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从一张1902年两宫回銮照片想到的
<p><font color="#ff0000" size="5" face="幼圆"><strong>从一张1902年两宫回銮照片想到的</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strong>近见到一张1902年两宫回銮的照片(图01),因拍摄的角度不一样,特别下载的是大图(3348X2460)(因这里上传不了这样的大图,只能分段截载。 图02, 03, 04, 05),看到一些细节,细细观察之余,联想到以前曾流传的“袁世凯的武卫军护送两宫回銮时的照片”(图06—图14)。其中图06—图09 和图01体现的景物与人物比较接近,可视为同一天的同样内容。而图10—图14的拍摄内容令人生疑:1. 路边怎么有那么多的人观看,2. 轿夫的服饰不一样,3. 持枪的护卫不一样,4. “两宫回銮”未见“盖”和“伞”……</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strong>后来见到4张“1908年达赖喇嘛进京仪仗卫队护送”的照片(图15,16,17,18),其中有两张(图16和图17)与以前“两宫回銮”照片中的两张完全一样(图10和图11)。经比较,尤其是华盖后面一些骑马人,是典型的藏人装束(图13,14)。</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strong>这么看来,以前传出的两宫回銮照片中(图06—图14)可能有多张(图10-14)与“1908年达赖喇嘛进京仪仗卫队”的照片混在了一起。</strong></font></p>
<p><font color="#800000" size="5"><strong><font color="#ff0000">【说明】</font></strong>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接待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来京,清廷下令重修西黄寺。当年九月初三,十三世达赖喇嘛到达北京,驻锡于西黄寺。十一月二十八日离京返藏。</font></p>
<p> </p><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4 20:23:05编辑过] <p>谢谢<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枫影斜渡</b></font>先生提供的清晰的老照片(<font color="#ff0000" size="5">1902年拳祸后中国皇帝回宫廷</font>两宫回銮)的完整图。</p>
<p> </p>
<p>枫影斜渡先生的原意我以为是:</p>
<p><font face="Verdana">“这么看来,以前传出的两宫回銮照片中(图06—图14)可能有多张(图10-14)与“1908年达赖喇嘛进京仪仗卫队”的照片混在了一起。”</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我想说的有点离题。</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Verdana">我想说的是:</font></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Verdana">那张完整图不是1902年的两宫回銮场景。</font></p>
<p> </p>
<p>A)在一楼原图(全图)里,场景地点是前门西车站。</p>
<p>B)在一楼原图(全图)里,场景中未见到帝后的轿舆。</p>
<p>C)在一楼原图(全图)里,场景中鲜见身着官服的清朝官员。</p>
<p>D)在一楼原图(全图)里,场景中列车的北部站台上是武卫军,面南站列;</p>
<p></font> 场景中列车的南部站台上是民众,面北站列。</p>
<p> 我以为1902年的两宫回銮,民众不会离列车这样近的。</p>
<p> </p>
<p>(二次点击看大图)</p>
<p> </p>
<p><br/> </p>
<p></p>
<p> </p>
<p> </p>
<p> </p>
<p>[转帖]:</p>
<p>......</p>
<p>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73897.htm" target="_blank">北洋军</a>)。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22.htm" target="_blank">奕劻</a>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88643.htm" target="_blank">铁良</a>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嫡系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1906年,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41899.htm" target="_blank">陆军部</a>直接管辖。</p>
<p>......(略)。</p>
<p> </p>
<p> </p>
<p> </p>
<p>我以为,一楼原图(全图)是袁世凯的一次出行。<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20:45:34编辑过] <p></p>
<p>(二次点击看大图)<br/></p>
<p> </p>
<p>[读图]:</p>
<p> </p>
<p>A)一楼原图(全图)里,红圈内是正阳门箭楼城台的西侧修补一新的瓮城墙;</p>
<p> 一楼原图(全图)里,红圈外图稍右是正阳门箭楼城台(西立面)。</p>
<p>B)一楼原图(全图)里,绿圈内是正阳桥(三头桥)。</p>
<p>C)一楼原图(全图)里,紫圈内是正阳桥南五牌楼的顶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4:58:42编辑过] <p>关于1楼第1图(全图),我没有读懂啊!</p>
<p> </p>
<p>1楼第1图(全图),地点是前门(瓮城西侧)。</p>
<p>1楼第1图(全图),前门箭楼(残台上)可见2座纸牌楼,拍摄的时间应在1901-06年之间。</p>
<p>1楼第1图(全图),前门西的京汉线铁路已通车。拍摄的时间应在1905年前后。</p>
<p> </p>
<p>[转帖]:</p>
