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5-31 18:08:29

四十年前的回忆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6-1 11:28 编辑



      人的一生大多时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岁数大了的时候却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忆过去。

      四十年前我刚二十六七岁,由于当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已有了三个孩子。那时的孩子虽然很皮实、但也免不了有个灾病。那年我养了一头猪,因为那时粮食还比较紧张、那头猪基本吃不到粮食。养了一年才达到了出售标准。用出售的猪钱5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到城里去给孩子们看病的时候就成为了我们全家人的坐骑。

      那时候东郊地区的农民给孩子着病、绝大多数都会到左安门内的火神庙儿童医院。医院的大夫医术高明,孩子病了大夫给开个块八毛的药孩子就能安然无恙。东郊地区的百姓对这所医院有一种近乎迷信的感觉。我小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有天夜里突然腹泻,一早上就拉了好几遍。孩子身体软软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跟爱人商量去趟火神庙儿童医院。我用自行车带着爱人和孩子直奔儿童医院而去(儿童医院距离我们这里二十五六里)。到了儿童医院大夫说先给孩子大便做个化验吧。一个多小时过去啦孩子却解不出大便。就花个挂号钱又把娘俩驮回了家。也许是火神在保佑着孩子、也许是巧合。

      也是那段时间、我大儿子发烧,烧的狠厉害。到火神庙医院大夫给开了些药。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天阴的很沉,并掉起了雨点。我把衣服盖在了孩子身上,快到家的时候雨越下越大。到家把孩子安顿到炕上、我们换上干衣服的时候,院外响起了敲门声。开门看到门外站着一位身穿雨衣推着自行车的人站在大雨之中。来人道:对不起、给您孩子的药有些问题,我把孩子该用的药给您送来啦。我坚持让那位同志进屋避避雨,来人道我还要急着赶回去、说完之后骑上自行车渐渐消失在大雨之中。每当到医院看病的时侯,脑海中经常影像出消失在大雨之中的那位医院工作人员。

      四十多年过去了,隨着年龄的增大去医院的次数也增加了。前几年我患了痔疮,我选择了一家比较著名的军队医院去手术。我的主治医生周大夫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始终让我心里暖暖的。住了十天院花费叁仟多元。我非常满意。

      几个月后我又患上了气管炎,出于对解放军医院的信任我又去了这家医院。接诊的大夫根据我的口述认定是气管炎,要输液治疗。我跟大夫说村里有卫生服务站可否拿回去输、大夫说可以。当我儿子取药回来的时候说六天的药四千元(口服药占百元左右)。我没有过多的责备儿子,我知道再贵的药他也要拿。说心里话输六天液的药费要四千元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村里卫生服务站也有治疗气管炎的输液用药、效果也不错(估计二三百元)。本村一位年轻人腰疼也在这输液,也是用的这种消炎药(也是在那家医院拿的)。

      郊区退休农民收入状况比以前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每年退休金能拿一万元,可输了六天液却花费了我将近半年的退休金。

      药是真的、效果也不错,但我还是有些不解。

了然客 发表于 2013-5-31 18:42:00

先生的文章真好,那时候穷,但人们很朴实。有医德没假药!一分钱能治好的病绝不会让你花一块钱去买药。这是搁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5-31 20:26:05

了然客 发表于 2013-5-31 1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生的文章真好,那时候穷,但人们很朴实。有医德没假药!一分钱能治好的病绝不会让你花一块钱去买药。这是 ...

现在看病总有一些怕上当的感觉!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3-6-1 11:31:57

昨天躺沙发上看电视回放《皇城边上的村庄》,看着那里面的人们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活着,有些莫名的小感动。

跟我老婆说:活法儿啊,就是寻一种法儿尽可能让自己高兴点儿活下去。

糖结疙瘩 发表于 2013-6-1 11:49:13

前两天母亲胃不舒服。到朝阳的一家3甲医院看病。
B超,加强CT都照了,光胃镜就做了两回。这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真是怀念以前那纯真的年代。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1 15:29:55

医院黑,军队医院更黑,军队系统内部的诊疗基本没什么钱赚,有地方的患者就是他们的财源了。更何况军队内部的腐败,违规这些问题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是很难监管的。还有就是那些江湖郎中游医很多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但基本上都是挂靠军队医院,因为军队安全,政策灵活。治疑难杂症的,在报纸上发个软文,通常是吹嘘某个专家如何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但是从来不说是哪家医院,就留下一个电话号码,打电话一问,基本上都是军队医院。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3-6-1 16:44:15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5-31 2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看病总有一些怕上当的感觉!

