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wei 发表于 2014-12-31 01:45:38

beiwei 发表于 2014-10-25 16:46
我的中学作者:张树人 (2012-12-20 11:23: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306387010148v9.html

确实不是那位老校友张树人。60年代初,110中学前后有两个张树人。机院附小的张树人年长。另一个岁数小些,是百万庄地区的展一小的。

胡涂人 发表于 2014-12-31 17:00:27

西水车 发表于 2014-12-31 18:35:47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4-12-31 18:36 编辑

胡涂人 发表于 2014-12-31 17:00
元旦贺词儿      

    2014年立马要去了,掐指算,咱们论坛从2006年12月4日古刹钟声、老三、马达……、 ...
糊涂人辛苦,虽然现在论坛日落西山,但是坚守在此,保持论坛的活力同样值得赞赏。同时向胡老师、老机院、北魏、记忆、文信、善若水等同学表示节日的祝贺,祝机院附小的老师、校友们2015年新年快乐!幸福每一天!

胡涂人 发表于 2015-1-1 16:05:06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2 10:47:5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1-2 13:43 编辑

转自:2014-12-22 奇葩论坛政协委员周新生发言,讲出老百姓心声。一夜疯传大江南北
现在办事求人成了世道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得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昨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倒数第三位出场。虽然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但他一报出自己的发言题目,就迎来全场掌声。他指出国人生老病死皆求人,引起了全场委员的强烈共鸣。短短8分钟发言掌声、笑声不断。​
中国式求人图卷​  最近,一位司局级老领导说到,女儿在他的极力反对下仍入外籍并嫁给外国人,是女儿劝他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可不是吗?我们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掌声)​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求人的客体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色求人图卷。(掌声,笑声)​
人情世故成了“制胜因素”​  在求人图卷里,中国人传统的人情世故得到演绎,使得本来处于困境寻求帮助的事以及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得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为此,编织关系网、疏通关系、维持关系、寻租、请客送礼耗费了单位、家庭及个人的诸多资源和精力。在这样一个以权力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维系的社会中,人情世故自然变成了比学识、能力更重要的“制胜因素”。这种状况把人才的才华和注意力吸引到了关系学和钻营上,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创新能力。  我建议: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不断提高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的供给。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政府对优质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刚性,设计严格办事程序,使寻租者无市场。重点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国人精神减负,让国民活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掌声)​
  新快报讯:昨日下午,周新生的大会发言余波未了,不仅在微博上掀起了转发狂潮,还在民建的政协委员中引发了热议。“别人求,我就得求,我要不求,这事还能办成吗?”一位委员在民建的分组会上感叹。还有委员笑问周新生:“你以后能保证不求人吗?”周新生坦言:“我不能保证,在未来的十年里头,如果这个大的环境没有改变,那么每个人都会被推着走,我也不能独善其身。”新快报记者在会后采访了周新生。​
反响大,因为都有相同经历​新快报:发言结束后,您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应?​周新生:我发完言后,很多人给我发短信,说在网上看到我的发言了,说到心里了。新快报:有没有想到反响那么好?​周新生:其实想到了,因为这个事情涉及到了各个层面,各个层面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经历。下到百姓上到高层领导。但是没想到有那么大的反响。新快报:有没有其他说法的?​周新生:我上网看了一下,有人说我说的没用。在讨论会上也有委员问我了,以后能保证不求人吗?我说我不能保证。在未来的十年里头,如果这个大的环境没有改变,那么每个人都会被推着走,我也不能独善其身。​
有委员觉得发言太沉重​新快报:今天下午开会时,大家有什么反应?​周新生:总体上是好评的,也有说听到中间分析原因和危害的时候感觉很沉重。这个我在大会发言时就意识到了,前面讲得大家会心鼓掌,讲到中间的时候,有几个很精彩的表述没有鼓掌,大家听了,确实不轻松。新快报:您为什么会关注到求人现象?​周新生:平时生活中,工作中总遇到类似的事情,看我周边的人也是遇到这种事情。有时候正常的交往时就不断有人求你。当然,咱们有些事情也求别人。这种弄法感觉很累。求人的很累,被求的也很累。所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听到一些很高层的领导说过这些事情,他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妻子动手术也求过人​新快报:您有没有求过人?​周新生:求过。老婆要动手术,那就要求人。因为害怕、担心正常的医疗不认真了,实际上就是一种不信任感。我在发言里提到,它实际上是对法、对规则、对公理、对政府公信力的不信任。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总有些担心。其实有可能是多余的,那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在那,技术在那,良知也在那。新快报: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很多通过正当途径能办的事情大家都去求人,您觉得这事情真能解决吗?​周新生:我觉得风气改变了就应该好多了,我们现在有点泛化了。​
治理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新快报:风气本来就是精神层面的,那我们能在制度上做点什么?​周新生:在我的发言里已经写到了解决办法。不好的风气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把它治理过来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这个是可治理的。刚才有委员说了,在香港办事情,就简单得多。​新快报:您觉得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周新生:原因很多,比如优质资源稀缺,特别是一些涉及到民生的。我周围的一些亲戚很多遇到这种事情,孩子要上学了,托关系,要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学校。现在习总书记不是鼓励讲真话吗?这个实际上就是老百姓很关心的事情。人除了生活,还要活得轻松一点,愉快一点吧。还有就是腐败、权钱交易、制度漏洞等问题。​新快报:您写这个提案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周新生:用的时间不长,改了一稿就提交了。后来大会发言组因为发言时间的问题,让我更简练了一点,意思没变。新快报:您在发言中提到了一个司局级老领导的故事?​周新生:是啊,他已经退休了,是他给我讲的这个故事。

