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9 16:00:33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9 16:06:32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1-9 16:49:10

第一次看到日本的风景,蓝天和白云,郊野的宁静。那里合金的门窗是他们学的我们还是我们学得他们,看来他们很尊重人性且他们很热爱他的国民。几十年前他们曾经把万恶的国民党打的掩掩一息。
一个南城市厂顾客说;五子登科是戏子疯子痞子子子。

西水车 发表于 2016-1-10 17:07:39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9 15:50
图2:该车站就是为这个女孩依旧运转

日本没有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但是这件事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而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以人为本,说明我们的以人为本的事情还是不完美的。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1 11:51:26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1 16:32:22

laojy 发表于 2016-1-11 22:05:02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6-1-11 23:45 编辑

最近西水车、胡涂人两位“领导”及老三兄弟不约而同都对河南及郑州给予关注。让我这身在河南郑州的人感到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北京人关心第三世界的“阶级兄弟 ”,惭愧的是河南郑州不尽人意的事情还很多,需要下大气力解决。希望各位有空来郑州看看,我热烈欢迎。为此发几幅有关郑州的照片让大家加深对郑州的印象。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1-11 22:43:29

laojy 发表于 2016-1-11 22:05
最近西水车、胡涂人两位“领导”及不约而同都对河南及郑州给予关注。让我这身在河南郑州的人感到又高兴又惭 ...

今天看到鞠大哥发的照片,这些blk比香港都棒。

laojy 发表于 2016-1-11 22:53:1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6-1-12 05:46 编辑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9 09:37
河南36米高金色毛泽东雕塑被官方拆除(图)

小大

       这类事屡见不鲜,可能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前两年在郑州建了一座宋庆龄的大型雕像,也是接近完工被拆掉了。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负责的领导人及有关机关不履职,该管好的不管,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官员出现这种情况,再往深了去或者是吏治不严。但凡重要人物的大型雕像,需要一系列的筹划准备,运作的时间往往很长,恐怕在当地都 会成为大家感兴趣的轰动一时的热门话题有关领导有关机关岂能不知,及时把好关是完全可能的,他们早不说也不管,非要等钱都 花了,事要成了,再来一个强拆。花出去的巨款因为不是他们自己的,打了水漂他们毫不心疼。不但在河南,前不久还有一个地方几十层大厦已经封顶,现在听说也要拆掉,这可不是几百万人民币,而是多少个亿打水漂。在处理有关当事者的同时,对于政府有关负责的机关与领导的失职失察也应惩治。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1-11 23:07:39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1-11 22:43
今天看到鞠大哥发的照片,这些blk比香港都棒。

block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2 12:19:27

西水车 发表于 2016-1-12 17:02:26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2 12:19
造神的人们该反思了。




看了老机院贴出的郑州城市新颜照片,感觉郑州在和全国各地的城市一样都在剧变,这是现在中国的特色。在欧美就不是这样了,一个城市不管大小,长年不变。顶多是维修一下老建筑,保留城市的原有特色。这也可能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处,郑州如果保留今天的面貌不再变化,可能性不大。那个二七纪念塔是个老古董了,虽然是50-60年代的建筑,有可能那一天也会重新翻建。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3 15:14:43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16-1-14 17:35:52

laojy 发表于 2016-1-9 11:36
难得一见的小海来到论坛,真是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小海可是母校校友中的声名远播的名人,其到来话语不多却 ...

已经向骆本人求证,帖子非他所发,多年来也从未上过论坛。

王老三abc 发表于 2016-1-15 14:15:36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6-1-15 16:20 编辑

热烈欢迎雨中漫步关心论坛,看来对母校的感情很深。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5 15:21:16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16-1-15 22:03:33

雨中漫步 发表于 2016-1-14 17:35
已经向骆本人求证,帖子非他所发,多年来也从未上过论坛。

西水大哥太客气了!:)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6 15:19:04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16 16:13:03

laojy 发表于 2016-1-17 15:57:22

       经雨中漫步的认真了解,证实老朽做了一件张冠李戴的蠢事,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感谢雨中漫步对论坛的关心和爱护。对所涉的骆小海、甘家口骆小海表示深切的歉意,并向关心爱护论坛的老师校友说一声对不起。对论坛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追悔莫及。另外还恳请版主把上页5950楼我所发的错帖抓紧删掉。

laojy 发表于 2016-1-17 15:59:28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8-6-27 16:12 编辑

