005-5-27 6:31:15的发言:</B>
北京现在就是需要拆,应该马上拆掉那些长得一点儿个性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DIV>
<P>拆,该拆!</P>

板凳 发表于 2005-6-11 12:45:00

保留美好的,拆掉那些腐败,浪费资源的

gbasp 发表于 2005-7-23 21:47:00

看了众位北京的老少爷们的发言,我感触很多,北京在变,但不是往好了变,是在不中不洋,就像众位说的内连升里卖耐克鞋,老北京的炸酱面非要用通心粉做一个道理。胡同在一天天的减少,外国人来北京看的是什么,难道看你的京广大厦,国贸中心?就这两栋破楼在曼哈顿片地都是,人家看的是你的文化。可是现在胡同在减少,四合院在减少,可那些名人艺术家门还再说北京越来越美丽,那些开发商们有几个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一群老帽子他们懂什么,他们有多少文化,靠投机倒把,溜须拍马把北京毁的一塌糊涂。这是作孽,他们有本事把紫禁城该成商品房呀。这些人将来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又怎么对得起子孙万代呀

飞哥 发表于 2005-7-24 08:14:00

这些人已经忘记了祖宗是谁,希望他们还能绝后.

和硕恭武贝勒 发表于 2005-7-25 11:07:00

乱呀 不要在拆了

飞哥 发表于 2005-10-18 08:17:00

您的建议不错。

刀郎 发表于 2005-10-21 20:15:00

回复:(可乐可乐)