越怕上当越上当,咱不上当谁上当!......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3-6-1 21:16:45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6-1 21:19 编辑

听着“火神庙”挺耳熟,您说的左安门内火神庙儿童医院是崇文区培新街4号那家儿童医院吗?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2 09:07:33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6-1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着“火神庙”挺耳熟,您说的左安门内火神庙儿童医院是崇文区培新街4号那家儿童医院吗?

离最后一次到火神庙医院给孩子看病快四十年了,北京变化这么大我估计到那都得迷路。我记得那所医院是在幸福大街东边,很可能就是您说的培新街四号吧。

了然客 发表于 2013-6-2 09:16:10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2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离最后一次到火神庙医院给孩子看病快四十年了,北京变化这么大我估计到那都得迷路。我记得那所医院是在幸 ...

培新街就是原来的火神庙,那儿有崇文区儿童医院,幸福大街北口。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3-6-2 19:19:56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2 09:07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离最后一次到火神庙医院给孩子看病快四十年了,北京变化这么大我估计到那都得迷路。我记得那所医院是在幸 ...

1983年孩子出生至学龄前有点毛病经常去那家儿童医院,这家小医院门脸儿不大却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配制的中药、西药汤剂,花钱不多挺有疗效。原地址是培新街四号,往东路南是北京交管局车辆管理所。如今崇文区儿童医院以与崇文区妇幼保健站合并,新址在体育馆西路一号,红桥市场后面。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2 20:06:59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6-2 19: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83年孩子出生至学龄前有点毛病经常去那家儿童医院,这家小医院门脸儿不大却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配制 ...

我在那个医院给孩子看病比您整整早了十年。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3-6-2 21:00:03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6-2 21:08 编辑

岁月无情我们逐渐在变老,记得我七二年回乡务农时,那个时代工人、农民看病一张三联单滿报,也怪了没什么大病人们从不轻易往医院跑,医院看病也不排大队,虽说那个时代医疗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但大夫们很敬业,从不给你多开药,糊弄病人。改革开放后,人心全变坏了,医生也如此,收红包儿、多开药,见死不救的多了去了。随着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患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又反过来又促进了私营药厂的增加,现在药厂成了永不倒闭的买卖,这就是恶性循环。再说现在的医院家家看病的人排长队,这不是好现象,应了那句话“奔了小康,毁了健康。”。老了老了赶上这么个缺德时代,悲哀!!!

了然客 发表于 2013-6-2 22:44:09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6-2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岁月无情我们逐渐在变老,记得我七二年回乡务农时,那个时代工人、农民看病一张三联单滿报,也怪了没什么大 ...

过去是“公费医疗”现在是“医保”不一样,过去是“求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而今天没钱莫开刀,开刀要红包。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3 09:14:55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3-6-2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岁月无情我们逐渐在变老,记得我七二年回乡务农时,那个时代工人、农民看病一张三联单滿报,也怪了没什么大 ...

改革开放的政策没错,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污泥浊水也涌现了出来。

糖结疙瘩 发表于 2013-6-3 14:47:14

现在的医院都有过渡医疗的倾向。小病大治。多检查,多化验。没办法。20-30年前有报道说美国医院对普通感冒很重视,检查许多项目,化验许多指标。现在咱们这里也是一样了。都是医疗保险闹的。没办法,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3 17:23:57

部队医院不光黑,水平还“凹”呢!两次在部队医院治病的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3 17:48:04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3 1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部队医院不光黑,水平还“凹”呢!两次在部队医院治病的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与您有同感!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4 09:22:19

郭大誌 发表于 2013-6-3 1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部队医院不光黑,水平还“凹”呢!两次在部队医院治病的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都是蒙古大夫,收完钱,好歹给你糊弄走就得了,您要找好大夫是吗?成啊,咱有特需啊,都是专门给首长看病的专家,您兹要掏的起,就里边请。

盖地虎 发表于 2013-6-5 20:51:19

这有什么不解的 ,现在不都这样么,药品出厂后倒手环节多,层层加码,大夫开方还有提成回扣呢,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3-6-5 21:21:49

盖地虎 发表于 2013-6-5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有什么不解的 ,现在不都这样么,药品出厂后倒手环节多,层层加码,大夫开方还有提成回扣呢,

明白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十年前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