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胡同里长大的
我是真爱北京的胡同,因为那里有父辈的脚印.母亲的乳汁.我的胞衣。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听奶奶辈的讲早先是东贵西富,就是东城住的达官显贵多,西城住的商贾富人多,我们家住西城区,上一辈富不富我不知道反正是我出生时已经没有贫富差别。</font> ­</p>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我家的院子坐北朝南,高台阶上是两扇朱红色的大门,门下横躺着一条尺高的门槛儿,小时候我特别愿意骑在门槛儿上看胡同......我觉得胡同很长,一眼望不到头。</font> ­</p>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春夏之交的五月,胡同里全是槐花的香味,晚饭后隔壁的四奶奶总是拿个小板凳坐在槐树下,我可爱听四奶奶讲古代的故事了,(因为她不会讲现代的)至今我还能想起来,四奶奶总把花魁和杜丽娘说成一个人,还说女人的前身全是狐狸精,我问四奶奶“您以前是狐狸精吗?”四奶奶白了我一眼,从嘴里咕噜一句“呶汽卡”,到现在我都搞不懂这‘呶汽卡’是什么意思。我可没少吃四奶奶家的饭,她做的炸酱面全胡同的街坊都喜欢吃。四爷爷会唱戏,四爷爷的儿子.孙子都会唱戏,他们家不是名角,确是世家,胡同里经常响起脆生生的京胡声,我们一群孩子堵着他们的院门跟着声音瞎唱,我还把纱巾披肩上装扮小娘子,马婶家的三哥说他演小相公,一定要把我娶回家.马三哥可是我们的头儿。他把做饭用的面粉和成面团,再用清水一便一便地洗,那叫洗面变胶,可粘了,然后偷偷的带我们去积水潭粘知了,抓蜻蜓。一年冬天我们去后海滑野冰,马三哥掉进冰窟窿,还好水不深,马三哥不敢回家,跑到陈晓梅家烤裤子,正巧小梅的哥哥回家,以为马三哥干坏事非要把他送派出所,是我挺身而出证明了马三哥的清白,马婶知道后狠狠地打马三哥一顿。</font> ­</p>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几乎全胡同的街坊都知道我是独生女,因此全胡同的街坊差不多都帮过我,一年我爸病了住进医院,我妈去照顾他,不用担心没人管我,全胡同的家就是我的家,四奶奶说我“这小丫头真是吃了东家吃西家,”夜里我就睡在四奶奶的床上。</font> ­</p>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我家的院子是胡同里最大的,院儿里没有邻居,打我记事起我妈就画呀画呀,画完书签儿,画彩蛋,放下彩蛋画绢片......有时候我真想摔碎彩蛋,撕破绢片。可是不行我妈就是干这行儿的,摔碎了撕破了我们家就没有收入了,</font> <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我妈没功夫管我,我就偷偷儿打开院儿门,一帮小孩儿以马三哥为首猫着腰儿,鱼贯地溜进我家的后院儿,后院儿是我们的天地,有二十四棵枣树,春天满树金黄的小枣花儿飘着馨香,小蜜蜂嗡嗡嘤嘤地在枣花间采蜜,我们就跟疯了一样跑啊唱啊,翻跟头,拿大顶。夏天枣树上尽是羊喇子,我把羊喇子装进火柴盒里,用手指头肚拿羊喇子吓唬对门儿的小芳芳,芳的姐姐挖了条蚯蚓放进我的脖领里。秋天枣儿熟了,几乎是全胡同的街坊来我家打枣儿,一根长长的竹竿儿,一头绑个钩子钩住枣树杈一摇晃,噼里啪啦枣就下来啦,街坊们有拿筐的,有拿盆的......在我妈和四奶奶的指挥下把收来的大枣倒在前院儿一张张早就铺好的苇席上,小孩儿们最高兴了谁都是装满兜儿。打完枣儿收拾利落就开始分枣儿了......冬天我养的一只麻雀死了,它是马三哥春天时给我掏的,是我用小镊子挟小虫子喂活的,小麻雀不用关进笼子里它可以在屋里飞来飞去,我妈怕把她的画儿弄脏就把麻雀的翅膀剪断,可怜的麻雀掉进脸盆淹死了,我可伤心了。马三哥叫来几个小伙伴,找来一只小木盒把小麻雀装进去,在后院的枣树下挖个坑我们为小麻雀举行了葬礼。那时我十岁,我知道了鸟儿的翅膀不能断,死就是永远也醒不了了。</font> ­</p>
