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 发表于 2007-10-23 16:36:00

哪位还记得珠市口路口东北角的警察楼子?很有特点,好像在一根电线杆子上,悬在离地两三米高的半空。

zzmswh 发表于 2007-10-23 16:38:00

哪位还记得珠市口路口的警察楼子?东北角的,记得好像是在一根电线杆子上,悬在离地两三米的半空。

门墩儿小虎 发表于 2007-10-26 15:02:00

小时候姥姥领着我偶尔去过两次珠市口的戏装店买珠花儿,那些水钻闪烁着,真好看!后来还去久春店里买过燕尾儿。现在那些戏装店都拆走了......

一抹残阳 发表于 2007-11-19 17:10:00

<p>珠市口只剩下教堂了,什么都没了。</p><p>永安茶庄、在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清华池西边是个包子铺(后来改pizza了),东边是个小商店,现在什么都没有了。</p><p>丰泽园旁边是大柳树井幼儿园(原105车站),依稀记得是个不错的四合院,如今也没有了。</p><p>还有就是留学路北口,有一家商店(是家副食店),还有两个卖五金的店面,在那买过鞭炮。</p>

前门外鼓楼前 发表于 2007-11-30 15:0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晶子</i>在2007-1-17 14:34:54的发言:</b><br/>跟楼主住得不远哦,我在珠市口北面的排子胡同住了五年。现在都不敢回想了,物非人非。</div><p>我住在大宏巷离你很近,你住排子胡同几号?</p>

jyf66 发表于 2007-12-14 14:21:00

谁还记得珠市口西南角的老布店,木地板、各式花布,因为拆的太早,只在脑海中影影绰绰的有些记忆。

高末儿 发表于 2007-12-20 17:01:00

最可笑的是,南城拆了一溜够,老的历史见证都逐渐的不复存在了,而为了让大家记得,这里还是比较古老的,所以要特意新立个什么纪念柱或纪念碑,有点儿刻舟求剑的意味儿。

jyf66 发表于 2007-12-25 17:18:00

我记得那个警察楼子,小时候老在那儿附近玩,特想上去看看,就是不敢。

前门晚霞 发表于 2008-1-3 15:55:00

<p>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发</p><p></p><p>  大约在1946年,姥姥带着在冰窖胡同朋友家住过一段时间.回忆起善良的满奶奶和满大妈,美丽的小仙姐姐和顽皮的小仓哥们儿,还有六十年前的大帅哥儿__大师级的无线电技师赵二伯(我在<城南记忆>中有一节文字是记述他的),尤其是我童年时代的小"导游"赵某某,我真是想他们啊!</p><p>  看过你的文章我很感动,谢谢你,你使我看到了年轻人的心.</p><p>                    前门晚霞 2008-01-03</p>

前门晚霞 发表于 2008-1-6 15:40:00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想念珠市口的老人儿</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大约</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5</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年,姥姥带着我在冰窖胡同朋友家住过一段时间。回忆起当年的老人儿,例如,善良的满奶奶和满大妈,美丽的小仙姐姐,顽皮的小仓哥们儿,还有六十年前的大帅哥儿大师级的无线电技师赵二伯(我在《城南记忆》中有一节文字记述了他),尤其是童年的小“导游”赵哥们儿,等等,我好想他们啊!</span></p><p></p>

花房姑娘 发表于 2008-3-21 15:36:00

<p>有听说过,原来北京规划是想重建北京新城,而不是现在的拆了建,建了拆,好像是这种意见没被采纳,才有的现在。</p><p>其实每个地方都一样,总有一天,会有好多人站在新起的文明建筑之上怀念被人毁了的遗迹。</p>

笨笨 发表于 2008-4-28 21:53:00

<p>又进国子监穿行,又一片胡同拆迁了。</p><p>胡同的现状的确无奈。一方面是破败的院落拥挤的住户,另一方面是需要保护的文化背景与内涵。</p><p>困惑的是,一味的拆迁去建造新式建筑,那么北京的标志又在哪里?</p>

燕都蓟城 发表于 2008-9-6 18:44:00

拜读!

燕都蓟城 发表于 2008-9-10 09:46:00

<p>文化、历史、积淀都没有钱重要!上上下下都在为钱调动一切力量。</p><p>现在的北京已经被毁为缺文化、少积淀的城市了!</p>

磁州窑居士 发表于 2008-11-9 17:56:00

这种情结挥之不去.无论岁月沧桑,都将保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牛老者 发表于 2008-11-9 21:40:00

<p>到北京淘金的外来人口太多,手腕儿太高。</p>
<p>没辙。</p>
<p>&nbsp;</p>
<p>小时候去我姥姥家大都是坐105,新街口、菜市口、珠市口拐仨弯儿就到了。</p>

勾云 发表于 2008-12-16 12:55:00

对桥湾儿一带的繁华记忆犹新,文具店、卖丝带发卡的地摊、小肖烧鸡、糖炒栗子……

英格格 发表于 2009-3-13 16:50:00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nbsp;不是街坊胜似街坊。</font>

胡同“串串” 发表于 2009-3-15 15:00:00

如今的珠市口早已物事人非,在也找不到我们记忆当中的那部分。

英格格 发表于 2009-3-15 16:02:00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nbsp;&nbsp; 只有时代的变迁,才有美好回忆的空间。</font>

四海漫游 发表于 2009-5-24 21:20:00

楼主的文章写的很好,过去的邻里亲情确实很让人想念

三芋 发表于 2009-5-24 22:5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英格格</i>在2009-3-13 16:50:00的发言:</b><br/>
       
        <font size="4" color="#ff0000" face="楷体_GB2312">&nbsp;不是街坊胜似街坊。</font>
       
</div><p></p>对

铁观音 发表于 2009-7-21 21:53:00

<p>说到珠市口十字路口的那个警察楼子,我至今还印象深刻,在那附近还有个卖北冰洋冰棍的门市部(好像也是批发部)。西湖营胡同口的那个副食店,马路对面的缝纫机商店,西珠市口的电影院和对面的清华池,,,,都不在了。</p>
<p>今年回国,特意去那里转了转,连以前住的前营胡同也不在了。</p>

一老北京人 发表于 2009-9-1 22:37:00

我住虎坊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魂牵梦绕珠市口(风流云散旧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