胡涂人 发表于 2015-1-3 10:41:09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7 10:23:35

贴两张讽刺国民党政府的漫画,都是中国美术馆藏画,说明两张画的价值不菲。

laojy 发表于 2015-1-7 21:24:35


       看到大版主西水车与二版主胡涂人的新年祝福与感怀,感触很深。谢谢大版主,二版主送给老朽及母校师生的诚挚的祝愿。时间过得真快,倏忽8年已逝然而去,我们的论坛也走过了8年的历程。要感谢两位版主忠诚而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不懈给论坛添砖加瓦,锦上添花,让论坛虽然也经风雨,但是却依然挺立。它是凝聚母校师生深厚情谊的磁石,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畅叙心声的乐园,也是延续母校历史的纽带.存续至今,验证了论坛仍然是人们对老师校友,对逝去年代思念的精神寄托之处,是向老师校友倾诉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希望获得理解,帮助,赞赏或批评的地方.论坛的未来确实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天.但是论坛上的故事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如节日的焰火虽然短暂,但是它灿烂的光彩不但会带给人们欢乐,而且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laojy 发表于 2015-1-7 21:36:10


beiwei:确实不是那位老校友张树人。60年代初,110中学前后有两个张树人。机院附小的张树人年长。另一个岁数小些,是百万庄地区的展一小的。       张树人虽然不是母校的校友,但所写中学时代的回忆读后收获不小。特别是与张树人同时代有相同经历的人更是感同身受。年轻人读过会知道老辈人是怎样历尽辛苦走了过来,会感受到社会在进步,体会到他们比老辈人幸运也幸福,会更珍视今天的生活。这类回忆还可以给亲属及友人还有后人留下珍贵的记忆。而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贤人则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理出改革的思路。这类回忆大家应该都能写一些,文笔虽有差异,但大家都有丰富的经历与故事可写。如果大家都能拿起笔来写一写,拿到咱们论坛上,一定会受到欢迎,会使论坛增光添彩,不会让人感觉到人们已江郎才尽,论坛已车到码头船靠岸。

laojy 发表于 2015-1-7 21:51:04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7 22:03 编辑

       胡涂老弟转发意大利医生的故事,让人不由得想起中国的医疗改革.效果如何,实在不敢恭维..医患矛盾突出,商业味道太浓,医德医风问题不断,收费高,百姓看不起大病.我听到两个发生在郑州的故事:一位伤者腿部骨折住院刚安排好床位,护士就送来了20多项检查身体的单子,除了必要的项目之外,还有心电图,胸部彩超,肺部透视拍片,验血的全部内容,除了患部拍片外还要做CT,磁共振等,算下来共3000多元.患者亲属看病还有些经验,与医生理论了半天,最后只检查三项:拍片,CT,磁共振,后来从懂行者了解到按其伤势不需做手术,只需拍片就可以掌握伤情.还有一位患贲门癌的病人需做手术.托人请了一位全省著名的专家级的医生主刀.为了让这位专家能够尽心做好手术事前还送了红包.结果术后病人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原来是食管堵塞..很明显这是手术没做好.问这位专家,他还坚持说手术是成功的,病人亲属要求重做手术,专家却要病人转院.病人找到医院的领导理论,几经周折由另外一位医生重新成功做了手术.这项手术并不复杂,出现这类小儿科问题有人分析这位专家拿了红包并没有亲自做手术,很可能是由他的学生做的手术.出了这件事,院方也未对这位专家做处理,院方还要靠这位专家的招牌维护医院的形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的卫生医疗体制造成的,医院与医生都想着从检查上,医药上多挣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外国内都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管事者到现在都没有下决心改革.