<p><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 今天四爷爷和四奶奶已经不在世间,马三哥早就当了军官,他的小娘子不是我。胡同被改造成闻名世界的金融街,唯一存在的就是那棵大枣树。当年胡同里的孩子已经是个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我们再聚首时,大枣树枝繁叶茂,小蜜蜂仍然嗡嗡嘤嘤......</font></p>
<p> </p> 谢谢鹰飞老师,谢谢您! <p>一个马三哥 一棵枣树,一经一纬,完全可以织成一方漂亮的帕子——黄绿闪象牙白。</p>
<p>不用细想都能觉着那准定是一份儿好思量。</p>
<p>楼主加油!!</p> <p>跟个技术贴</p>
<p>---------</p>
<p>1:呶汽卡---我感觉是个满语词,楼主可问问周围的老满人,大约可以解惑。</p>
<p>2:用清水一便一便地洗---一遍一遍。</p>
<p>3:可粘了---当 nián 这个音当形容词用的时候,大约 选 黏 字。</p>
<p>4:<font style="LINE-HEIGHT: 1.8em" size="3">我妈没功夫管我</font>---现代汉语中当行文中确定需要去表时间的那个 gōng fu 读音的时候,一般选 工夫 这个词。功夫 表本领、造诣或特指武术。</p>
<p>5:羊喇子---刺蛾的幼虫。</p>
<p>6:小孩儿们最高兴了谁都是装满兜儿---这句话有点小病。</p>
<p>7:已经是个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各条。</p>
<p>----------</p>
<p>大枣树枝繁叶茂,小蜜蜂仍然嗡嗡嘤嘤---结句太好了,读二十篇文字也不见得有好运气能赶上这样一篇。</p>
<p> </p>
<p>感觉这篇字有点儿像不倒翁,有关枣树的叙述是底座儿,底座牢稳所以上头的海漫摇摆起来不忒显。</p>
<p>我觉着楼主最开始的写作感觉有些涣散不聚焦,想说点什么,叉腰端着取景框上下扫,最终落到枣树上。</p>
<p>---------</p>
<p>这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的底子,建议楼主再写。拿 枣树 当核心,围着枣树转圈儿,以枣树生发感情发展思绪,慢慢讲,不着急。</p>
<p>——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狭隘看法,当不得数儿的。</p>
<p>问候楼主。</p>
<p> </p> <p>写的不错</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薇子</i>在2011-12-11 9:00:00的发言:</b><br/>谢谢鹰飞老师,谢谢您! </div>
<p>您可千万别叫我老师,根本不够格儿!!</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摘苹果的人</i>在2011-12-11 11:16:00的发言:</b><br/>
<p>草版的“技术帖”我一直关注。堪称一绝!佩服您!</p>
<p> </p>
<p>不过这“贴”字似应改成“帖”字,更为妥贴。您意?</p>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1 11:18:05编辑过]</font></div></div>
<p>我的意思是 用 贴 随意一点儿,类似于街头乱粘的小纸片广告,说对说错,大伙儿都有个担待。用 帖 呢,大约总要正式些,那样,少了我现而今的随意自在。</p>
<p>---我会考虑您的建议,谢谢老兄!!</p>
<p> </p> <p> </p>
<p> </p>
<p> </p>
<p><font size="5"> 其实这篇文章写得挺好,有实际胡同生活的品味,我喜欢。</font></p> <p>草版的“技术帖”我一直关注。堪称一绝!佩服您!</p>
<p> </p>
