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東的名產水果-釋迦
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8-28 17:13 编辑釋迦是台東最有名的水果,原名「番荔枝」,由於奇特的外形,酷似釋迦佛的頭像,因而有了這個有趣的名稱。釋迦雖是遠近馳名,但就是不耐久存。釋迦採收後,兩三天內即熟透,果實變軟,經不起堆疊擠壓,因而通常不易銷到遠地。
釋迦的產期在夏、秋二季,以秋天為主要的收成季節。每逢寒、暑時期,都可以看到農人拿著修枝剪修剪枝條,以便釋迦能適時發芽,開花、受粉、才能夠結成一顆顆碩大的果子。
台灣農委會的研究,釋迦利用人工授粉,比自然受粉成功的機率高,因此釋迦大多採用人工授粉,也使釋迦的果形較整齊、收成較豐碩。
人工授粉方法,先採取釋迦花粉,再將要受粉的釋迦花瓣剝掉一、兩片,利用四號水彩筆輕輕的將釋迦花粉塗抹於釋迦的雌蕊上,大約三天便可以見到成果。授粉時間隨釋迦的品種而不同。一般的釋迦及軟枝釋迦授粉的時間是下午四至六點;鳳梨釋迦則為晚上七至十點。
近年來,台灣在嘗試新品種的栽植。這兩年市面出現的軟枝釋迦、鳳梨釋迦,就是例子。鳳梨釋迦果肉連在一起,不像一般釋迦的果肉一瓣一瓣很容易分開,表皮各瓣間的裂紋也比較淺而平滑,所以常是切開來吃,而不像一般釋迦用手掰開就吃。
一般釋迦是否成熟,可從表面的裂紋觀察。果實的裂紋張開,可見到深處的淡黃色顯露出來,表示釋迦已經成熟了。
釋迦的品種計有:1.細鱗種:果表鱗目小,鱗溝淺平,鱗目為黃綠色或淺綠色而平滑。 產量高,果實小,果肉利用率低,商品價值差,種植面積少。
2.粗鱗種:果表鱗目突起,硬熟期鱗溝開裂,呈奶黃色,果實中等大小,果粒比重大,肉質與風味不錯,果肉利用率高,商品價值高,外觀成熟度尚明顯。但易受氣候逆境與環境等影響,夏期果與冬期果之產量不穩定,易導致減產,栽植面積有逐年減少情形。
3.軟枝種:果表鱗目大又突起,為深綠色,明亮度低,鱗溝閉合,達適採期展開不明顯,由外觀較難判定成熟度,果形大,果粒比重較小,果肉利用率低,口感稍差,且果實易軟熟。然產期早,產量高且穩定。
4.台東一號:果表鱗目大且突起,明亮度高,果實硬熟期鱗溝展開,呈奶黃色,外觀成熟度明顯,商品價值高,採後櫥架壽命較長。果實比重大,果肉利用率高,肉質佳,風味口感良好,產量穩定。
5.紫色種:自國外引進,鱗目呈紫紅色,鱗溝深且亮麗,果實中等大小,口感風味較之粗鱗種等稍遜。
6.大目種:果表鱗目淺平,鱗溝不明顯,果實甚大,可達1200g以上,果粒比重小,肉質及口感似軟枝種,糖度較低,約為18~20°Brix,外觀成熟度不很明顯。
7.鳳梨釋迦:鳳梨釋迦由於果肉Q,甜中帶酸,大多數之品種果實可削皮或切片、切塊食用,果肉有鳳梨等熱帶水果風味,故稱呼「鳳梨釋迦」。
市場銷售的釋迦:
这个好像见过 老片 发表于 2013-8-28 18:28
这个好像见过
有沒有吃過應該會記得,但是好像見過,這情況就比較複雜一些!
hwar4073 发表于 2013-8-28 18:32
有沒有吃過應該會記得,但是好像見過,這情況就比較複雜一些!
没吃过{:soso_e121:} 比较喜欢这东西{:soso_e124:} 佛像也叫“菠萝头” 有意思! 老片 发表于 2013-8-28 19:03
没吃过
有機會可以試試看味道,我個人勢必較喜歡鳳梨釋迦,果肉稍Q,比較有口感。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8-28 19:14
比较喜欢这东西
小雪網友去過台東,應該吃過這種水果,其實釋迦產期在台灣各地的水果攤或超市等地都可以買得到,不必非去台東才吃得到!