       看到母校论坛早期热心的创办者雨中漫步重回久违的论坛让人欣喜,说明雨中漫步一直在关注着论坛。对老朽发帖出现的问题给以认真指正,十分感谢,希望雨中漫步有时间还来论坛看看.论坛在老师校友的关心与参与下已经维持几年了,经过几次聚会大家热盼与老师同学相见,建立联系的愿望已实现,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新的更便捷的联系交流的渠道更方便直接,论坛作为老师校友交流联系的作用自然会不及以前。但是论坛仍是母校师生的精神寄托,在这里的交流联系,通过发帖仍然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展现老师校友的心灵、活动、生活的经历、感受。论坛逐渐冷寂是必然的趋势,但仍希望只要它在,就还会发一份光,发一份热。既然恢复了,有个人来看看,说明还有人总想着她。

西水车 发表于 2016-1-17 16:23:27

laojy 发表于 2016-1-17 15:57
经雨中漫步的认真了解,证实老朽做了一件张冠李戴的蠢事,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感谢雨中漫步对论坛的 ...

老机院学长不必自责,你针对甘家口骆小海的贴子所回复的贴子的内容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所以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我看你的贴子不必删除,就放在那里吧。还是请甘家口骆小海、骆海婴等客人不要再在这里发感慨和牢骚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gui_my 发表于 2016-1-17 19:37:20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6-1-18 09:36 编辑

同学老师好!很久没有上来了,一是家里妈妈生病需我照顾,二是现在班里同学都上了微信群,三是在老年大学学绘画,占用了很多时间。但是附小永远在心里的。我在微信常与华秋岳老师联系,他有许多回忆片段故事发表。他听力下降,我帮他联系了配助听器的上门服务。我们的老师老了!我们也老了!疾病开始缠绕我们。希望版主考虑建个附小微信群吧,可以联络更多的人。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20 15:37:36

西水车 发表于 2016-1-20 18:15:15

胡涂人 发表于 2016-1-20 15:37
五、康 生与《刘志丹》案
...

转帖:定性为反党小说
1962年8月,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在北京召开,康生在会议上,指《刘志丹》是用作为高岗翻案。同年9月24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毛在会议上,发表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康生在会议上,给毛泽东递了一条条子,条子上写的是“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毛泽东念了这张纸条后,毛泽东又说“用写小说来反党反人民,这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因为毛当时强调阶级斗争,利用刘志丹小说打开突破口,对老干部进行清算。后来,在康生策划下,十中全会决定成立专案委员会,由康生出任主任,对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进行审查。

西水车 发表于 2016-1-21 19:03:03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我记得文革初,就是1966年7、8月份,报纸上首先刊登上述毛泽东语录,出处原来在批判《刘志丹》小说的讲话中,其实也是在造舆论,“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今天回过头看这条语录,既没有反革命,也没有革命,只有瞎折腾。

laojy 发表于 2016-1-22 16:05:25

gui_my 发表于 2016-1-17 19:37
同学老师好!很久没有上来了,一是家里妈妈生病需我照顾,二是现在班里同学都上了微信群,三是在老年大学学 ...

gui_my来到论坛就带来一股新风,一是孝顺老人,在家照顾生病的老妈。父母把我养大成人立家创业,如今父母年迈儿女照顾老人正是彰显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好品德。二是感念师恩,与老师保持联系,常去看望。为华老师联系配助听器。让年迈的老师感受到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师生之间仍是情深似海。三是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学习绘画,让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活得有意义,活得健康快乐。老朽也要学会过好晚年生活:活得有意义,活得健康快乐。

laojy 发表于 2016-1-23 11:20:59

两位版主说起有关小说《刘志丹》冤案。为让大家有更多了解摘要转发有关材料。
小说《刘志丹》冤案始末

  先后株连万人的小说《刘志丹》冤案,堪称著名的现代文字狱。时至今日,历史早已为其作出公正的结论。然而其光怪陆离的曲折经历却依然值得认真回顾。
  
  刘志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地区著名的革命领导人,1936年4月,于红军东征作战期间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刘志丹烈士,1936年5月, 曾将他的故乡陕西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毛泽东为烈士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思来为其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题词:“红军模范”

