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18:00

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取消 因原址复建影响交通

<br/>地安门原貌。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资料图片<br/>

dj 发表于 2011-7-5 16:28:00

<p>永定门最终是在原址上复建,且是中轴线的南端,意义自然不同,复建的理由极其充分。</p>
<p>地安门仅是中轴线上一处标志物,但原址复建已不可能,因为整个环境变化太大,复建必将更加破坏现存的环境。另外,像中华门不是也不可能复建起来吗</p>

dj 发表于 2011-7-5 16:20:00

<p>实际上近十年前听过一个报告是规委下的规划研究所还是城市规划院做的,当时就曾提出在地安门十字路口地面下设置一铜质标志,上面覆有机玻璃(或别的压不烂的玻璃),在皇城的几个角点也设置标志,其实很简单的方式现在也没有实行,看样子也不会有更好的方式了,采用这种方式也并非不可。</p>
<p>当年报告给我的印象是要将整个旧城作为一个整体申报文保单位、建大保护区(最后成了旧城中星星点点的25处文保区)或申遗什么的,现在看来更是没戏,将区域再次缩小似乎有可能。</p>
<p>&nbsp;</p>

dj 发表于 2011-7-5 16:22:00

规划部门和文化部门在保护方面的口径似有不同,文保系列走区保、市保、国保、遗产目录,规划部门走挂牌、文保区、街巷等等

bobiheas 发表于 2011-7-5 08:29:00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5:00

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取消
<p><strong>  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称原址复建影响交通,南移复建无意义</strong></p>
<p>&nbsp;</p>
<p>本报讯 (记者王荟)6月11日,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员表示,中轴线申遗正在对申遗范围进行论证,即对其“宽度”进行界定,将更侧重整体保护。<br/><br/>  作为中轴线的一个重要地点,地安门的复建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近日,来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消息称,已经决定不再复建地安门。<br/><br/></p>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5:00

<p><strong>原址复建会影响交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今年3月份,北京市文物局曾表示,将复建地安门,不过需要将位置向南移动,避开现在的地安门十字路口,以免对现有的路面交通造成影响。<br/><br/>  上个月,有关部门对于即将出台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中关于地安门的内容,还曾表示尚未确定是否复建。近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经过专家顾问组的讨论,已经决定不再复建地安门。<br/><br/>  原因是,如果是原址复建,有可能采取路口环岛的方式,那么,对于现有交通将造成不小影响。如果是南移复建,则失去地安门作为北京中轴线坐标之一的历史、地理意义。<br/><br/></p>
<p><strong><br/></strong></p>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6:00

<strong>专家呼吁设纪念标志</strong><br/><br/>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br/><br/>  不复建地安门并不代表中轴线申遗将忽略这一重要地标。专家呼吁,应该在原址设置纪念标志,“在地面上有个标志都可以,这样不影响交通”。<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6:00

<strong>链接</strong><br/><br/>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是北京旧城的“生命线”。<br/><br/>  此前,复建的永定门在1957年因为“妨碍交通”、“已成危楼”遭彻底拆除。从此,北京中轴线失去起点。虽然在六年之前复建完成,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城楼周边城市改造,道路大大加宽,永定门已失去原本的整体历史景观意义。<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7:00

<strong>燕翅楼修缮预计8月动工<br/><br/></strong>本报讯 (记者王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中轴线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地安门燕翅楼的修缮工程,近日,西城区文委主任李征帆表示,地铁占地腾退后,修缮工程即可动工,“预计今年8月左右”。<br/><br/>  作为皇城的北门,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原各有一座二层燕翅楼。李征帆表示,现燕翅楼的重建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批,但因周边地铁项目正在施工中,受施工占地影响,短期内不能动工。<br/><br/>  据其介绍,燕翅楼将局部原貌复建,“原来的燕翅楼,借助城墙跟地安门连为一体,但现在,城墙已被绿地和便道取代,所以,只能局部复建,但还原部分完全遵循历史原貌,不会影响燕翅楼的历史风韵”。<br/><br/>  老北京城是一条鱼,一条曾经活态的鱼。可是现在,鱼肉没有了,两边的鱼刺也残缺不全了,只剩下中间一条鱼骨。你觉得,这样的申遗,能成功吗?<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8:00