南城土著 发表于 2013-8-28 21:04
佛像也叫“菠萝头” 有意思!
菠蘿頭與釋迦比較,釋迦還是比較接近一些,看這照片是南城網友選擇的頭像,建議可以換個釋迦照片當頭像,更貼近佛祖!哈哈!開個小玩笑。{:soso_e113:}回到北京又有紅星二鍋頭的相伴,應該如魚得水吧?上回那篇韭菜花的帖子居然沒有看到二鍋頭,奇也!{:soso_e144:}
hwar4073 发表于 2013-8-28 22:47
小雪網友去過台東,應該吃過這種水果,其實釋迦產期在台灣各地的水果攤或超市等地都可以買得到,不必非去 ...
在台湾没吃到,因为去台湾的时间在春秋之间,释迦是南半球物种要12月才成熟。不过去年12月去海南,有口福啦{:soso_e113:} 南城土著 发表于 2013-8-28 21:04
佛像也叫“菠萝头” 有意思!
{:soso_e102:}这个小佛为什么这么好????!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8-29 07:42
在台湾没吃到,因为去台湾的时间在春秋之间,释迦是南半球物种要12月才成熟。不过去年12月去海南,有口福 ...
海南的釋迦好吃嗎?氣候相同可種出來的釋迦可能還是會有差異,釋迦不易保存,台灣外銷的品種似乎只有鳳梨釋迦一種,不知道北京有無銷售?
hwar4073 发表于 2013-8-29 08:16
海南的釋迦好吃嗎?氣候相同可種出來的釋迦可能還是會有差異,釋迦不易保存,台灣外銷的品種似乎只有鳳梨 ...
海南释迦口感稍差,台湾终究是农业技术发达的地区,水果口味比较好。释迦在大陆是不分种类的,只分大小{:soso_e120:}。较大的城市都有卖台湾水果,不知道台湾为什么会出产这么多水果,释迦、莲雾、柳丁、牛奶菠萝是常见品种,可是根据口味判断难免有假冒的。水蜜桃和荔枝这类水果在大陆产量太多,就不见台湾进口的。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8-29 08:39
海南释迦口感稍差,台湾终究是农业技术发达的地区,水果口味比较好。释迦在大陆是不分种类的,只分大小{: ...
台灣為什麼出產這麼多的水果,據我個人看法,一是氣候關係,二是農業仍是台灣主要經濟項目之一,三則是因為農業是重要經濟項目之一,所以投入研發的人力、物力較多。水蜜桃及荔枝大陸產量高,台灣去的價格自然無法拚比,出口也沒有意義,況且台灣的水蜜桃品質應該沒有大陸地區出產的好。這水果也有假冒?大陸產的說是台灣進口的?售價可以比較高?這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吧!
hwar4073 发表于 2013-8-29 09:05
台灣為什麼出產這麼多的水果,據我個人看法,一是氣候關係,二是農業仍是台灣主要經濟項目之一,三則是因 ...
