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发表于 2011-7-17 20:25:00

普通燕鸻

<p>昨日收获一个新鸟种:</p>
<p>&nbsp;</p><br/><br/><br/>请好友们欣赏!

北京大山 发表于 2011-7-17 20:43:00

<font size="5">好漂亮的小鸟真精神!是在北京拍的吗?</font>

老片 发表于 2011-7-17 22:54:00

真漂亮!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1-7-17 23:0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北京大山</i>在2011-7-17 20:43:00的发言:</b><br/><font size="5">好漂亮的小鸟真精神!是在北京拍的吗?</font> </div>
<p>是的前辈北京的郊区拍的,美图加精!欣赏!</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1-7-17 23:06:00

<br/><font face="Verdana">
<p><br/>中文学名: 普通燕鸻 <br/>拉丁学名: Glareola maldivarum <br/>目: 鸻形目 <br/>科: 燕鸻科 <br/>属: 燕鸻属 <br/>&nbsp;中文俗名: 土燕子 <br/>英文名: Oriental Pratincole <br/>物种命名人: Forster <br/>命名年代: 1795 <br/>&nbsp;</p>
<p>  普通燕鸻   Glareola maldivarum;eastern collared pratincole   鸟纲鸻形目燕鸻科的一种。因飞行似燕而得名。分布于欧亚大陆部分地区以&nbsp; <br/>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东北、西北及沿海地区为夏候鸟。   体长约22厘米,上体和头顶褐灰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前棕后白,腋羽栗红色;喉部和上胸淡灰而带1条黑色半环,向后由淡棕黄渐转白色。在中国主要繁殖于沿海地带。飞行迅速,但大多仅飞200~300米的短距离。落地也很迅速,有时几乎成垂直状。在地上常作短距离疾走,或向一方或转其他方向。夏季繁殖期,常结成几百只的大群。鸣声尖锐,且飞且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r/>分布范围<br/>  繁殖于亚洲东部;冬季南迁经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分布状况:地区性&nbsp; 普通燕鸻<br/>常见鸟。指名亚种繁殖于华北、东北、华东、新疆及海南岛。留鸟见于台湾。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多数地区。<br/>生活习性<br/>  形态优雅,以小群至大群活动,性喧闹。与其他涉禽混群,栖于开阔地、沼泽地及稻田。善走,头不停点动。飞行优雅似燕,于空中捕捉昆虫。常见于飞机场。   主要取食昆虫,是蝗虫的天敌。燕鸻将卵置于草地或沙土凹陷处,有时铺上短&nbsp; 普通燕鸻<br/>嫩草茎作垫。卵椭圆形,沙白色或淡灰黄色,杂以灰蓝、暗褐斑点。每窝产卵2~5枚。</font></p>

bobbyboy 发表于 2011-7-17 23:12:00

真可爱。美图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1-7-20 21:5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北京大山</i>在2011-7-17 20:43:00的发言:</b><br/><font size="5">好漂亮的小鸟真精神!是在北京拍的吗?</font> </div>
<p>同感!其实我个人是很推崇麋鹿老师的拍摄风格的。。。。。。。。好友可见比我从网上拷的介绍图漂亮多了,</p>
<p>哪像其说的土燕子那样无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0 21:57:42编辑过]

西堤桃粉 发表于 2011-7-21 13:16:00

<p>请教:</p>
<p>北戴河海滨拍的,飞起来像燕子,也是 燕鸻 吗?<br/></p><br/>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1-7-21 21:48:00