<p><font face="Verdana">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是由北京卢沟桥南通至湖北汉口镇,1897年开工,<br/>卢沟桥至保定由清政府拨官款修建,1899年通车。<br/>其余路段是向比利时公司贷款修建,贷款期限30年,在此期限内一切行车事务由比利时公司代理,并每年提2%余利为酬金。<br/>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法国侵略军将北起点卢沟桥移到北京前门西站。<br/>1905年卢汉铁路全线接轨,全长1215公里。<br/>1906年4月正式通车时改称京汉铁路。</font></p>
<p><font face="Verdana">......(略)。</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我以为,1楼第1图(全图)拍摄于1905年前后。</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据说:两宫回銮是在北京马家堡车站下的车。</font></p>
<p><font face="Verdana">[转帖]:</font></p><font face="Verdana">
<p>清光绪27年,1901年10月6日,慈禧老佛爷和光绪皇帝两宫准备起程回銮,返京之程是漫长的,从西安出发,走了整整3个月。荣禄举荐袁世凯筹备一切事宜,袁世凯积极准备,但库中无银。杨士琦再次为袁世凯解忧,前往钱庄筹措银两。杨士琦通过钱庄账簿向众官员讹诈银两,为袁世凯筹集迎接太后回銮的费用。</p>
<p>两宫抵达保定,慈禧老佛爷令小德子到山东宣旨,让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接管天津防务,并即赴保定迎銮。袁世凯周密布置,以警察代替军队进驻天津。1902年1月8日,慈禧老佛爷自保定乘火车至北京马家堡车站,乘銮驾经永定门入正阳门,再经过大清门回到紫禁城。</p>
<p>......(略)。</p>
<p><br/></p>
<p></font> </p>
<p> </p>
<p> </p>
<p>贴二张“前门箭楼(残台上)可见2座纸牌楼”的正面照片:</p>
<p> </p>
<p> </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9:54:10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燕山深处</i>在2012/5/14 18:17:00的发言:</b><br/>第三幅是北京吗? </div>
<p></p><br/><br/><br/> <strong><font size="4">2、3、4、5图都是1图的截图吧。</font></strong> 第三幅是北京吗?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谢谢<em><font color="#008000">zhaohq先生</font></em>的参与。</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众所周知:乘载“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两宫回銮”“专列”根本没有进到北京城,“终点”就是马家堡。</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为什么这张照片的原注会写“1902年拳祸后中国皇帝回宫廷”?这句话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只是一条信息罢了。是不会注意太多的细节。</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其实,在这张照片的背后却透着当时中国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外国列强争夺在中国铁路权的微妙错综背景。</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天坛成了外国军队的兵营。为了便于运输军用物资,法国人在永定门的城墙上开了豁口,将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延展至北京正阳门(前门),建立正阳门西车站。(注1)与此同时,英国人将津卢铁路终点从马家堡车站延展至北京永定门内。同年11月,英国人为了军事运输需要和加强对北京城的控制,又将进京终点站移至正阳门(不是原永定门内的延长线),建立正阳门东车站,与正阳门西车站相呼应。</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两宫回銮”从“正定”上火车,完全可以坐由比利时人管理的“卢汉铁路”(这一段铁路早已在向比利时贷款之前建成,是由“官督商办”期建的。)到“正阳门”前。</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自正定上了火车,一路行来,慈禧大为赞赏,受功者当然是负责督办卢汉铁路的盛宣怀。而进入直隶境内,负责安全护卫的是袁世凯,这位袁世凯素与盛宣怀有隙,加之袁世凯的后台就是德国和英国(在中国争夺铁路权方面这两个国家是站在一起的),它们更不希望法国在此回銮中占了便宜。(注2)</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在回銮过程中,大队人马一路走走停停,全凭慈禧喜好并无严格的日程安排,到了正定之后,一路车行,变得更是宽紧无定。</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1901年12月31日到达正定,1902年1月3日离开正定。从正定开始,原来的随行人员和用品,绝大多数已先行或先后随行去了北京。否则“全部人辎同行,需十辆火车,每列火车不少于三十节车厢”。这在当时绝无那种条件。</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火车在上午9点半准时从正定出发,三个半小时之后到达保定(包括在定州停车一小时吃中饭)。</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到达保定后,两宫人马在保定袁世凯的直隶府邸(此时袁世凯刚被任命直隶总督)休整了三天。(注3)</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礼部官员依据观天象,占卜卦的结果,确准1月7日(腊月28)下午二点为上佳回宫时间。同时明确了下车的方位,唯一的选择是:两宫从马家堡下车乘轿,从永定门入城,经外城,内城,皇城,进紫禁城。