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末影像今昔
<p align="left"> 德国人奥尔末(Ernst Ohlmer,1847-1927)1873年以玻璃底片拍摄的圆明园西洋楼照片,最早为中国公众所知是在1933年。这一年的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国留德学生滕固(1901-1941)编辑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收录了奥尔末拍摄的圆明园照片12帧。这些照片,对于北京史、摄影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并不是陌生之物,近年来,它们散见于一些出版物之中。但亲见台湾收藏家秦风先生直接从奥尔末的玻璃底片上冲印出来的图片,笔者的内心仍受到强烈震撼——想不到图片的质量如此之好,呈现的细节如此丰富,仿佛它们摄于昨日。</p><p align="left"> 今日之圆明园早已不是这12帧图片显现的模样了。奥尔末的照片拍摄于圆明园被焚12年后,是目前已知的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的最早影像。如其所示,彼时西洋楼一带的欧式建筑,轮廓及外观大体完整,大火毁掉的只是建筑的内部构架及屋顶。特别是万花阵留存完好,迷宫中央的凉亭清晰可见。这般场景尚被滕固称为“残迹”,今日我们又该如何描述徒余几堆残石的这处东方名园呢?</p>
<p align="left"> 对奥尔末1873年拍摄的圆明园西洋楼场景进行考察,在奥尔末拍摄的同一角度拍摄了同一场景。新旧对比图片如下。<br/> 如有错误之处还望各位指正。</p>
<p align="left"><strong>1、谐奇趣南侧偏东</strong></p>
<p align="left"><br/></p>
<p><br/><strong>2、谐奇趣南侧偏东全景</strong></p>
<p></p>
<p><br/><strong>3、谐奇趣东翼之音乐亭</strong></p>
<p></p>
<p><br/><strong>4、谐奇趣北面</strong></p>
<p><br/></p>
<p><br/><strong>5、万花阵(黄花阵)花园门</strong></p>
<p><br/></p>
<p></p>
<p><strong>6、方外观东南侧</strong></p>
<p></p>
<p><br/><strong>7、海晏堂西侧</strong></p>
<p><br/></p>
<p><br/><strong>8、海晏堂西南角</strong><br/><br/><br/><strong>9、远瀛观南面</strong></p>
<p><br/></p>
<p><br/><strong>10、大水法南面</strong></p>
<p><br/></p>
<p><br/><strong>11、观水法</strong><br/><br/><br/></p>
<p> </p>
<p>梦回圆明园 - 追忆那逝去的万园之园</p>
<p><a href="http://www.mhymy.com/">http://www.mhymy.com</a></p>
<p> </p>
<p>夏宫旧影中提供以上无水印版老照片下载</p>
<p><a href="http://photo.mhymy.com/">http://photo.mhymy.com</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3 2:08:45编辑过] 谢谢精彩的图片和介绍,万园之园的毁灭,背后有太多东西,直到今天,它都是一面镜子,照出文化、民族、国家以及人的真实面貌,而这些,都将因此而被写入人民的心史。 惨不忍睹 <p>还剩下点东西,知足了。</p> 真是有心人啊,好东西 <p><font size="4">对比照片很精彩。</font></p>
<p><font size="4">138年来,国人继承了英发联军的遗志,将这个园子“偷驴拔镢”了。</font></p> 果然是残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