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火锅 的报到帖!
去年秋天去南芦草园一带转过,但没找到正明斋总店,那时候总想吃杏仁干粮和状元饼。今天在网上搜到一篇文章,才知道正明斋可能已经倒了,这是真的么?有知道详情的没?正明斋、大顺斋等“非主流”老字号的坚持与无奈
2011年08月24日 来源:北京商报
正明斋的自来红月饼、大顺斋的糖火烧、锦芳的手摇元宵……这些早年间火到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字号,现在却与北京稻香村、全聚德们渐行渐远,成为行业内的“非主流”。坚持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独家秘方、味美价廉的“非主流”老字号,在生活节奏加快、地租升高和标准化生产当道的当今,尽管仍在坚持,但却有着太多无奈。 无奈闭店
随着草场地区搬迁和老“崇菜”的迁址,曾经红极一时的老字号“正明斋”已经在北京市场销声匿迹。
资料显示,正明斋建于1864年,生意最旺时有过7家分号。明清时期,正明斋曾是宫廷御膳;到了民国时期, 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等人也青睐正明斋的糕点。
昨日,记者按图索骥走访正明斋老店时却发现,该店已经不在珠市口东大街的旧址。不仅店铺电话是空号,周围居民也都不知道它的去向。
“正明斋的自来红月饼,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点心。”家住附近、今年52岁的程先生告诉记者。直到现在,他还非常想念正明斋糕点的味道。“小时候每到中秋,我爷爷奶奶就让我骑车去买,一斤自来白、一斤自来红,我记得很清楚,一毛一分钱一块。”程先生说。
蜂蜜蛋糕不加水、绿豆糕用纯绿豆粉制成……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正明斋却无奈地“凋零”了。除了手艺渐渐失传外,快节奏的生活和大众对“规模化连锁”的青睐也成为“非主流”老字号逐渐没落的原因。“味道是真好,但这么多年了,门脸一直很破旧。现在中秋节的月饼市场年年争得这么厉害,但正明斋又从来没做过什么宣传,好多人都不知道它。”附近居民表示。
记者在正明斋旧址附近采访时,有不少新来的居民从未听说过这家老字号。
苦苦经营
离正明斋旧址不远,在磁器口西南角,锦芳小吃店依然坐落在崇文门附近。随着城市的变迁,锦芳从红桥搬到了磁器口,搬进了一家电器城。虽然有了些寄人篱下的伤感,但好在还有个不小的店面。
走进锦芳,其内部装饰与南来顺、护国寺等主流老字号小吃类似,价目表悬挂在橱窗上方,橱窗中有不少已经做好的小吃。驴打滚、艾窝窝、糖火烧都是“点单率”相当高的,而老北京顾客则更青睐豆汁儿、焦圈、糖耳朵等产品。人均消费价格在10元左右,秉承了老北京小吃一贯的物美价廉。
记者调查获悉,锦芳除了磁器口这家店外,在崇文门鲜鱼口还开了一家分店,也是主打豆汁、炸糕、面茶等传统小吃。
记者在锦芳鲜鱼口店走访时发现,早餐时段的顾客并不多,来此消费的大多是来京“一日游”的外地游客。同时,该店的服务员也大多口音浓重,对老北京小吃并不十分了解。
“凉粉的麻将特别稀,料也不全。奶油炸糕、面茶、豌豆黄等招牌小吃也远没有磁器口店正宗。价格还非常贵,一小块豌豆黄就要10元。”一位家住前门附近的顾客评价道。锦芳小吃总店工作人员表示,鲜鱼口店也是锦芳的直营店,但由于租金比较贵,价格也相对较高。
必须创新
相对于北京稻香村、全聚德等主流老字号,大多数非主流老字号们却还在单打独斗、苦苦维持甚至渐渐消失。
对此,北京焙烤协会会长、市商联会副会长高波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深层而复杂的,其中体制改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据我们查证,从明清时代至今,北京仅从事糕点行业的老字号就有几百家,但目前已经退出市场了。”在他看来,即使是百年老店,也并不能说明老字号都能适应现在的商业环境。“现在有些老字号的模式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的进行了创新,有的没有创新。这就导致新时期的老字号有一些问题,比如体制问题、对自身行业环境变化的适应等等。”
高波告诉记者,正明斋就是倒在了“体制”这一环节。“原来,正明斋属于公有国营性质,改制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就出现了种种问题。”在新时期的商业背景下,与正明斋有着相同命运的老字号并不在少数。
高波认为,即使是以“坚持百年历史”为经营特色的老字号,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也必须要做出创新。“老字号和中华文化是一样的,第一是传承,第二是创新。传承优秀的品质,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不进行模式、体制等方面的创新,肯定是行不通的。”
欢迎您!{:soso_e18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