<Palign=center><B>城市保护大家说</B><B><p></p></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在旧城保护问题上,最常听到的是“住在老城的人,房屋破旧、生活不便,居住状况堪忧。必须改变”等等。然而,拆了老城,住在里面的人真的居住状况得到改善了吗?事实似乎并不如此。</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B><FONT size=3>让我们先从人员状况来看看<p></p></FONT></B></P>
<P ><FONT size=3>居住状况表征着人的经济状况。这些年来,生存技能强的人,收入高,或是已经得到了分配住房,他们从老城搬出去住了,当然户口可能仍在原地。而仍在老城旧房里住的人,不是没有得到单位的福利分房,就是生存技能较弱,或是下岗或是退休。很少有有经济能力的人不去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偏要住在拥挤不堪、设施条件差的大杂院里。</FONT></P>
<P ><FONT size=3>所以,赶上拆迁时,搬与不搬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人来说,早就在其他地方有住房了,白白落一笔钱是天大的好事,他们盼拆迁还来不及呢,至于房屋是否拆除,与他们似乎并无多大关系,反正是公房。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一类是领低保的,他们有资格住进廉租房;另一类也许他们还不够领低保的资格,但也是生活拘紧,他们也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没有经济能力,这类人并不在少数。拆迁对他们来说是件很头痛的事。</FONT></P>
<P ><FONT size=3>我追踪这类人拆迁后的情况发现,由于他们的经济收入并没有提高,无法支付住在经济适用房里增加的支出,结果他们基本上都将经济适用房出租了,再用其中的少部分钱租下老城的其他旧房,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实际上他们的居住条件并没有象有些人吹嘘的那样得到改善。这就好象不会游泳的人掉在水里,苦苦挣扎,原本希望得到救助的是救生圈,可到头来却给了一块石头,反而更沉重了。</FONT></P>
<P ><FONT size=3>看来,追求好的生活条件是人人向往的,但能不能享受好的生活,取决于生存技能,不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他们是无法享受好的生活条件的,这决不是某个开发商通过一次拆迁可以给予的。</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B><FONT size=3>我们再来谈谈房屋状况<p></p></FONT></B></P>
<P ><FONT size=3>原本老城的四合院是有卫生间的,只是它不与其他院落的卫生间相连。每个院落有独立的化粪池,要定期淘粪。解放前就有淘粪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年代先进工作者石传祥就是从旧中国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的。后来,各院落的厕所都废了住上了人,所以大家以为旧四合院没有厕所。</FONT></P>
<P ><FONT size=3>老城房屋是衰败了,破旧不堪,但它还立在那里,为什么?因为中式的建筑结构是非常讲究的,全木框架结构,用榫卯在一起,一般我们只能看见露出的前脸柱子和椽子,其他结构在顶棚里看不见。所用的木材都经过处理,以防受潮、虫蛀等,保证百年大计。所以,外表无论多破旧,只要主体结构没问题,就不应当拆掉重建。在我走访的很多破旧大杂院里,其实房屋的主体并没有坏,经过整修是可以光彩如初的。</FONT></P>
<P ><FONT size=3>人有各种各样,房屋也如此,各具特色这个城市才是鲜活的。现在,翻建的四合院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且不说工艺无法同日而语,单就全一个模样已令人不能接受。原本的四合院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因为在建筑结构上有很厚的被土,屋顶的瓦吸水性和透气性很好,保证了被土的水含量恒定,而起到了保温和阁热的效果。现在我们用水泥和沙子替代了被土,防水性强,而这种材料不耐热也不抗寒,太阳一晒就透,夏天室内必须开空调,既浪费能源,人也未必舒服。</FONT></P>
<P ><FONT size=3>夏天,人可以赤脚走在土地上,但决不能赤脚走在水泥地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的祖先这样盖房子,真的是很科学的,我们不要以为就是几座破房子这么简单,它凝结了先人的智慧,里面大有学问。</FONT></P>
<P ><FONT size=3>在我们热衷于现代建筑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享受,好好研究一下先人的建筑理念,天人合一,利用自然,才是符合节能、环保的现代生活。这种貌合神离的假四合院,即失去了原有四合院的文化传统,又失去了古老的建筑特色,不用和现在有百年历史的老房比寿命,就是七十年使用期也到不了。</FONT></P>
<P ><FONT size=3>如果我们真的想保留些中国特色的建筑,真的想让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真的想为今天的城市建设和人员就业找出路,真的想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8</FONT>年奥运时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就不要再在拆毁老城上做文章,而应在如何保留、如何拯救、如何继承、如何利用上想办法。</FONT></P>
<P ><FONT size=3>顺便提一提现在的新建筑,在我国能源日趋紧张的状态下,节能和环保应当成为项目审批的必须条件。成片的新建小区,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取暖,区域内循环水处理后用来冲马桶和绿地灌溉。在一些发达国家,为鼓励开发商节能、环保,所建小区剩余的电,国家高价收购。</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B><FONT size=3>现在我们谈谈产权与保护的关系<p></p></FONT></B></P>
<P ><FONT size=3>在老城里,最想保留下这些房屋的,是它们的产权人。除了这本是他们的合法私有财产,是他们的物权外,还有扯不断的情感纽带,每一座房屋、院落背后,都有着一段艰辛的创业史。</FONT></P>
<P ><FONT size=3>原本产权明确的合法私房,响应了政府号召出租,支持了国家建设。即使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8</FONT>年国家经租后至文革前,产权仍清清楚楚为私有财产,只是由国家经租,用句法律的话形容,就是国家临时征用,为的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而后却在文革中被强收了产权证,以至于现在被当作公房搞的产权混乱。</FONT></P>
<P ><FONT size=3>没有人肯花自己的钱修缮公家的房子,除非为了商业需要,很快可以赚回来,但修缮自家的房子却不遗余力,没人动员。这说明产权在其中至关重要,产权明确,责任、权利、义务就明确。</FONT></P>
<P ><FONT size=3>在老城中,原本有一半是属于私房,现在拆掉了很多,也还有相当多的是属于私人的房产。如果可以正视这种状况,依法还权于民,相信他们会象爱护自己的眼珠子似的爱护这些房屋。房屋自然的修生养息、得以恢复,老城就有救了。这股来自民间的本能的力量,在旧城保护中是不能忽视的。</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B><FONT size=3>城市的交通问题<p></p></FONT></B></P>
<P ><FONT size=3>北京老城区能否得到保护与交通问题密切相关。建国初期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拆掉了老城墙,老城的“皮”没了;五十年代也是因为交通问题,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被拆掉,皇城的“龙须”没了;为了解决交通问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FONT>座内城门楼与箭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座外城城门楼与箭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座内城角楼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座外城角楼均被拆掉。今天,还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我们在老城中不断的拓宽旧路、开发新路,为此,整片整片的胡同、四合院消失在扩路的硝烟中。然而,交通问题依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因为过去的道路无法适应今天的交通发展,而今天的道路也同样无法适应明天的交通发展。如此这样的扩张道路,我们的老北京城必然会被“修理”得荡然无存。</FONT></P>
<P ><FONT size=3>真的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有的。我在老城的主要交通路段做了测试,发现公共交通车辆只占交通流量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绝大部分道路被小轿车占用,以至车辆太多造成堵塞。</FONT></P>
<P ><FONT size=3>拓宽道路,不仅要拆掉房屋、百姓搬迁,而且国家要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如果停止扩路,将这些资金做如下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FONT></P>
<P ><FONT size=3>首先政府可以在办理车辆牌照上稍加变动,现行牌照轿车在早六点至晚十一点间不可以进入老城,可以全天进入老城的车牌颜色不同,车牌费在现基础上增收十万,以限制老城内的车流量。同时,在二环路各方向主要交通交汇处建立大型停车楼,内设多部电梯直达地面,与道路公共交通衔接,方便驾车人入城。将现在的公交车辆升级、加密,保证上、下班时间三分钟一班车,其他时间段不超过七分钟。公交车辆四通八达,方便、舒适、快捷,使不能驾车进城的人感到同样便利。</FONT></P>
<P ><FONT size=3>新型的公交车每辆七十几万,每拆迁一户平均要补偿三十万,而建一座两万平米的大型停车楼不超过两千万,这个帐政府是值得算一算的。不仅保护了老城风貌,避免了因拆迁引起的各种矛盾,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内的交通涌堵状况,日后也不会因发展造成今天如此尴尬的被动局面。</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FONT size=3>北京旧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只是传承者,无权判处它死刑,它的存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以往对它的毁灭已经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痛定思痛,难道今天我们不该停止以往的错误吗?真的为人民着想,就停止对老城的拆毁,围绕“挖掘北京历史文化潜力”的盛餐桌边,人人都可以找到饭碗,留下老北京城,才是人民长久的福址。</FONT></P>