   1956年,工人出版社正式约请作家李建彤承担创作任务。李建彤是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之妻,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早在延安时期,她就收集过关于刘志丹的一些材料,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作者于1958年初动笔,同年冬写出初稿, 1962年春写出第五稿,又印出样书征求意见。原陕北老干部、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贾拓夫、李建彤的丈夫刘景范也对作品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同时作者也送给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周扬审阅。周扬认为,小说写得很好,可以出版,还可拍成电影。
     1962年7月28日,《工人日报》开始连载《刘志丹》第二卷。 《中国青年》、《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作品的部分章节。这已是作者潜心完成的第六稿。然而就在此时,一场让所有人料想不到的政治发难却由暗地里悄然而至。
     康生竭力煽动对《刘志丹》的批判,一起株连万人的大冤案由此发端。
     首先起而反对的是时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的阎红彦。阎红彦早年曾在刘志丹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  1962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共中央连续在北戴河、 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的预备会议、正式会议。毛泽东在几次会上一再强调“要重提阶级斗争”。
     就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阎红彦看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已开始发表小说《刘志丹》,就一面向全国总工会、团中央提出停止刊载,一面将此事及他的意见报告给康生。一贯专以整人为能事的康生如获至宝,立即要中宣部通知各报刊不准刊发小说《刘志丹》。8月24日,康生又写信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说小说《刘志丹》“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写作的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性的”,并要中央书记处处理此事。康生承认自己根本没有看过小说稿,但他却武断地说:“我一看小说就完全是为高岗翻案的”。
     8月26日,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议在北京召开。9月8日, 阎红彦在西南组会上再次提出小说《刘志丹》问题,说在当前国内国外的气候下,各路人马都借机出动闹“翻案”,小说《刘志丹》“是利用宣传刘志丹来宣传高岗”。康生则不失时机地说出了点睛之语:“现在的中心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宣传高岗?”  为扩大事态,康生竟是如此地不择手段;作品已出第六稿,他却下令工人出版社将第五稿印六百本、被习仲勋否定的第三稿印三百本送中央会议审查。阴谋家的险恶,善意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正如作者日后所说:“当初我还以为这种先定案、后求证的做法是出于误会,没想到竟是一个大阴谋”。
     在会上,康生竭力煽动对《刘志丹》进行批判。他硬说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把刘志丹写得比毛主席还高明,还先知”,“把陕甘写成井岗山甚至高于井岗山”。他诬蔑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组成了反党集团,小说《刘志丹》就是他们篡党篡国的纲领。在康生的煽动下,会议在批判彭德怀的过程中对小说《刘志丹》也展开了批判。在批判中,把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打成了“反党集团”,而且还升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西北反党集团”,说小说就是他们的“反党纲领”。
     9月24日,八届十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正当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 康生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他:“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毛泽东在会上念了这张纸条,并接着说,近来出现了好些利用文艺作品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事。用写小说来反党反人民,这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康生还提议,彭德怀、习仲勋等五人不必再出席全会,国庆节也不上天安门。
     9月27日,全会决定成立由康生负责的专案委员会, 对习仲勋等人的问题进行审查。会后,还在党内传达了此案。
     经过半年多的审查,1963年5月,审查小组写出《对<刘志丹>一书的审查报告》,认为“小说夸大和歪曲了西北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为高岗翻案, 是‘习仲勋反党集团’的纲领”。1966年5月,又炮制出一份审查报告, 进而诬指写《刘志丹》一书是“习仲勋反党集团”蓄谋已久的。他们还先后给《刘志丹》一书罗织了四大罪状:一、书中人物罗炎基本上是高岗,是为高岗翻案;二、刘志丹搞武装斗争,做农民工作,建立根据地,是剽窃毛泽东思想;三、书中把陕北写得太好,是与中央苏区分庭抗礼;四、小说中的人物许钟就是习仲勋,是为习仲勋篡党制造舆论。
        直到“文革”爆发,专案审查尚未结束。“文革”期间,康生伙同林彪、江青等人为非作歹,小说《刘志丹》冤案更变本加厉。书被点名批判。同时,此案有关人员遭到更进一步的迫害。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被撤销职务,1965年下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当副厂长,“文革”期间被关押八年;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贾拓夫,这位1952年由毛泽东点名调任政务院财经委副主任、曾被毛泽东誉为“党内的贾宝玉”、“陕北才子”的传奇人物,亦被撤职下放,1967年5月7日被迫害致死;1968年5月,刘景范被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入狱; 作者李建彤于1968年1月遭关押,1970年被开除党籍,接受劳动改造;1968年1月,时任劳动部部长的马文端也被关押,“习、贾、刘反党集团”一转眼就被说成了“习、马、刘反党集团”。在陕甘宁老区,更是有上万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被打成这一集团的“黑爪牙”。更有甚者,康生、江青诬蔑电影《红河激浪》是“《刘志丹》小说的变种”,又株连迫害了近千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示复查此案,冤案终得以昭雪平反。
       1978年5月27日至6月5日,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 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议要为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李建彤的《刘志丹》和吴晗的《海瑞罢官》等作品和作者平反。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加快为受迫害的作家和作品平反的步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中央组织部对小说《刘志丹》一案进行了复查。1979年7月14日, 中央组织部向中央递交《关于为小说(刘志丹>平反的报告》。报告指出:《刘志丹》(送审样书)不是反党小说,而是一部比较好的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小说;《刘志丹》小说的创作过程是正常的,没有什么阴谋,没有根据说习仲勋等在此书创作过程中结成“秘密反党集团”;习仲勋等同志关心这部小说的创作,对如何修改好这部小说发表过意见,是完全正当的,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反党阴谋集团活动;从案件前后经过看,所谓利用写《刘志丹》小说进行反党活动一案,是康生制造的一起大冤案;“文化大革命”中,康生伙同林彪、“四人帮”更变本加厉,搞出一起株连甚广的现代文字狱,为此,凡因小说《刘志丹》案受到迫害、诬陷和株连的一切人员,都应恢复名誉,给予平反。8月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批转了这一报告。
     小说《刘志丹》在成书二十三年后的1979年10月由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