<p>老师拍的像是金眶鸻的亚成鸟</p>
<p>&nbsp;</p>
<p>请好友们看<strong>鸻类识别---剑鸻、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strong></p>
<p>&nbsp;<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www.birdnet.cn/showtopic.aspx?topicid=222077&amp;forumpage=1&amp;onlyauthor=1">http://www.birdnet.cn/showtopic.aspx?topicid=222077&amp;forumpage=1&amp;onlyauthor=1</a> </font></p>
<p>&nbsp;</p>
<p>&nbsp;</p><br/><br/><br/><br/><br/><font face="Verdana"><br/>中文学名: 金眶鸻 <br/>拉丁学名: Charadrius dubius <br/>界: 动物界 <br/>门: 颈椎动物 <br/>&nbsp;纲: 鸟纲 <br/>目: 鸻形目 <br/>科: 鸻科 <br/>族: 鸻 <br/>&nbsp;<br/>  &nbsp; <br/>中文学名:金眶鸻   中文目名:鸻形目   中文科名:鸻科   中文属名:鸻属   中文俗名:黑领鸻   拉丁文名:Charadrius dubius   英文名:Little Ringed Plov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opoli,1786<br/>物种信息<br/>  体长约16厘米。嘴短。与环颈鸻及马来沙鸻的区别在于具黑或褐色的全胸带,腿黄色。与剑鸻区别在于黄色眼圈明显,翼上无横纹。成鸟黑色部分在亚成鸟为褐色。飞行时翼上无白色横纹。热带地&nbsp; 2010年1月拍摄于福建省闽侯县湿地<br/>区的亚种jerdoni体型略小。虹膜褐色;嘴灰色;腿黄色。飞行时发出清晰而柔和的拖长降调哨音pee-oo。分布于北非、古北界、东南亚至新几内亚。北方的鸟南迁越冬。亚种curonicus繁殖于华北、华中及东南;迁飞途经东部省份至云南南部、海南岛、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及河口越冬。Jerdoni繁殖于西藏南部、四川南部及云南,南迁越冬。栖息于海上礁岩、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3~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24~30天。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r/>形态<br/>  夏羽前额和眉纹白色,额基和头顶前部绒黑色,头顶后部和枕灰褐色,眼先、眼周和眼后耳区黑色,并与额基和头顶前部黑色相连。眼睑四周金黄色。后颈具一白色环带,向下与颏、喉部白色相连,紧接此白环之后有一黑领围绕着上背和上胸,其余上体灰褐色或沙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末端黑褐色,外侧一对尾羽白色,内翈具黑褐色斑块。下体除黑色胸带外全为白色。冬羽额顶和额基黑色全被褐色取代,额呈棕白色或皮黄白色,头顶至上体沙褐色,眼先、眼后至耳覆羽以及胸带暗褐色。虹膜暗褐色,眼睑金黄色,嘴黑色,脚和趾橙黄色。<br/>鉴别<br/>  小型涉禽,体长15-18cm。夏羽上体沙褐色,眼周金黄色。嘴黑色,额具一宽阔的黑色横带,横带后有一细窄的白色横带将黑色额带和沙褐色头顶分离开。眼先至耳覆羽有一宽的黑色贯眼纹,眼后上方有一白色眉纹,紧靠黑色贯眼纹之上。后颈具一白色领环,往前与颏、喉白色相连。紧接白色领环之后有一窄的黑色颈环,到前胸黑环变宽。脚橙黄色或黄绿色。飞翔时翅上无白色翼斑。冬羽额部黑带消失,胸带褐色或不显。<br/>分布<br/>  &nbsp; 拍摄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lxdstudio摄影<br/>国内分布: 国内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部;越冬于福建、香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岛,其他地区为旅鸟。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日本、伊朗、印度、菲律宾和新几内亚。<br/>习性<br/>  形态:全长约16cm。眼周黄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脚黄色。   生态: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栖息于海上礁岩、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   迁徙: 春季于3月末4月初即见有个体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离东北繁殖地往南迁徙。   生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岸边以及附近的沼泽、草地和农田地带,也出现于沿海海滨、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盐田和沼泽地带。   体型: 体重♂30-38g,♀28-48g;体长♂153-183mm,♀153-183mm;嘴峰♂11-14mm,♀12-14mm;翅♂108-121mm,♀108-119mm;尾♂55-69mm,♀53-66mm;跗蹠♂22-25mm,♀22-26mm。   食性: 主要吃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他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   习性: 常单只或成对活动,偶尔也集成小群,特别是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活动在水边沙滩或沙石地上,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br/>繁殖<br/>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河流、湖泊岸边或河心小岛及沙洲上,也见在海滨沙石地上或水稻田间地上营巢。巢多置于水边沙地或沙石地上,甚简陋,通常由亲鸟在沙地上刨一个圆形凹坑即成,或利用自然凹窝。巢内无任何内垫物,或垫有少许枯草。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年产1窝,每天产卵1枚,每窝产卵3-5枚,其中以3-4枚居多。卵为梨形,沙黄色或鸭蛋绿色、被有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28.5-33.5mm×21-24mm,重7-9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4-26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不久即能行走,不到1个月即能随亲鸟飞行。</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1 21:54:08编辑过]

西堤桃粉 发表于 2011-7-22 08:42:00

<p>仔细看了版主的荐文,像是金眶鸻的亚成鸟。</p>
<p>&nbsp;</p>
<p>谢谢</p>
<p>&nbsp;</p>
<p>这种鸟七八只小群在河流入海的湿地上活动,太远,200mm镜头,拍不太清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通燕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