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ma 发表于 2012-12-13 08:37:19

未知佛楼



从照片上可知:
1、此建筑为二层建筑,可以看到楼板枋,如是一层建筑,应见天花或屋架梁枋。
2、建筑开间五或七间,中开一门或三门,进深五间,檐步装修。
3、建筑无斗拱,但体量较大,柱径也就尺二,却是全部包镶。
4、殿内供佛像,两侧供十八罗汉。
5、后檐坍塌,以致屋内积土上都长草,后檐内金柱根部也烂了外皮。
6、三抹窗、五抹门,斜方格心屉。
更多细节有赖大家。

黑龙 发表于 2012-12-13 09:19:30

不是承德的吗?

kuma 发表于 2012-12-13 11:25:20

承德的都对不上啊?

时光慢点走 发表于 2012-12-23 20:42:05

kuma 发表于 2012-12-13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承德的都对不上啊?

不好说,避暑山庄碧峰寺的法华宝殿就是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两侧是十八罗汉,该建筑30年代还在

kuma 发表于 2012-12-26 14:59:28

谢谢,重要线索!

zhaohq 发表于 2012-12-26 17:37:44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2-26 17:44 编辑

关于避暑山庄碧峰寺的资料。

碧峰寺 [转帖]
......
沿榛子峪石条御路西行,过风泉清听后数百米,山路回转处有佛寺一座,坐西面东。由东而西沿中轴线的建筑分别是:石桥、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左右配殿、正殿、经楼。门殿三楹,乾隆题额“碧峰寺”,正殿七楹额曰“法华宝殿”,殿内额“云鹫香台”,联为:“绀字初开现四禅天宝花积,碧峰常静让三摩地吉云扶”。左配殿名“松风”,右配殿名“水月”。经楼一层额曰:“宗乘阁”,有联“山色不遮螺涌出,沸光无量鹫飞来”。顶层额曰“**最上”,有联“檀身随观清凉窟,云岫宜寻欢喜园”。经楼后有殿,南向,名味甘书屋;书屋之西有楼名丛碧楼;楼前溪水环绕,有亭名回溪亭。乾隆时期,皇帝引领亲信大臣曾到此取溪水烹茶。回溪亭东西各有一匾,曰引素、曰搏华。意在反璞归真,厚积博发。此处毁于国民党十三军之手。

zhaohq 发表于 2012-12-27 05:42:09

目前我在《雷尼诺恩镜头里的清末民初北京风貌》这组照片中 ,看到有:

北京,山海关,清东陵(景陵1张),清西陵(泰陵1张)。

请教:
在《雷尼诺恩镜头里的清末民初北京风貌》这组照片中,有可以确认的拍摄地点在承德的照片吗?

kuma 发表于 2012-12-28 12:45:03

对比证实——不是。

积雨误樵 发表于 2013-2-20 01:21:42

很像殊相寺啊

zhaohq 发表于 2013-2-20 06:56:19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2-20 07:12 编辑

[转帖]: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月台北起主殿会乘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下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上檐施七踩单翘重昂斗拱。前后明、次间设菱花隔扇门,前檐梢尽间设槛窗,后封实墙。殿内奉主尊文殊菩萨(骑狮),两侧有观音、普贤(骑象)。
......略。

附2008.我在院墙外拍摄之殊像寺主殿——会乘殿。
与1楼原图比对,隔扇门和槛窗的结构不同。
看来1楼原图不是殊像寺。

zhaohq 发表于 2013-2-22 06:40:49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2-22 06:48 编辑

贴几张殊像寺主殿——会乘殿。

图片原载:
《 文化之旅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一)》      作者   ZHAOHQ
http://bbs.obj.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770


图(会乘殿内景-3)里,
殊像寺天王殿遭焚毁后,天王殿中的布袋和尚被破格提升,坐在会乘殿内啦!

kuma 发表于 2013-2-22 12:11:04

现在基本还这样。

kuma 发表于 2013-2-22 12:13:02

现在基本还这样。

河豚毒 发表于 2013-3-14 21:42:21

从照片上可知:
1、此建筑看照片确实为二层建筑,可以看到楼板枋。
2、建筑开间五间或七间,中开一门或三门,进深五间,檐步装修。
因为有槛窗、槛墙的是两间,如果只开一门,则可能是五间;如果中间开三门,则可能是七间。如果这样大的建筑中间只开一门,显得太局气了,所以我觉得室内应该是七间
3、内檐旋子彩画,具体看不清

没の挑 发表于 2013-7-30 16:18:29

不会是北海后门进去的那个大院子里的东西吧,上面写着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知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