估计是菲律宾菠萝假冒牛奶菠萝,俺连续上当数次。。。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8-29 09:19
估计是菲律宾菠萝假冒牛奶菠萝,俺连续上当数次。。。
台灣的菠蘿品種很多,個人是通通喜歡,不論酸甜,台灣鳳梨品種如下:
臺灣目前主要栽培品種
臺灣可供經濟栽培的鳳梨品種很多,目前推薦的鮮食用品種有開英種的突目系、台農4號、台農6號、台農11號、台農13號、台農16號、台農17號、台農18號及台農19號等品種。(一)、突目系俗稱「1號仔」或「浮目仔」,是開英種的自然變異。植株較正常開英小,葉片狹細,葉緣無刺,果實呈短圓筒形,果目微突,肉聲果比率較高,約有70%以上,果肉為透明金黃色,平均單果重1.3 公斤,十分適合鮮食。缺點是冠芽容易發生多冠或雞冠的情形,適合5~6月生產。(二)、台農4號俗稱為「釋迦鳳梨」,由於食用時可將果實縱剖為2或4等份,以手指按果目順序剝食,免削果皮,又稱「剝皮鳳梨」。台農4號鳳梨植株小,葉緣有刺,果實圓筒形,但早春生產的果實多呈塔形或圓錐形,果目突起。肉質細密、纖維少、香味濃。果汁率低、糖度約19.5°Brix、酸度約0.43%,糖酸比45,平均單果重1.2 公斤。由於耐貯運,是早年臺灣鮮果外銷的主力品種。適合3~5月生產。(三)、台農6號由於果實帶有蘋果香味,因此俗稱「蘋果鳳梨」。葉片表面綠而稍帶紅色,葉緣有刺。果實圓筒形或短圓形,果皮薄,果肉纖維細,肉質軟脆緻密,果汁多,糖度約15.1°Brix、酸度約0.34%糖酸比44,風味佳。平均單果重1.3 公斤,是目前深受消費市場歡迎的鮮食品種。適合4~5月生產。(四)、台農11號由於果實具特殊香氣,故俗稱「香水鳳梨」。植株中等、葉片直立,葉緣無刺,果實圓筒形,果目略突起。果肉纖維細緻,果汁多,微酸,糖度約14.8°Brix、酸度約0.57%,糖酸比26,平均單果重1.0公斤。果實耐貯運,是目前深受日本市場歡迎的品種,適合5~6月生產。(五)、台農13號商品名為「冬蜜鳳梨」。植株高,葉長直立,葉片先端及基部常見零星小刺,葉面草綠色但中軸呈紫紅色。果實略為圓錐形,果目略突,果肉金黃色,纖維稍粗,故俗稱「甘蔗鳳梨」,糖度約15.7°Brix、酸度約0.27%,糖酸比58.1,且鳳梨特有的風味濃郁,平均單果重1.2 公斤。正常產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但可利用產期調節而週年生產,由於台農十三號是所有品種中較適合在秋冬季生產的品種,因此,果實生產適期可安排在8月至翌年2月。(六)、台農16號商品名為「甜蜜蜜」。除葉尖外葉緣無刺,葉表中軸呈淺紫紅色,並有隆起條紋。果實呈長圓錐形或略為橢圓形,果目略突,果肉纖維極細,質地細嫩,糖度約18°Brix、酸度約0.47 %,糖酸比38.3,風味佳,平均單果重1.3 公斤。適合4~7月生產。(七)、台農17號商品名為「金鑽」。植株中型,除葉尖外葉緣無刺,葉表略呈褐紅色,兩端為草綠色。果實為圓筒形,果皮薄,花腔淺,果肉深黃色或金黃色,肉質細緻、果心稍大但細嫩可食,糖度約14.1°Brix、酸度約0.28 %,糖酸比50.4,口感及風味均佳,平均單果重1.4 公斤。適合3~5月生產。(八)、台農18號商品名為「金桂花」。植株小,葉緣無刺,葉表綠色但中軸稍呈暗紅色。果實圓錐形,果目略突,皮薄,花腔淺,果肉黃或金黃色,纖維粗細中級,糖度約14.1°Brix、酸度約0.39 %,糖酸比38.7,具有桂花香味,平均單果重1.5 公斤。適合4~7月生產。(九)、台農19號商品名為「蜜寶」。植株小,除葉片先端外,葉緣無刺,葉片暗濃綠色。果實圓筒形,小果數目較多,皮薄,花腔淺,果肉金黃色,肉質細密,纖維細,糖度約16.7°Brix、酸度約0.46 %,糖酸比37.8,平均單果重1.6 公斤。適合4~7月及10~11月生產。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8-29 07:44
这个小佛为什么这么好????!
清初的 42公分高 可惜缺底座
在台湾多次吃,大陆南方见过,北方少见,味道不错。 MLHG 发表于 2013-8-29 18:43
在台湾多次吃,大陆南方见过,北方少见,味道不错。
北方的釋迦應該都是進口的多吧?因為北方天氣寒冷,不知道有沒有出產釋迦,個人其實非常喜歡吃菠蘿,對釋迦興趣比較不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