laojy 发表于 2016-1-23 11:34:47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6-1-23 11:41 编辑

元旦时我是在三门峡市过的,在这里的天鹅湖看到了天鹅,在三门峡看到了雄伟的大坝。发些此行的照片请老师校友能看看这两处地方。加深对河南的印象。



















(待续)

laojy 发表于 2016-1-23 11:46:20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6-1-23 12:10 编辑

(接上帖)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距市区14公里,属国家3A级旅游区。 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1957年4月13日开工兴建,1960年10月大坝建成蓄水。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土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 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0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三门峡大坝工程之大,气魄之雄,当时在我国首屈一指,也为世界瞩目。以后,工程又进行改建,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并可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1.5% 。仅发电一项,截至1986年已全部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投资。










大坝横跨河南与山西两省,两省交界正好从坝上穿过。老朽也有幸做出一步跨两省的惊人壮举,哈哈。





从大坝向东眺望东去的黄河水。江中与大坝相连的小岛为张公岛传说一张姓船公长住岛帮助过往船只涉险过河。在河心露出的礁石正是著名的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屹立在三门峡大坝下方激流之中。自古以来就被世人传颂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相传这块石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古时的三门峡谷,石岛、暗礁犬牙错落;悬崖绝壁,森然耸立。过往的船工们要想将船顺利撑过三门峡谷,必须要在船过三门时朝砥柱石直驶过去,在船与石几乎将要相撞的一刹那间,石前的回水就会将船轻轻拨划,从而使船工们获得九死一生的成功。中流砥柱石作为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千百年来,无论是遭遇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经受惊涛骇浪的冲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这里,水涨它也涨,永远淹不没冲不垮。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士,对它推崇备至,并为它吟诗作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对这里的雄伟壮观赞叹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剑劈三门的丰功伟绩,欣然令笔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页: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