</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6日时慈禧担心回宫晚点,(因路上出现过因机械故障而停车的事)提议半夜出发。在负责驾驶火车的法国司机一再保证下,一行人才决定7日早7点出发。慈禧还特意和法国司机核对了时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实际上,火车还是因为组织无序,送别的人太多,出发的时间晚了7分钟。但火车很快通过提速,把晚点的时间赶了回来。</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一行人在涿州停车半小时用来吃饭。 饭后又继续上路。火车按预定要求十一点半到达丰台。</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从丰台到马家堡,火车道只有七公里,不过这是“津卢线”的一段,丰台是换车点。而津卢线是英国人管理的,英国人提出要确保“中国皇帝安全”,必须更换火车头和全部机组人员。所有乘车人可以呆在车厢,只需十分钟,火车即可继续上路。这是始料不及的问题,慈禧唯恐节外生枝,耽误了回宫,加之负责护卫安全的袁世凯在一旁鼓动,英国人在最后的几公里获得了法国人花了几年心血和钱财,想得却没得到的荣誉。</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英国人和德国人的机位架在了马家堡和前门的瓮城上,拍下了“两宫回銮”最精彩的镜头。还有英国蒸汽机头的雄姿。为英国商家做了最好的宣传。(从当时的外刊报道,马家堡的迎接场面十分宏伟热烈,架机拍照的也很多,却鲜见照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法国人在正阳门西站拍下了两宫回銮的大量随行服务人员,和随用物品以及从西安返京一路上地方官员赠送的礼品。(当然要用武装押送)</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作为法国人宁愿看到残破城墙下正在兴修的法国铁路,也不愿看到热烈欢迎人群中的英国火车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这也是属于“两宫回銮”的范围。</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这就是一张 “两宫回銮” 照片背后的故事。</font></p><br/>
<p><font color="#0000ff" size="5">注1.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卢汉铁路将北端起点由卢沟桥向东北方向延长,在莲花池北转向东,在广安门北穿过外城西墙,经西便门内沿内城墙与护城河向东延,经宣武门外至正阳门西月墙,建前门西站。在修这段延长铁路时,法国人就用了不少原铺在“西苑铁路”上的法国铁轨,到了1901年的时几乎拆尽,其中北线在1902年慈禧下令后彻底清理,已无痕迹。西线的地基一直处于废弃自然消失状况。1985年前后,进行护堤清理时还挖到残留的枕木。</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注2: 建筑卢汉铁路的款源是由盛宣怀借的洋债。比利时夺得了卢汉铁路的贷款权。 而这笔贷款中法国占五分之四的份额。</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注3:为什么慈禧一行在保定待了三天?因为慈禧在火车快要到达保定时收到电报:甘肃又出现“烧教堂,杀教民”的“新教案”,而发生地的父母官,正是一位因义和团事件被流放官员的岳父。慈禧担心外国人又来找麻烦,派人打探,等待回音。是进是退,见机行事。</font></p><br/>
<p><font color="#0000ff" size="5">【说明】 本文部分细节取自《LA RENTRéE DE LA COUR à PéKIN 1901-1902》刊登于1903年《Petit Journal》和该报之前的新闻报道。</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枫影斜渡</b></font>先生将“多张(图10-14)与‘1908年达赖喇嘛进京仪仗卫队’的照片”,</p>
<p>从网传的“两宫回銮”一组照片中剔除出来。</p>
<p> </p>
<p> </p>
<p>顺着<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枫影斜渡</b></font>先生的想法,我发现在网传的“两宫回銮”一组照片中,</p>
<p>有几张并非是1902年1月7日的“两宫回銮”。</p>
<p> </p>
<p>以下三张是可以确认的1902年1月7日的“两宫回銮”老照片。</p>
<p>三张“两宫回銮”老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刚过正午(13时以前)。</p>
<p>图两宫回銮-1 里,前导队伍进入棋盘街。</p>
<p>图两宫回銮-2 里,两宫銮驾准备进入大清门。</p>
<p>图两宫回銮-3 里,随行的人员和车驾由千步廊外东面宫墙绕行中。</p>
<p>在三张“两宫回銮”老照片里,可以看到粉饰一新的城楼北面东侧的值房。</p>
<p>在三张“两宫回銮”老照片里,都可以看到城楼北面东侧的值房(西二间外面)的那块板(红圈内)。</p>
<p> </p>
<p> </p>
<p><br/><br/></p>
<p> </p>
<p> </p>
<p>以下三张是不能确认为1902年1月7日“两宫回銮”的老照片。</p>
<p>可以认定的是以下三张“回銮”老照片是同一天拍摄的。</p>
<p>三张“回銮”老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下午(15时以后)。</p>
<p>我还无法从人员的装束(服饰)来将其与1902年1月7日“两宫回銮”的老照片区分。</p>
<p>在回銮-3的老照片里,城楼北面东侧的值房已有些陈旧。</p>
<p>在回銮-3的老照片里,</p>
<p>我没有发现“在三张‘两宫回銮’老照片里,都可以看到城楼北面东侧的值房(西二间外面)的那块板(红圈内)。”</p>
<p> </p>
<p><br/><br/><br/><br/></p>
<p> </p>
<p>我以为,在网传的“两宫回銮”一组照片中,</p>
<p>拍摄时间是下午(15时以后)的几张老照片记录的是另一次“回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6 6:21:11编辑过] 这时仪仗里已经完全没有人马皆披甲的满洲八旗骑兵了?记得有记载最后的满洲传统骑兵就是皇宫仪仗禁卫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