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臭豆腐 酱豆腐哎
rtsp://heritage.tom.com/rm/47.rm<br><br>【解说】北京的酱菜中,以王致和的臭豆腐最有名。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举子王致和来京应考名落孙山,只好做豆腐卖,等待来连再考。一次豆腐卖不出去,又时值夏季,眼看就要坏掉。他试着把豆腐切成小快,放上调料,然后封在坛子里。过了几个月打开这坛豆腐,已经变色,臭气熏人,但味道很香。于是他索性开了家“南酱园”,专做这生意。到了清末,王致和的臭豆腐还成了慈禧太后的御膳珍品。<br><br><br> 走街串巷做这种小买卖的,多是卖自家腌制的酱菜,买的人图价钱便宜,味道也不赖,还不用跑路去酱菜园,方便,因此生意也不错。买卖人通常挎着筐,筐里放两个罐子,一罐盛五十块酱豆腐,另一罐盛二百块臭豆腐。买臭豆腐的人多,那时买酱豆腐只为涮羊肉,而吃得起涮羊肉的富人家毕竟是少数。会做买卖的卖臭豆腐还饶上点儿香油,以招揽顾客。<br> 臭豆腐,酱豆腐,抹你大哥一屁股 <P><FONT face=隶书 size=5>当时老北京的涮羊肉给酱豆腐业打开了很宽的销路!而臭豆腐,更是在社会的各种阶层普受好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描述: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FONT></P> 据说臭豆腐是当年王致和淹酱豆腐没淹好,掉了块墙皮灰进去,结果坏了一缸的酱豆腐,闻着特臭,可是一尝,却格外香,就由此而得名了。 我小时候在郭沫若故居对面,就隔着2-3米。有时能听到:王致和的臭豆腐,刘致和的酱豆腐。不知还有哪位听过。 <p>“臭豆腐饶香油啊酱豆腐就窝头!”——臧鸿</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