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1-9-3 19:59:00

请教关于静宜园、清漪园的两个问题

<font face="Verdana">1、静宜园为什么分为内垣、外垣?也许是扩建之后,原墙垣未拆,形成内、外垣?<br/>2、清代皇帝行宫、园林中,多使用命名多少景的做法。如静宜园28景、静明园16景、圆明园40景、静寄山庄内、外八景等。为什么清漪园没有这样做?</font>

MiguelWang 发表于 2011-9-4 01:37:00

<p>我也是推测,没有充分的依据。其实乾隆年间西郊园林鼎盛时代,类似昆明湖周边这种点景很普遍,在长河沿岸、紫竹院、西直门外、玉渊潭等地都有,他们既有实用功能(皇室水路前往西郊园林时歇脚的地方),又是很好的点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4 9:14:18编辑过]

enmaai 发表于 2011-9-4 17:3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iguelWang</i>在2011-9-4 1:37:00的发言:</b><br/>
<p>我也是推测,没有充分的依据。其实乾隆年间西郊园林鼎盛时代,类似昆明湖周边这种点景很普遍,在长河沿岸、紫竹院、西直门外、玉渊潭等地都有,他们既有实用功能(皇室水路前往西郊园林时歇脚的地方),又是很好的点景。</p></div>都有哪些呢,给个介绍行不

MiguelWang 发表于 2011-9-3 21:19:00

<p>1. 应该是这样的。静宜园原名香山行宫,是从康熙年间一点点扩建而来的,原来的墙垣没有拆除,也是为了严密保卫起见。</p>
<p>&nbsp;</p>
<p>2. 是否因为清漪园建成时间最晚,且没有完整的园墙,不好界定究竟有多少景色?</p>
<p>&nbsp;</p>
<p>因为乾隆时代此地周围的水域比现在广大得多,而所谓的清漪园似乎就是万寿山前后山一带,其余昆明湖、团城湖、高水湖、养水湖、泄水湖、耕织图等地散步的大大小小的点景,都无法严格算园林内部设施。后来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高水湖和泄水湖已经近乎干涸,遂把昆明湖、养水湖、团城湖圈在园墙内,这样他们才正式成为颐和园的一部分,但是当时已经不时兴命名多少景的做法了。(个人猜测,权当参考)</p>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1-9-4 00:16:00

谢谢“<font face="Verdana">MiguelWang</font>”朋友!有道理!

MiguelWang 发表于 2011-9-5 08:3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enmaai</i>在2011-9-4 17:36:00的发言:</b><br/>都有哪些呢,给个介绍行不 </div>
<p>比如倚虹堂、乐善园、钓鱼台、紫竹院行宫等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关于静宜园、清漪园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