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事》(十)
十、陶然亭和过街楼 北京南城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南下洼子往陶然亭路必须经过的过街楼。这座两层的古式二楼横跨在街中央,好象是小城门楼子,座南朝北,后边有两道台阶可登楼。记得楼上悬挂了几块匾额,其中最惹人瞩目的是当时的京戏名伶徐霞云姐妹俩的“有求必应”了。过街楼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地方,敌伪时期,过街楼突然传说狐仙显灵,闹得满城风雨,远近皆知。整天价有成伙的善男信女前来膜拜,焚香祷告,祈求平安福祉。据说非常灵验,所以故事越传越多,越传越神。还愿的携来布匾挂满意了楼前空地两边的高墙上,布匾没地方挂了,就一层又一层往上钉,总数大概不下千件。
经过风吹日晒布匾有些褪了色,新挂的有红有黄,写的字有楷有篆,蔚为壮观,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有一个严冬的夜晚,墙上的布匾被偷一空,只剩些破破烂烂的。这次不是狐仙作法,据说是被人盗染成黑布缝作衣服去救济贫寒了。经过布匾被偷以及当时治安机关的干涉,闹狐仙的事渐渐冷却下来,而过街楼为此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由过街楼往南先到窑台儿,再到陶然亭。窑台儿是个大土堆,以前此处可能有个烧砖瓦的窑厂,长年积累了这个两三丈高的煤灰大土堆,土堆上面是平顶,开设了一家茶馆,场子里边还摆了一些旧式练武功的设备。在窑台儿上边登高南望,陶然亭一带尽收眼底。西南边都是水塘,接连罗布,清新幽静,梨园行唱戏的一大清早就来到这里蹓弯儿,喊嗓子,咿咿呀呀的此起彼落。有人为了想看看马连良、张君秋长得什么样儿,会起个五更跑到这儿来散步,说不定会碰上哪位名角,一识真面目呢。这些喊嗓子的朋友回程的时候,常到窑台儿上边坐下来喝会儿茶,聊会儿天什么的。
早年陶然亭里边住有人家,闲人免进。笔者小时候曾经随家人来此赴宴。主人是富连成的摔打花脸陈世奎的母亲,也是邻居刘家大姑奶奶,晚一辈的都叫她大娘儿。陈家住的房子在西北角上,好象是二楼的样子。因为这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对陶然亭的建筑记忆已模糊,详细的就说不上来了。
通往陶然亭的路上还有个香妃冢。相传西域香妃即埋骨于此,后来赛金花和评戏名伶白玉霜也先后择葬在这片松林附近。白玉霜的墓前立有黑矿石碑,铭文以记其人其事。依稀犹记白玉霜晚年还曾上银幕拍过电影,但其老境甚是凄凉。
选自常锡桢《北京土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