飞哥 发表于 2005-10-23 22:03:00

.说的非常好,怎么没人回啊,刀螂的分析非常正确,建议也特别好。

genpa 发表于 2005-10-25 22:36:00

<P>关于交通的问题,外国的老城都解决得挺好,国内的规划专家也很明白。多开些公共交通线路、多一些单行道,多一些支路,交通完全没问题。</P><P>北京的拆不是交通问题。什么问题,稍为了解一下社会现实的人都知道。</P><P>保留下老城,老城的经济也不会停滞,中国人聪明着呢,怎么可能就增加政府的负担呢。长远来看,城市的发展总有一个适宜的规模,边界总会固定下来,不会为了保老城而不断地一代代地在旁边建设一个个新城,况且人口也不是总增长。城市的自我更新在历史上是一切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注意是自我更新,这样的城市发展是不会有普通民居的保护问题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才是保护的主要内容。</P>

国都长安 发表于 2006-1-5 09:15:00

<P>新来咋到,看见了这篇文章一个字:好!北京的发展是历史的需要,但是如何保护好北京这座文化古城,也应该更加重视,决不能再作后悔的事情了,比如:假如北京的城墙要是还在,多好啊!!</P><P>没有矛盾就不会前进,解决矛盾也是发展的动力,7楼朋友说的虽有怨气,但是也是很有道理的,赞成!!</P><P>现在已经是2006年了,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放心多了,是吧?</P>

飞哥 发表于 2006-1-5 10:44:00

欢迎新来的同志,政府虽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实际情况堪忧啊。

油油 发表于 2006-1-6 10:35:00

<P>其实就是人多</P><P>人少了,还用住楼吗,还用叠罗汉似的把人落在高空居住吗?????</P><P>人多,所以四合院住不下了,所以私搭滥建,所以院子渐渐变成危房,所以要拆迁盖楼把人落起来</P><P>人多,所以车多,车多,路就窄了,就堵,所以就扩马路,所以很多人被哄出了家园</P><P>其实道理很简单</P><P>这就是中国的国情</P>

云妞妞 发表于 2006-4-2 19:55:00

<p><font color="#0033ff" size="4"><strong>唉,啥也别说了,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是明摆着的。但凡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人,对北京的爱是无法言语的。回想以前真的是想哭都找不到旮旯!每天看着一天天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陌生的语言。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个北京了。首先觉得自己象个外来的人,熟悉的一切都没了。</strong></font></p><p><strong><font color="#0033ff" size="4">今天最有意思了,我老妈想买月盛斋的酱牛肉给我老爷吃(老爷子只认那个地方那个牌),我告诉她前门拆了,可是她说,别的拆了也不会拆老字号啊!我说你去别地方买吧,我妈说那还买啥,那还是原来的味吗?</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33ff" size="4">是啊,拆了自己的,让国际大师或新新人类设计出的新前门还是原来的味吗?北京是我的家,可是我却越来越陌生了。我朋友的小孩上学回来问她妈,茶馆是什么东西,龙须沟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妈妈和阿姨说的北京和我住的不同呢,那个北京在什么地方啊……</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33ff" size="4">等到有一天再没了那胡同的温馨、没了熟悉的街道和语言,我们还剩下什么?别人可以说,啊,不好意思,这个实验没实验好,拍拍PG走了,剩下一帮北京人抱着破砖烂瓦哭吧</font></strong></p>

飞哥 发表于 2006-4-2 23:02:00

新来的同志说的真好.

爱屋及乌 发表于 2006-4-30 16:25:00

<p>今天又看一遍,想起施工行业一句顺口溜,挣钱和投资大的买卖是这样排的-----"金"桥"银"路....估计房地产该是"金银铜铁"里面的"铁"吧........</p><p>到底是谁在地图上不断画银线,把银线加宽了又加宽啊.........</p>

蘅芷清芬 发表于 2006-5-11 11:54:00

破旧才能立新,旧的东西往往是新生事物的绊脚石,北京的改造应该本着扬弃的原则,该淘汰的就要淘汰,保留一部分值得纪念的东西,城市的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驳 “拆,北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