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参观记
<p><font face="Verdana">今天来唐大明宫遗址参观,可巧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是来西安后天气最好的一天。</font></p><p> </p><br/> <p><font face="Verdana">门限位居门道中部偏南约4米处,现存的3个门限坑东西处于同一直线上。</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坑内皆有残存火焚后余留的木炭块,门限两侧置有石门砧。</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门道两侧的夯墙下皆置有南北向排列的长方形排叉柱坑,个别柱坑中尚保存有未曾移位的石础,顶面中央凿有长方形的卯眼。</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西墩台夯基南北长33、东西最宽处15.6米。</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其西南部转角与城墙衔接处唐地面保存较好,局部残存有包壁砌砖。由此可知,丹凤门主体基台外壁应是以长方形砖包砌而成的。</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丹凤门作为唐代宣布登基改元、颁布大赦令及举办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通过当今的考古科学,又使人从新目睹了当年的建筑遗迹,从而可供凭吊,可资想象。站在现在的“丹凤门”保护大厅外,时不时的有一辆“小火车”经过,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首都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在现今“宫城”外面,竖立着好几个“胡人风向标”,显示了当年八方来朝,慕化称臣的风情。</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唐长安城有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三大宫城,其中大明宫以规模最大、制度完备、皇帝朝寝时间最长,被视为唐王朝的统治中心。</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由墩台、隔墙、五个门道、马道、楼观组成,史籍记载“凤门五开”、“十扇开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创唐代门阙之最,体现了大唐皇家建筑的巍峨壮丽风范,是唐长安城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改名为“明凤门”,不久后复名“丹凤门”,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毁废。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车站之北,自强东路东段和二马路之间。195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钻探,受居民住宅所限,当时只探出了3个门道,明确了丹凤门遗址的位置。这张照片是2005年西安市实施御道拆迁改造前,遗址一直被道北地区现代建筑所占压的状况,其墩台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城门考古之最。</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现在的“丹凤门”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构筑的保护性展厅。</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走进保护大厅,可以观看到丹凤门东西长75米,南北宽33米的基址主体(包括护基和散水)。</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它们由门道、隔墙和墩台3种夯土结构浑然组成。</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门道共有3个,除西边的3个门道及其相邻隔墙和西墩台保存较好外,其余的门道、隔墙和东墩台皆遭严重破坏,钻探发掘可知东部外轮廓与西部大致对称。</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保存较好的3个门道均宽9.4米,残存进深23米,隔墙宽3米,门道地面较平整,局部可见有均匀而密集的圆形小夯窝。</font></p>
<p> </p><br/>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abj2010</i>在2011-9-3 15:38:00的发言:</b><br/>门票多少钱 </div>
<p>整个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门票是60元,包括丹凤门遗址、含元殿遗址等。</p> 门票多少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