<strong>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曾一智<br/></strong><br/>你要做大量的工作,让人看到你是诚心诚意的要申遗,要保护名城,如果还想借申遗搞点别的,那就不行了。申遗如果成功,旧城就又多了一层保护。而现在的关键,则是必须马上停止一切破坏古都风貌的行为。<br/><br/>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谢辰生<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8:00

<strong>记者调查<br/><br/></strong>中轴线申遗 保护原住民为原则<br/><br/>  专家建议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政府做工作不能一刀切<br/><br/>  中轴线申遗启动再次吸引更多人对中轴线文化保护的关注。<br/><br/>  实际上,中轴线申遗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一条“窄窄的线”。命运多舛的北京旧城保护能否就此获得整体的改变?<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9:00

<strong>【保护范围】<br/><br/>  尽量将中轴线两侧空间纳入</strong><br/><br/>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项目官员张培建议,无论中轴线的保护范围如何界定,当务之急的是,要有一个中轴线的文化遗产普查,地上地下、水系、房屋、空间格局等,目前都缺乏充分调查。“我们现在了解的太皮毛,太表面化,总是说那几个点”。<br/><br/>  张培认为,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北京中轴线,不仅仅是一条“窄窄的线”,而是应作为北京旧城整体布局出现的“中轴”,北京城市的肌理、思想、对称的审美观等都应包容进去,所以,在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中,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将城市布局的特点、中轴两侧的空间、城市南北天际线等都纳入此范围。<br/><br/>  实际上,一条简单的“线”不能代表完整的北京城,不能代表北京城里的人和情。<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39:00

<strong>【具体地点】</strong><br/><br/><strong>  杨梅斜街会纳入“缓冲区”</strong><br/><br/>正在拆迁中的前门西河沿、即将启动整治的杨梅斜街等地,至少会纳入“缓冲区”,得到“妥善安置”。<br/><br/>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的规定,一个遗产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作为保护措施应同时设立遗产的缓冲区。也就是说,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全部总和面积之上,还应有一个“缓冲区”。以颐和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颐和园缓冲区是此前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建设控制地带的3倍。<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40:00

<strong>【居民疏散】</strong><br/><br/><strong>  应以保护原住居民为原则</strong><br/><br/>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谢辰生说,原住民是一个地区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生灵活现的人,就失去了名城的风味。“没有原住民就没有灵魂”,所以,保护原住民是保护名城的重要原则。“必须要十分尊重老北京人对老北京城的感情”。<br/><br/>  2007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至少10亿元专门用于城四区旧房改造,其总体要求是“改善、修缮、疏散”。但是4年过去,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效果并不明显。<br/><br/>  此次中轴线申遗,必将涉及胡同、平房区的环境整治。拆违建、修缮、疏散人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谢辰生认为,在自愿的基础上,适度疏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政府工作要做到家,不能一刀切”。<br/><br/>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40:00

<strong>【具体区域】<br/></strong><br/><strong>  烟袋斜街以自愿疏散为原则</strong><br/><br/>位于中轴线范围内的烟袋斜街,去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一个体现历史风貌的街区,烟袋斜街人口疏解问题备受关注。据统计,烟袋斜街共有60多户原住民,大多为两代居住的居民,也有少数三代、四代居住。<br/><br/>  该街区所处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什刹海地区人口不足12万人,有将近一半的居民(两万户)存在人户分离的情况。而且,由于居民们大多居住在平房区,人口疏解的空间较大。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尚无人数疏散的具体政策,而烟袋斜街的原住民作为街区风貌的重要体现,在自愿疏散的原则下将会得到一定保护。<br/><br/>  本报记者 王荟<br/><br/>  作者:王荟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4 09:41:00

<font face="Verdana">http://news.sohu.com/20110704/n312274399.shtml</font>

王府饭店 发表于 2011-7-4 09:56:00

当初就不应该拆。拆了建,建了拆。倒骚儿呢。

4mao 发表于 2011-7-4 10:05:00

<p>恩 听说这事呢</p>
<p>&nbsp;</p>

燕京琐忆昔话 发表于 2011-7-4 11:51:00

<p>省的闲着,昨天拆,今天建,明天再拆……</p>
<p>还不允许人家犯错误了,赵本山说,犯错误再改嘛,改了再犯……</p>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1-7-4 13:16:00

早就讨论过了,重修没戏!这里复杂了,不光是交通问题这么简单,这次不过是再次重申不修而已

伯阳子 发表于 2011-7-4 16:26:00

<p>可以复建在一个环岛里,这样就可避免南移。</p>

阿深 发表于 2011-7-4 17:00:00

<p>已经拆了,拆就拆了不必恢复。没多大意义,没有更给后人想象的空间。</p>

老谁家小谁 发表于 2011-7-4 18:43:00

到底有没有准谱啊!?就北京现在这种状况,再怎么补救也没用!早干嘛去了!中轴路上被拆的古建多了!有本事都复建了!

