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外名人论北京
一片绿色中远见砖砌的城墙隐现,而黄瓦红墙的城楼并耸在绿叶的波涛中,我能辨别这是正阳门,这是紫禁城与别的一切。<br> <br> 回忆初到北京时,出东车站门,仰见正阳门楼昂立在灯火万盏的广场中,深蓝而满缀星光的天,高远的衬托在他的后面,惯住小城的我对之能不深深的动感呢!<br> 散文家 孙福熙<br> <br>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br> <br> 作家 老舍<br> <br> 沿着中央道衢观察北平,那首先要穿过接连不断的拱形城门,然后到达皇城的宫殿,游客们常可在蔚蓝的天空下,见到闪耀着金色瓦片的皇宫屋顶。景象十分动人的。<br> 作家 林语堂<br> <br> 经北海团城而金鳌玉蝀,雕栏玉砌,风景如画。是北平城里最漂亮的道路。<br> 作家 翻译家 梁实秋<br> <br> 最后你不妨漫步踱上金鳌玉蝀桥,站在上面,你会忘记一切……一切是美。<br> <br> 要想领略北平的美,最好是坐飞机来一个鸟瞰。仿佛则站在禁城的午门上面,瞭望一下四野也就成了。一片绿意,我这个“野”字说的并不过分。房子隐隐呈现在枝叶下面,街道像一条一条细流,粼粼散开,匀整而不单调,映着红墙碧瓦,仿佛一幅古色古香的锦缎金绿的底子,街道做成灰色的方格,有红花碧梗点缀。<br> 作家 李健吾<br> <br>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br> 作家 郁达夫<br> <br> 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br> <br> 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br> 作家 张恨水<br> <br> 1931年的初秋,我从南方来,到了北京城,夕阳西下的时候出北京东站,那个东站在前门外的东边,现在搬家了,随着人群走出来灯火辉煌之中,我看见正阳门的箭楼雄伟孤立在那儿,那时候城墙可以看到一个城门,从城东可以穿过去,雄伟的建筑,深厚的城墙,就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br> <br> 那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我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对当时被称作文化古城的北平,心怀向往,终于在一个出秋的傍晚,乘火车达到了前门车站。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真实。<br> <br> 北京城墙与城楼以其雄阔巍峨的形象与建筑工艺,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理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遗憾的是在未及进行缜密研究情况下,竟被拆除。<br> 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br> <br> 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同北京人民同甘共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br> 建筑学家 梁思成<br> <br> 鉴于北京城门在点缀中国首都某些胜景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鉴于它们对周围古老的建筑、青翠的树木、圮败的城壕等景物的美妙衬托,以及它们在建筑上所具有的装饰价值。无论从历史的还是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城门中仍有一部分可视为北京的界标,它们与毗连的城墙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座伟大城市的早期历史。它们与周围的景物和街道,组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别具一格的优美画图。<br> <br> 在中国北方的普通城市中,具有建筑学价值的建筑寥寥无几。……用建筑学的眼光来看,比较有价值的是一些风格独特而显得有些怪诞的石塔和砖塔,以及迄今屹立在古城中央的钟楼、鼓楼——这些钟、鼓楼的巨大身躯与更加伟大的历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br> <br> 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内城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出看起来,它们也许不像宫殿、寺庙和店铺牌楼那样赏心悦目,当你渐渐熟悉这座大城市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br> <br> 但见双重城楼昂然耸立于绵延的垛墙之上,其中较大的城墙像一座筑于高大城台上的殿阁。城堡般的巨大角楼,成为全部城墙建筑系列的巍峨壮观的终点……<br> <br> 当然,城墙给人的印象,也依季节、时辰、天气和观者欣赏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远眺城墙,它们宛如一条连绵不绝的长城,其中点缀着座座挺立的城楼。<br> <br> 如果对于北京城墙能够予以适当审查,使其无声的证据变成语言,它们无疑会比北京的任何记载道出更有趣、更准确的故事来。它们是一部土石做成的史书,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和补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自其诞生以来直到清末的北京兴衰变迁史。<br> <br> 北京这座城市将五十万以上生命用围墙圈了起来,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就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在城门处,凡出入城市的生灵万物,都必须经过这些狭窄通道。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欲望、希望和失意,以及象征死亡和崭新生活的丧礼和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似乎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搏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br> <br> 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西直门都显得气象不凡。沿通往城门的宽阔街道接近城门时,远远就可以看到耸立于一片样式相同的低矮建筑之上的巍峨门楼……从城外接近此门时,但见方形瓮城和箭楼在四周赤裸的地面上拔地而起,颇具城堡气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乘着飞驰的汽车经由此门前往颐和园和西山参观的游人,到了这里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车速,慢慢驶过这个脆弱易逝的古老门面,因为,这些城门比起颐和园和卧佛寺来,毕竟能够提供关于古老中国日常生活更为真切的印象。<br> <br><br> 从西侧,全部建筑一览无余,使你可以看到永定门最美丽、最完整的形象。 宽阔的护城河边,芦苇挺立,垂柳婆娑。城楼和弧形瓮城带有雉堞的墙,突兀高耸,在晴空的映衬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城墙和瓮城的轮廓线一直延续到门楼,在雄厚的城墙和城台之上,门楼那如翼的宽大飞檐,似乎使它直插云霄,凌空欲飞。这些建筑在水中的侧影也像实物一样清晰。每当清风从柔软的柳枝中梳过时,城楼的飞檐等开始颤动,垛墙就开始晃动并破碎……<br> 瑞典美术史学家 奥斯伍尔德· 喜仁龙<br> <br> <br> 北京——历史悠久的中国都城,可曾有过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的先例比它更庄严、更辉煌吗?<br> 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br> 丹麦城市建筑学家 S.F.罗斯穆森<br> <br> 在北纬40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只有北京是历经3000年而不衰的都城。古迹之多,胜过罗马,气魄之大,胜过巴黎……我希望北京要永远保持自己的古都风貌;因为,这是一笔无法再创造的财富!<br> 美国 南希·易史文斯<br> 可惜了,拆得拆了,留下来的太少了,太多失去的东西是无法找回来的了。。。 想想那时候拆城墙城楼用火车皮拉砖拉渣土 多可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