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评书旧闻一则
京味儿评书冷清清“山里红”西城区文化中心剧场化妆间里,即将上场说书的马岐还不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地为徒弟们指导。 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要说这小姐的长相,那什么李冰冰、范冰冰可都比不了……”前天下午,西城区文化中心缤纷剧场里,73岁的北京评书名家、评书非遗传承人马岐带着几位弟子举行免费专场演出。马岐声音不大,可那纯正地道的京腔京韵,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牵引着剧场里二百多位观众的心思。别看这个不大的剧场里连人都没坐满,可对于京味儿评书来说,这已经是一场难得的盛事了。
本报记者 牛春梅
台下客不识京味儿评书
演出下午两点开始,中午十二点刚过,剧场门口已经来了六七位老人。马岐到了现场,赶紧问候这老几位,听他们寒暄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他的老观众。不过,现场除了十几位像这样真正的“粉丝”,大多数观众都是冲着免费发票才来的。他们不熟悉马岐,也不熟悉评书,演出都开始了,还有人在打听,“京味儿评书是不是就是单口相声?”
徒弟李富衡、王耀宗、勾超和义子王军先后登台,说的都是《八仙传说》、《金彪黄天霸》、《白马坡》等经典评书片段。台下的气氛不像相声剧场里那么火爆,但笑声和叫好声也会时不时地响起。徒弟们在台上说书,都喜欢拿马岐“砸挂”,说他不太注意个人形象,是个圈内有名圈外无名的“山里红”。
轮到马岐上场,一下子便露出了真功夫。马岐出身曲艺世家,父亲马连登为评书表演艺术家、西河大鼓“马派”创始人,哥哥马增锟,姐姐马增芬、马增慧均为曲艺名家。京味儿评书讲究“高台教化,坐讲古今”,京腔京韵听着亲切,就像是邻里之间在聊天。马岐将这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说的是师哥李鑫荃的作品《酒雁》,一段古代故事被他说得“天花乱坠”,说着说着便扯到热点新闻上来,还模仿小鸟唱起歌来。京味儿作家刘一达说,马岐说书带着一股“旱香瓜味儿”,赞的就是他的表演味道甘醇浓郁,余味十足。
京味儿评书好听,但想听却不容易。马岐说,现在说评书的人本来就少,说京味儿评书的就更少了,全北京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个演员。“我说得并不是最好的,可是因为说的人太少了,反而成了最好的。”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夸自己,背后却透出几分悲凉。眼看着自己钟爱的玩意儿一天天地接近消失,他有种无力挽回的伤感。
说书人改行玩儿“脱口秀”
参与这次专场演出的李富衡、王耀宗、勾超等人,别看说得都不错,平时却都各忙各的。勾超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职员,王耀宗是相声演员,李富衡则是魔术师,几个人都不是专门说书的。这些年,马岐还带过不少徒弟,最有名的当属王自健,这位打小学说评书的80后演员,如今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电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马岐说,年轻人说评书的少,主要是没平台。和其他传统曲艺演出不同,评书得有专门的书场,可北京的书场却少之又少。除了连丽如领衔的宣南书馆、崇文书馆、东城书馆外,固定的演出场地就只有马岐所在的后海康龄轩了。康龄轩很难找,要在胡同里转好几个弯。马岐在这里说了六年多的书,每场顶多只有二十来位观众。他的“粉丝”在网上有个QQ群叫“后海听书”,全部成员加在一起也不超过四十人。
观众少,收入自然也少。评书演员王玥波靠说相声赢得不小知名度,在他说书的东城书馆,每场演出也不过只有百十来位观众。一张票30元,一场下来三千多元的票房,就是前后台十几位演职人员的全部收入,难怪这几年不少评书演员都改行说了相声。“解放前后北京有七十多家书场,说得好的演员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块,比一个局长挣得还多。”说起评书当年的辉煌,马岐颇为感慨。
这几年相声火了,这让评书演员们多少有些羡慕。马岐的徒弟勾超说:“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向德云社学习一下,能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把我们的评书包装得更好。”马岐也有个愿望,只是没徒弟的那么时尚:“有个100多平方米、能够容纳七八十人的地方,摆几张方桌,外面烧着水,桌上放着大茶壶,夏天摆着酸梅汤,一进去就像到了民国时期的书馆,那我就满足了。”
后辈人如何守得住寂寞
李辉是马岐的粉丝之一,六年多来一直都坚持去康龄轩听书,专场演出他也特意请假来听。看着老爷子在台上说得好不高兴,坐在台下的李辉心里却愈发地担忧了,“京味儿评书要求演员读书多、见识广,还得世事练达,除了马老师他们这一辈儿,年轻人里头也就王玥波还有希望,再过几年,京味儿评书可就真是危了。”
曲艺策划人谢岩认为,小众化是评书艺术无法逃避的历史命运。“评书是慢节奏生活的产物,现代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能够有钱有闲坐在书馆里听书的人已经很少了。”但他同时注意到,随着传统相声的复兴,评书也正在借力复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可是一家书馆都没有,现在好歹已经开始恢复了。”
作为评书爱好者,谢岩试图通过一些更为新鲜的方法来推广京味儿评书。在他的策划下,连日本著名动漫作品《海贼王》都被改成了京味儿评书,在网上推出后还颇受欢迎。前不久,他又和视频网站六间房合作,推出评书视频直播,每天晚上也有三四千人在听。
作为非遗传承人,马岐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京味儿评书。老爷子想得很简单:“我个人红不红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够弘扬京味儿评书,让我做什么都行。”马岐说,现在的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评书的重要性,“以前北大、中戏都请我爸爸去讲过课,可是现在谁会请我去讲课呢?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古典小说正是脱胎于评书的呢?”
来源:北京日报
http://www.bjd.com.cn/10wy/201308/01/t20130801_4239530.html#blz-insite
《当代北京评书书场研究》作者:杨旭东。
此书就是以马岐等评书演员以及后海康龄轩书场为研究对象的一部社会科学著作。 听书过瘾,那还得说李鑫泉先生的烈火金钢,听着就那么舒坦,慢条斯理的,那口齿。哈哈,段兴云屎侯臭的高祖,早就知道他的济公传,可惜二位的都没听过。贾琏芳阿姨的肚囊也宽敞。 古典小说正是脱胎于评书的呢?”
互相借鉴,小说与古代戏曲曲艺说唱!
李鑫荃先生的《平原枪声》和《红岩》有录音音频资料保存发行! 散淡逸仙 发表于 2013-9-20 16:40
听书过瘾,那还得说李鑫泉先生的烈火金钢,听着就那么舒坦,慢条斯理的,那口齿。哈哈,段兴云屎侯臭的高祖 ...
连丽如先生爱人贾建国先生的姐姐和姐夫,不知道连先生夫妇那里是否有怹二位的资料? 自己去看看李鑫荃先生的<<雍正剑侠图>>是谁的编辑,呵呵!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29 09:08 编辑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9-29 08:48
自己去看看李鑫荃先生的是谁的编辑,呵呵!
<<剑山蓬莱岛>>,<<万龙藏峰岛>>我有贾连芳老先生在这两本书上的签名,就不劳某人来显示自己相机有多么好了!另外某人要炫耀你的相机好,摄影技术好,多知多懂,请到其他地方炫耀去。
连先生的为评书生里多多少少的有二位的介绍,要不您请请我喝顿,我给您聊聊 散淡逸仙 发表于 2013-9-29 10:02
连先生的为评书生里多多少少的有二位的介绍,要不您请请我喝顿,我给您聊聊
大居士要请教您,他只能请酸梅汤一类的饮料!他要守戒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