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的名品(7)-六安瓜片
自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節錄之「茶的名品」,介紹中國各地的名茶,有簡體及繁體二種版本,請網友參考:繁體版六安瓜片 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 清•李光庭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毗鄰山區,其中產於金寨的響洪甸、鮮花嶺、龔店,六安的黃漳河、雙峰、龍門衝、獨山,霍山的諸佛庵一帶的稱內山瓜片;產於六安的石板衝、石婆店、獅子崗、駱家庵一帶的叫外山瓜片;產於齊雲山(舊時為六安管轄,現屬金寨縣)的名為齊山瓜片,是六安瓜片之極品,尤其以齊雲山的黃石、里衝,特別是蝙蝠洞口所產的品質最優,故又稱「道地瓜片」。蝙蝠洞在齊雲山南坡離山頂不遠的懸崖峭壁上,洞口離地10餘米,攀登十分驚險,洞內左側,自下而上有一巨大石縫,深不可測。洞中四周蝙蝠數千,洞口滿地蝙蝠糞,無疑施下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蝙蝠糞富含磷質,茶樹生長在這裡,所製茶葉香氣特高,齊雲山瓜片茶品質之優,顯然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六安瓜片在明時已頗有名望。明屠隆《考槃餘事》載:六安茶「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名品亦振南,山陝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甚寶愛。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以食鐺大薪炒培,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 清初,六安茶定為貢品,每年春茶季節,大量好茶都被皇室官府掠去,有一首《竹枝詞》描繪當時貢茶的情況:春雷昨夜報纖芽,雀舌銀針盡內衙,柳外龍旗喧鼓吹,香風一路貢新茶。 六安茶隨著人貢京師,在北方亦盛行起來。清代有本筆記《鄉言解頤》,作者李光庭是寶坻人,距離北京不遠,曾久居北京,目擊京師商賈市肆、民俗風物和軼聞瑣事,他在「開門七事」條下,多處提到六安茶:「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當年北京茶店的門面都塗飾金粉,十分考究,安徽茶商競相推銷得最多的是六安茶;又說:「古甃泉逾雙井水,小樓酒帶六安茶。」其時北京新開的酒飯肆,都賣酒帶賣茶,並以喝六安茶為時尚。 江南許多地方,也很喜愛品飲六安茶。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敘到杜慎卿在南京寓所「薄治杯茗」,他們那天吃的酒是永寧坊上好的橘酒,喝的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喝六安茶當時成為尚雅脫俗之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說到六安茶。這些雖是小說,卻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風貌。六安茶還常作藥用。清張英《聰訓齋語》說:六安茶「尤養脾,食飽最宜」。飲六安茶對於消除口垢及油膩,或是胸中鬱悶等都具有較好效用,所以人們更視為珍寶而樂於享。 六安瓜片採製方法獨特。春茶於穀雨後才開始開園採摘,標準以一芽二、三葉為主。最突出的是,鮮葉採回後要經過「扳片」,將第一葉、第二葉與第三葉分別摘下,分別炒製。第一葉所製茶葉稱「提片」,第二葉所製茶葉為「瓜片」,第三葉所製茶葉為「梅片」。所留嫩芽製「銀針」,嫩莖製成後,稱「針棒子」。其製作功夫之深,確有獨到之處。第二葉老嫩適中,內含有效化學成分較高,所製瓜片茶品質較高,是十分有道理的。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泡飲時,色翠綠,味鮮爽,香氣清高,經沖耐泡。大觀園中的賈母不吃六安茶,只是因其汁濃味苦,不合口味;同樣,劉姥姥吃了老君眉茶卻嫌其淡,想再濃些。茶的濃淡、口味各有所好,老君眉、六安茶同是我國名茶中的珍品。 简体版六安瓜片 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 清•李光庭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其中产于金寨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的黄漳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的诸佛庵一带的称内山瓜片;产于六安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的叫外山瓜片;产于齐云山(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的名为齐山瓜片,是六安瓜片之极品,尤其以齐云山的黄石、里冲,特别是蝙蝠洞口所产的质量最优,故又称「道地瓜片」。蝙蝠洞在齐云山南坡离山顶不远的悬崖峭壁上,洞口离地10余米,攀登十分惊险,洞内左侧,自下而上有一巨大石缝,深不可测。洞中四周蝙蝠数千,洞口满地蝙蝠粪,无疑施下良好的天然肥料,尤其是蝙蝠粪富含磷质,茶树生长在这里,所制茶叶香气特高,齐云山瓜片茶质量之优,显然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六安瓜片在明时已颇有名望。明屠隆《考盘余事》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名品亦振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以食铛大薪炒培,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 清初,六安茶定为贡品,每年春茶季节,大量好茶都被皇室官府掠去,有一首《竹枝词》描绘当时贡茶的情况: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六安茶随着人贡京师,在北方亦盛行起来。清代有本笔记《乡言解颐》,作者李光庭是宝坻人,距离北京不远,曾久居北京,目击京师商贾市肆、民俗风物和轶闻琐事,他在「开门七事」条下,多处提到六安茶:「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当年北京茶店的门面都涂饰金粉,十分考究,安徽茶商竞相推销得最多的是六安茶;又说:「古甃泉逾双井水,小楼酒带六安茶。」其时北京新开的酒饭肆,都卖酒带卖茶,并以喝六安茶为时尚。 江南许多地方,也很喜爱品饮六安茶。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叙到杜慎卿在南京寓所「薄治杯茗」,他们那天吃的酒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喝的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喝六安茶当时成为尚雅脱俗之举。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说到六安茶。这些虽是小说,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六安茶还常作药用。清张英《聪训斋语》说:六安茶「尤养脾,食饱最宜」。饮六安茶对于消除口垢及油腻,或是胸中郁闷等都具有较好效用,所以人们更视为珍宝而乐于享。 六安瓜片采制方法独特。春茶于谷雨后才开始开园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最突出的是,鲜叶采回后要经过「扳片」,将第一叶、第二叶与第三叶分别摘下,分别炒制。第一叶所制茶叶称「提片」,第二叶所制茶叶为「瓜片」,第三叶所制茶叶为「梅片」。所留嫩芽制「银针」,嫩茎制成后,称「针棒子」。其制作功夫之深,确有独到之处。第二叶老嫩适中,内含有效化学成分较高,所制瓜片茶质量较高,是十分有道理的。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泡饮时,色翠绿,味鲜爽,香气清高,经冲耐泡。大观园中的贾母不吃六安茶,只是因其汁浓味苦,不合口味;同样,刘姥姥吃了老君眉茶却嫌其淡,想再浓些。茶的浓淡、口味各有所好,老君眉、六安茶同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