老谁家小谁 发表于 2011-7-4 18: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孟祥连</i>在2011-7-4 9:36:00的发言:</b><br/><strong>专家呼吁设纪念标志</strong><br/><br/>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br/><br/>  不复建地安门并不代表中轴线申遗将忽略这一重要地标。专家呼吁,应该在原址设置纪念标志,“在地面上有个标志都可以,这样不影响交通”。<br/><br/></div>
<p>你们难道想在十字路口正中间立块碑吗!?扯淡!!</p>

老谁家小谁 发表于 2011-7-4 18:4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孟祥连</i>在2011-7-4 9:38:00的发言:</b><br/><strong>记者调查<br/><br/></strong>中轴线申遗 保护原住民为原则<br/><br/>  专家建议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政府做工作不能一刀切<br/><br/>  中轴线申遗启动再次吸引更多人对中轴线文化保护的关注。<br/><br/>  实际上,中轴线申遗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一条“窄窄的线”。命运多舛的北京旧城保护能否就此获得整体的改变?<br/><br/></div>
<p>北京旧城早就没了,北京原住民也没了!!!</p>

zhizheng1946 发表于 2011-7-4 14:25:00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66" size="5">&nbsp;&nbsp;&nbsp; 关于地安门,真是一个难以取舍的话题!没了地安门,中轴就断线儿了,多麽忠诚简朴的一个后门啊,就这麽没了!真让人想啊!&nbsp;&nbsp;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66" size="5">&nbsp;&nbsp;&nbsp;&nbsp;</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66" size="5">刚听说要复建地安门,就象静水投石一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脑海中满是儿时地安门的记忆,想象着复建的地安门的样子。后来听说在原址南移复建,我的心一下就凉了,南移复建的地安门,那叫什麽玩意儿?如今听到市政府决定不再复建了,也好!毕竟已经被破坏掉了,尊重历史吧。只是,如何更好地保护现有的古都风貌,是大问题。决不能再遵循以前的认识了,应该以民为本,围绕民生而定政策。</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66" size="5">&nbsp;&nbsp;&nbsp;&nbsp;心中的地安门,永远的地安门!不朽的地安门!</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4 14:27:21编辑过]

紫禁四合 发表于 2011-7-4 15:48:00

<p>&nbsp;&nbsp;&nbsp; 已被拆除的古建没必要再复建了,这本是文物保护法说的非常明确的,当初不拆最好。那些极力主张复建的人整个跟着瞎起哄,尽想干劳民伤财的勾当。</p>
<p>&nbsp;&nbsp;&nbsp;&nbsp; 在这些人的鼓动下,一些当权者也坐不住了,永定门复建了,没得啥好评,骂街的不少。前门大街复建了,又是骂声一片。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旧印象,不附合自己的心思就骂街。</p>
<p>&nbsp;&nbsp;&nbsp; 现在还有主张要恢复前门瓮城的,连八杆子打不着的外城东南角楼也要恢复,这些假古董对古城保护有啥实际意义呀,只不过是给一些人脸人贴点色,自己忽悠自己,让那些自己住高楼而拚命喊着保护那些破院子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得到一些满足感。</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4 15:49:27编辑过]

燕都蓟城 发表于 2011-7-4 21:51:00

<p>北京就改名叫首都吧!毁成这个德行还能叫北京吗?</p>
<p>想要申遗 早干嘛去了?</p>

孟祥连 发表于 2011-7-5 21:1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谁家小谁</i>在2011-7-4 18:47:00的发言:</b><br/>
<p>你们难道想在十字路口正中间立块碑吗!?扯淡!!</p></div>
<p>肯定不会立块碑,</p>
<p>&nbsp;</p>
<p>估计在地安门原址的位置,用石材和青砖把地安门的地基勾勒出来,显示出墙体在哪、门口在哪、立柱在哪,以及整个地安门的占地规模,东西规制表现出来,那还是有可能的!</p>
<p>&nbsp;</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取消 因原址复建影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