laojy 发表于 2015-1-7 21:55:48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7 21:56 编辑

周新生:现在办事求人成了世道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变得变了味道,从而形成了若干潜规则,形成了权钱交易,形成了人身依附,形成了特权,形成了不公平。    这位政协委员的发言真是切中世弊.这种世道常态是党和政府存在的腐败现象与社会道德沦丧的集中反映.掌握大小权力的人利用别人求其办事而从中索取实惠,求人办事的人中有的是与所求的人进行利益的交换,或是权权交易或是权钱交易,对于无钱无势的老百姓来讲是只能是任其鱼肉.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党与政府在民众面前就会毫无权威可言,就会失去民众的信赖与拥护,一个按政策法规应该能够给百姓办成事的党组织与政府却不给百姓办事,反而让百姓花钱送礼请吃,找掌权者,找门子,找关系,找朋友,找老乡来办事.人民对这样的党与政府还会有真情实感吗?还会要这样的党和政府吗?令人欣慰的是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与政府正在与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人们期待着办事不再像现在这样求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胡涂人 发表于 2015-1-8 12:06:55

laojy 发表于 2015-1-8 12:53:55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8 13:02 编辑

郑州市的腊梅开了,她花形虽不艳丽,但是却在百花沉寂的严冬盛开,散发芳香,在寒冷的冬天,告诉人们春天正在走来.面对寒风仍然可以欣赏到美丽,享受到温暖,对未来充满幸福快乐的期待.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9 12:13:06


中国美术馆馆藏摄影作品《信仰》。我去过这里,很多中国人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前的正面拍照留影,特别是团体旅游的人们,都会集体合影。我也在此处留过影,该摄影作品采用的角度是塑像的侧面,出现的人物有三人,正面是两个向塑像弯腰致敬的老人,塑像后面是一个骑车路过侧目观望的少年。

laojy 发表于 2015-1-11 10:45:08


西水车:很多中国人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前的正面拍照留影,特别是团体旅游的人们,都会集体合影。

       大版主说得不错,一些中国人到德国都要瞻仰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的故居.在柏林也要在他们的雕像前合影留念.来这里似乎不是单纯看看风景,更多的是带有朝圣的意思,也即是表达一种"信仰".我曾去过柏林,也在两位伟人的雕像前留影.德国统一后的政府对人们各种信仰都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倡导推翻资产阶级的马克思,恩格斯亦是如此.所以这座雕像也没有因为它是被推翻的东德时代政府所立而推毁,一直保留到今天.看看在今天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时期蒋介石的雕像和题字可能留下不多.在台湾陈水扁主政时在全台湾搬倒蒋介石的雕像.这是从古代留下来文化传统.后来的统治者总要把前任统治者的遗迹尽量消痕灭迹,不留记号.认为这样可保本朝江山千年不变.历史却告诉我们:这样做的没有成功的范例.

laojy 发表于 2015-1-11 12:36:19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1 12:49 编辑

中国人在德国另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马克思的老家特里尔.


1这是故居的庭院。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马克思父亲的律师事务所。这座巴洛克风格的住宅几经整修和扩建,于1928年被德国社会民主党购买。之后,建筑师卡赛尔将这座带花园的建筑翻修成近日所见到的法国风格。在纳粹统治期间该房屋被没收,直到1945年重新回到社会民主党手中。1968年社会民主党将其委托给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管理。

2在三层的陈列室里,可见到无数世界著名人士的名字,这些人或是毕生或是一段时间内受到过马克思及其思想财富的影响。在最后一间展厅里,借助于地板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展现了马克思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



3马克思故居的游客以中国人居多,留言本上的记录基本上都是中文.翻开展厅的留言簿,大多数是用中文撰写,看来全世界的信仰者还是以中国人为多。瞻仰马克思故居是很多中国游客来特里尔市旅游的主要原因, 这座博物馆使中国游客对特里尔产生某种亲近感。


