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2:31:59

清漪园中的牌坊院

      刚刚梳理了颐和园的少见的牌坊,把一个景点的系列图片贴出让大家猜图,并不是为了表现出我比大家见的多,而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历史建筑。

    通常老照片的表现出的细节和历史信息,能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古建园林中蕴含的我们的文化。本帖效仿Zhaohq的风格,做一个总结贴。




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2:45:52

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修建于乾隆盛世,整个建筑风格大气奢华,1900后的颐和园因清政府国力下降,修复的颐和园比乾隆时期相差甚远。

在乾隆时期,清漪园的真正入口是南如意门附近的长河入口,一个水道入口如何体现出它的大气呢?于是有了非常著名的“秀漪桥”;
此桥圈拱非常高,在能让皇家龙舟通过的同时,造型类似城关,非常雄伟。为配合这个水路入口,这时期特别在东堤,西堤各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的冲天柱牌楼,与南如意门外的牌楼,构成了一个牌坊院。这个牌坊院内的面积都是水面,向北延伸就是南湖岛,继续向北就是佛香阁。

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2:53:05

南湖岛龙王庙,也有一座小型的牌坊院,原也奇怪为何如此,但把南如意门作为入口来看,这牌坊院正对着秀漪桥,龙王庙的牌坊院同时也是清漪园中轴线上,是园林陆地门户;而整个南湖岛又可以看作是佛香阁的影壁或按山;避免从入口正对主要建筑,形成完整的风水布局。

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2:56:55

而清漪园时期的大报恩延寿寺山门前,也是一个由三座牌坊构成的牌坊院。在颐和园时期,改为单牌坊。
这个牌坊院比较特殊,在山门内现在排云门的位置,还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和这个牌坊院呼应,
变成了牌坊院和山门,以及寺庙主体相互交融到了一处,这种设计后来再没有看到过。

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2:59:13

在北宫门西侧,有一条从后河通往玉泉山的水路,在这里是颐和园西宫门,这里也有一座牌坊院,来彰显其位置的重要。

黑龙 发表于 2013-9-12 13:01:17

这些牌坊院都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当然有些在重修颐和园的时候并没有修复,只能从老照片中看到他们的面貌了。

(文中相关图片,我有时间逐步补充)

燕山畅情 发表于 2013-9-12 20:07:52

颐和园的牌坊真有讲究呀!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非凡人所能。下次再去颐和园,看到牌楼时,不能光从匾额名称,还得从风水堪舆、园林艺术、封建等级制度等多方面去思考、分析呀。谢谢黑龙老师指点,尽快把相关老照片补充上吧。

太液池 发表于 2013-9-15 00:42:26

这个提法不错,以绣漪桥为入口,南湖岛为屏障。不过老照片中绣漪桥以北的河道很窄,不像后来那么宽阔。

另外四大部洲也有牌楼,坐南朝北,与清漪园相对独立。

期待照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漪园中的牌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