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陆昕 发表于 2011-11-5 10:10:00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

<br>&nbsp; 前几天,第3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授牌,北京的“葡萄常”等18个非遗项目入选。记者前往采访时,常弘女士正在家里制作“葡萄”,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葡萄珠,紫的、绿的、绿中透紫的、紫中透红的……上过“霜”后的“葡萄”远看好似刚从葡萄架上摘下来,水灵灵的。
<br>&nbsp;
<br>面对这样的荣誉,作为该项非遗的传承人常弘非常地淡定。对于她来说,“葡萄常”本身就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围绕“葡萄常”发生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长篇的历史剧。
<br>&nbsp;
<br>“葡萄常”的创始人韩其哈日布是蒙古族正蓝旗人。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赞其手艺,赐匾“天仪常”。从此,韩其哈日布家人改常姓。1915年,常在精心制作的葡萄工艺品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葡萄常”声名鹊起。
<br>&nbsp;
<br>“葡萄常”的秘方传女不传男,不传外人和媳妇。常在的三个女儿和两个孙女为了保住家传绝活,终生与葡萄工艺品相伴,均未出嫁。2004年3月,常弘与母亲、三妹一起恢复并且改良了“葡萄常”的制作技艺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
<br>&nbsp;
<br>面对重新兴起的“葡萄常”,已年近半百的常弘也有担忧,因为祖上规矩“传女不传男”。到常弘这一代,常家有3个闺女,常弘是老大,二妹出生后8个月时就因患脑炎成为残疾人。现在,“葡萄常”由常弘和三妹常燕继承。常弘生有一子,三妹常燕没有孩子。常弘说:“若我不传儿子,‘葡萄常’只有失传。所以我只能打破这个规矩,将手艺秘方传给儿子。
<br>&nbsp;
<br>让常弘感觉到欣慰的是,现在,儿子对这项手工艺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他经常给常弘打打下手。常弘对自家的这门手艺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她还有许多设想。她希望有一天,这串“葡萄”能够作为中国礼物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王陆昕摄影报道) &nbsp; <br> <br> <br>&nbsp;
<br>&nbsp;
<br>说明一:水灵灵的一捧“葡萄”令人垂涎欲滴,谁会想到它的内核是一个个的空心玻璃泡。
<br>&nbsp;
<br>说明二:“葡萄常”上色工艺是门绝活,青葡萄、绿葡萄、紫葡萄都能够模仿出来,就连上面的“霜”都展现得惟妙惟肖。
<br>&nbsp;
<br>说明三:位于东花市的北京首家社区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近50平米的展厅介绍“葡萄常”的历史。
<br>&nbsp;
<br>说明四:小小的“葡萄串”,也需要精心设计和布局。
<br>&nbsp;
<br>说明五:一位“葡萄常”的铁杆粉丝为常弘创作的漫画肖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5 10:12:01编辑过]

英格格 发表于 2011-11-5 21:07:00

<p>30年前看过葡萄常的传人做葡萄。</p>

老片 发表于 2011-11-5 12:59:00

逼真!

椿杪居 发表于 2011-11-5 10:29:00

安内灵光胡同有个极大的写着葡萄常三字的门脸,是此葡萄常吗?

布衣亮子 发表于 2011-11-5 12:07:00

<p>好手艺!多谢分享!</p>

大漠孤狼 发表于 2011-11-6 04:55:00

不生闺女介手艺揍得绝咧

燕京无品官 发表于 2011-11-6 22:39:00

做葡萄难在霜,霜之所以难做.在于人们不敢去想象.我认为只要敢去想象.换种思考方法.霜的制做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其实很多事一但解密.其原理简单的会令人吃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九死重生“葡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