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一枚
<br/> <p><strong><font size="5">这可不是蝗虫,老北京人称它为挂啦扁儿。</font></strong></p> <p>如风好友拍的微距真好!美图欣赏!</p> <p>大山前辈,如风好友拍的是直翅目锥头蝗科的短额负蝗(也属于蝗虫)不过不像斑腿蝗科的棉蝗,山稻蝗,红褐斑腿蝗或其他几个蝗科(斑翅蝗科,蚱科,网纹蝗科)那样有虫样</p><p><br/><br/><br/><br/></p>
<p>短额负蝗<br/> 学名: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 var <br/> 别名: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英名:Brevis front grasshopper 为直翅目、蝗总科。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br/>形态特征<br/> 成虫体长20~30mm,头至翅端长30~48mm。绿色或褐色(冬型)。头尖削,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缘的粉红纹衔接。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约1/3。卵长2.9~3.8mm,长椭圆形,中间稍凹陷,一端较粗钝,黄褐至深黄色,卵壳表面呈鱼鳞状花纹。卵粒在卵块内倾斜排列成3~5行,并有胶丝裹成卵囊。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长0.3~0.5cm,草绿稍带黄色,前、中足褐色,有棕色环若干,全身布满颗粒状突起;2龄若虫体色逐渐变绿,前、后翅芽可辨;3龄若虫前胸背板稍凹以至平直,翅芽肉眼可见,前、后翅芽未合拢盖住后胸一半至全部;4龄若虫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后翅翅芽在外侧盖住前翅芽,开始合拢于背上;5龄若虫前胸背面向后方突出较大,形似成虫,翅芽增大到盖住腹部第三节或稍超过。<br/>生活习性<br/> 我国东部地区发生居多。在华北一年1代,江西年生2代,以卵在沟边土中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7—8月羽化为成虫。喜栖于地被多、湿度大、双子叶植物茂密的环境,在灌渠两侧发生多。 除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烟草、棉花、芝麻、麻类外,还为害甘薯、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各种蔬菜、农作物及园林花卉植物。 以成虫、若虫食叶,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蔬菜商品价值。以卵在沟边土中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7-8月羽化为成虫。喜栖于地被多、湿度大、双子叶植物茂密的环境,在灌蕖两侧发生多。 短额负蝗通常零星发生,田间以人工捉拿为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