<p>不过这“贴”字似应改成“帖”字,更为妥贴。您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1 11:18:05编辑过] 谢谢您!初学,请您以后多赐教。 <p>谢谢您!我是学着写呢,以后多赐教。</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薇子</i>在2011-12-12 14:37:00的发言:</b><br/>谢谢您!初学,请您以后多赐教。 </div>
<p>哪里谈得上 赐教 二字。写字是个技术活儿,您起手的水平不低。(我刚开始写字的时候远不如您呐。)</p>
<p>既然是技术活儿,只要用心一定能干好。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提升。</p>
<p>我的建议是:想怎么写先写,多听听周围人的建议,下辛苦多改,写改并行的同时适当读一些文字,我觉着汪曾祺 和 孙犁的文字比较适合您现在的状态。抛却情节,只看文字表达。拿一幅画打比方,不看这幅画所画的内容(管它山居图还是荷花蛤蟆),全抛开,就盯着画意下的东西——看她的笔墨,看她的布局留白,看她颜色的调配,腕力的大小之类。</p>
<p>那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增加了词汇量,很多新词汇的加入能更清晰帮助您表达;其一不自觉当中押着自己往布局谋篇上多想。</p>
<p>您有好材料,火候与佐料及炒锅通过修炼可以找到顺手的,甭愁,我相信您能做一桌子好菜。</p>
<p>我愿意尽我所能为您做点啥,我觉着是我的荣幸。</p>
<p>问候您!!</p>
<p> </p>
<p>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猪871</i>在2011-12-12 21:38:00的发言:</b><br/>其实,我倒觉得鹰的所说画画比喻不甚恰当(拍他一砖:毕竟他只是个码字的)画画有时候,兴之所由,挥洒泼墨,信笔由情,等到情到意凝,斟酒审之,审墨度势,稍有找补,不伤大雅。这样一篇作品才会情气贯穿,酣畅淋漓。意为先,笔墨次之,何如,其人如何应也? </div>
<p>1:一看您这忙是到了一个段落了,合闸落梃,心里踏实。</p>
<p>2: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阿毛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挣八块大洋的时候,挨过一个大嘴巴。傅斯年揍的。傅当时是学生领袖。起因是因为领导给了阿毛一份书目令其誊写,结果呢,阿毛抄得乱七八糟不规整,领导批评他,阿毛犟嘴——用湖南土话,傅斯年赶上了说了他几句,傅的官话也不大讲得好山东口音很重,交流出现了障碍鸡同鸭讲,结果呢,阿毛挨了个脆的。定鼎之后,阿毛的字谁都能看到,好不好各人心目里都有个评判标准,您能写字,您给老东西打打分儿。</p>
<p>试问:阿毛的字够恣意汪洋激情四射了嘛?顿行提顿收不讲,鼓着腮帮子整一出 毛体 ,我呸,酱肘子体都上不了秤盘子。</p>
<p>3:一个现实当中的事件。贾平凹出名之后有一阵子写不出东西,练字磨日子。名气在那儿搁着,求字者甚多。老贾被人抬着,觉着自己个儿书法家了。抽冷子也画几笔以求名符其实。陕西省教育厅居然把老贾的画儿入了教材。大死墨疙瘩,您搜搜能找到。铁凝给《美文》题字,“风华正茂”的“茂”,下部的“戊”写成了“戍”,老贾出来拍马屁,找了好多牵强的解释,老贾够不够得上“有才情”?老贾够不够得上您所说的“不伤大雅”?</p>
<p>4:我所言说的在于事情之始,您说的呢,在于登堂入室最少一只脚丫子踩上须弥座有那么点儿佛爷念过几本正经之后的感觉。正经不念,上来装 大帽 ,那岂不是接引送三做弥撒服务于啥 之尸 之类的嘛?</p>
<p>5:对于您这番“谬论”我的正解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叶名琛是我师傅,^_^。</p> 哈哈,谢谢,我属猴,因此鹰和猪都是我老师,往后多指教。谢谢! 其实,我倒觉得鹰的所说画画比喻不甚恰当(拍他一砖:毕竟他只是个码字的)画画有时候,兴之所由,挥洒泼墨,信笔由情,等到情到意凝,斟酒审之,审墨度势,稍有找补,不伤大雅。这样一篇作品才会情气贯穿,酣畅淋漓。意为先,笔墨次之,何如,其人如何应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