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昔日方庄(上)
<div class="drf_th"><p>现在的方庄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一片繁华景象。而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这块土地上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放眼望去,整个景象是:民房低矮庙宇高,人口不多村不少,农田大小一片片,到处坟茔泥土包。</p>
<p>当时这里的村庄大大小小,数量不少。居住的人口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总的人口数量却不多。几户散居相近的人家就取个名字叫什么村什么庄的,无任何招牌。虽然民国后期对较大的村子搞过门牌村名,但一阵风过去就没人管理了。较大的村庄有马回甸、蒲庄、十里河、黄土坑、榆树村等,住有几十户、上百户人家;较小的村庄例如塔园、方庄(老村名)只有几户、十几户。蒲庄、黄土坑、榆树村是较大又著名的村子,因此解放初期政府将“蒲”、“黄”、“榆”三个字相连,命名“蒲黄榆”为这里的行政村名,代表整个地区。因此“蒲黄榆”就是方庄地区的前身名称。</p>
<p>最大的村庄马回甸,它横贯现在方庄东西,有上百户人家。另一个是蒲庄,它北起玉蜓桥,向南几乎包含了现在芳古园西侧的整个地区。京剧名家萧长华(梅兰芳的老师之一)就曾经是这里的老住户。蒲庄街道南北走向,也有近百户人家。再往南走是黄土坑,和都是东西走向的榆树村、胡村,直达现在的南三环。</p>
<p>方庄地区过去的庙宇,以小型无专人看守庙宇居多,难以计数。最大的庙宇要数位于马回甸东侧的忠佑寺,它的准确位置就是现在的方庄市场一带。它红墙碧瓦,绿树环绕,高大突出,占地约十来亩。庙里有住持,有和尚。关于忠佑寺的故事,以后还会详细讲到。</p>
<p>西边的黄土坑有一个九圣庵,这是一座尼姑庙。尼姑庙里有当家的长老和其他尼姑,历史上一度香火旺盛。这座庙宇规模比忠佑寺稍小。</p>
<p>那时的坟头、坟场,是最常见的景观。坟头是一个个的大小土包,除去农家院里没有坟头,到处都有,尤其在农田里更是不乏见到。而坟地或叫坟场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地势高、风水好的地方,里面种有成片树林,甚至会有专人看管。坟地都是规整的四方形,周围和内部种有成片的树木。坟地用墙、土岗或是整齐的树列作为它们的边界。</p></div>
<p> </p>
<p>来源:国际商报 文章作者:杨铁平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