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的外地人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3-7-4 16:25 编辑九十年代初正是北京郊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文革时期被视为资本主义路线的付业生产逐渐的得到了恢复。我们大队成立了造纸厂、纸箱厂、纸盒厂。这些厂子占用了大量的劳力,而投放到农业生产的劳力却严重的不足。而南方农村的富余劳力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每年都有大量南方农民来到北京郊区(大多是青年)。
由于我国南北温度的差异,水稻插秧由南到北逐渐展开。所以这些孩子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插秧,由南到北一路插来。当北京郊区的水稻插完之后,他们就留在了当地。很多南方的孩子一路打工到北京,并不考虑能挣多少钱、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到北京看看。
在那个年代,我爱人在大田专业队一直负责管理着一批批外地来的孩子们。由于当时北京郊区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所以我爱人只能叮嘱负责做饭的社员把现有的食材做的顺口些,让孩子们吃好。嘱咐孩子们夜间尽量不外出。
由于这些孩子生长在农村,各种农活并不需要培训。那时、这些外地孩子特别能吃苦耐劳。这些孩子们并不懂的“偷奸耍滑”,干活时尽力付出。虽然在这里只有短短几个月。当雷雨到来的时候,他(她)们会象在家一样冒雨拼命抢收晾晒的粮食。他(她)们父辈身上的勤劳质朴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每当稻田提完头遍草后,专业队会拿出一点钱、让我爱人带他(她)们到北京玩一天。
下面是在北京景点拍的照片:
这些孩子离开北京有三十年了。由于农村人结婚较早,他们有很多人可能当上了爷爷奶奶。不知他们想到没有、在遥远的北京郊区还有人在默默的祝福着他(她)们!
当时的人,多纯朴,实在。祝愿他们幸福,快乐 当年的稻田如今恐已是高楼林立、大田变大厦了吧?! 董瑞征 发表于 2013-7-4 19:58
当年的稻田如今恐已是高楼林立、大田变大厦了吧?!
当年的稻田现在变成了郊野公园。 逍遥游天下 发表于 2013-7-4 19:26
当时的人,多纯朴,实在。祝愿他们幸福,快乐
更怀念当年人的品质!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7-6 19:30 编辑
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地人是比较纯朴的,您所接触可能是南方人,因为他们当地就种水稻。随着城市进一步的开放,四面八方来北京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群良莠不齐,有好有歹。其中河南人以收破烂、捡破烂的人居多,因一些人连捡带偷让河南人背上了河南出小偷的恶名。浙江人吃苦耐劳,最早在海佛寺一带经营服装加工制作出售,九十年代后他们着实也疯狂了一阵子,据说打那个x石下来后,才老实下来。现今在北京名声最臭要属东北人,他们多以给人看场子,充当打手为职业,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做买卖的人占极少数。一些人租当地人的房到月不给房租,穷横耍赖。你还轻易尅不走瓦不走他。他们互相帮衬,一旦有事一个电话纹身剌字的叫来一大帮,手上还拿着长短砍刀,打群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垃圾逮哪哪扔,满街筒子随意小便,而且不背人。我们当地大部分出租户都不愿意租房给东北人住,因为他们属狗的,翻脸不认人。与之相比,即便是现在来北京打工的南方人,也比这群东北人有素质、有教养。
淳朴,乐观的人们,现在木油了~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7-4 20:41
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地人是比较纯朴的,您所接触可能是南方人,因为他们当地就种水稻。随着城市进一步的开放, ...
说到点上了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7-4 20:41
改革开放之初的外地人是比较纯朴的,您所接触可能是南方人,因为他们当地就种水稻。随着城市进一步的开放, ...
与您有同感!您所列种种可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弊病。 崇文门三角地 黄山来的姑娘 还能干点正经事 不像有些地界来的姑娘 只能干些不正经的事了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3-7-4 22:41
淳朴,乐观的人们,现在木油了~
那时的民风值得怀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