4庭院中的马克思像


5马克思故居庭院



laojy 发表于 2015-1-11 13:07:12

       多谢文信老弟对老朽所照腊梅的赞许.既使没有达到受表扬的水平,被表扬也是受宠若惊.这是人性的特点也是弱点,就是喜欢听人家褒扬.我虽不善养花但是喜欢花,听说那里有花开了,总要挤出时间去看看,去照照.看花照花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会带来轻松愉快的好心情.你对论坛很有感情,经常来此与大家聊天抒谈,要不是有这么个论坛,老兄那里会与老弟聊上天,享受享受表扬的陶醉呢.哈哈.另外建议老弟你那里如果有有趣的宝物也拿这里晒晒,让大家开开眼.我现在出门一般都带着像机,遇到感兴趣的对象就照照,不仅是乐事,享受,也是生活的记录.

laojy 发表于 2015-1-13 19:57:5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3 20:12 编辑

近日郑州市雕塑公园开院,举办了雕塑展览。去看看还是很开眼界。所拍照片传到这里让大家也瞧瞧。


这是座木雕,头部的处理很别致。


焦裕禄


穆青,是他的关于焦裕禄的长篇报导传扬了焦裕禄精神






看到这座雕塑,我不禁失声笑了。想起了我与老伴就是这样在夏夜扑打影响睡觉的蚊子





(待续)

laojy 发表于 2015-1-13 20:27:02

(接上帖)

老太太的神态很生动





这座雕塑让人回忆起那个保守腐朽老迈不堪的晚清


这是用水管碗盘及钢筋等摆成的宴席,这也是雕塑?


看清楚这个机器猫是用什么堆砌而成


这个楼群全是用机器零件拼凑而成


这座钢铁拼焊成的人物说明什么?




上面两座雕塑表达是同一主题"高山流水",但是风格迥异.

laojy 发表于 2015-1-15 18:43:43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5 18:52 编辑

       郑州现在也出现了袖珍旅馆,有人叫太空仓旅馆,或者叫胶囊旅馆。这类旅馆可能北京早就有了,小地方的人总会少见多怪,感到挺新奇的。转发几幅照片,看看郑州的袖珍旅馆是什么样的。







对这类旅馆也有不同认识,转发如下:



在河南郑州,起源于日本的“胶囊”旅馆已悄然兴起。床铺、网络电视、无线网络,两平方米左右的舱房内一应俱全,而且价格便宜,很受学生、旅行者及求职的年轻人青睐。、
2014年12月19日,据《山东商报》报道,山东泰安一居民在自家住宅中设“胶囊旅店”,三室一厅的房间共设了28个隔间,按照每位48元一天的价格收取住宿费。当地派出所民警发现,旅馆并无任何执照,并且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随后将其责令关闭。


\

laojy 发表于 2015-1-15 19:14:19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5 19:20 编辑

在前面发焦裕禄与我穆青的雕像照片时想到了兰考县.转发一篇短文:

                                                 兰考之问谁来答?   

      作为焦裕禄之后的第十四任县委书记,王新军日前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的自问自答,被媒体冠名为“兰考之问”: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10万人没脱贫?为什么兰考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还那么多,社会矛盾大事小事不断?王新军反省总结了八个字:“缺乏担当,得过且过。”他还将去年曾经轰动舆论的袁厉害收养的孩子被烧死7个的恶性事件,归因于“长期漠视群众疾苦的恶果”。
      
      习近平在兰考对县一级领导干部要求中也有四个字:秉公用权。这可以和“兰考之问”互为表里。如果做到秉公用权,兰考还会半个世纪都没有脱贫吗?

      不妨对比一下,兰考民主生活会亮出来的那些“羞耻和痛心”的短处:为没有顺理成章地升官而失落,“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用权不是为百姓”;“本位主义严重”,致使县里棚户区改造的民生工程拖延一年多;没有实地调研,农田水利忽视了乡与乡的衔接,导致大片麦田枯萎;两箱酒,价儿超过农民一年收入,茶叶几百块一斤,够贫困学生半年花,“过去习惯了,现在觉得负罪”……

       亮丑揭短、触及灵魂、开诚布公,这是不少领导干部鲜有的经历。不过,流汗甚至流泪,都不是最终目的。查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领导干部的痛切剖析与自批其面,还得落到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落到在现实操作中切实回应并解开“兰考之问”。那么,为什么时隔50年,百姓的分量在有些官员的心中越来越轻?除了官员个人品质,深层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16 17:10:52


青春乐章(第12届全国美展提名奖作品)

laojy 发表于 2015-1-17 20:51:14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7 20:56 编辑

青年女歌手姚贝娜走了,她生前许诺捐献角膜,临终前劝父亲不要让妈妈为她的去世而悲伤.转发有关信息.并转发她所唱的一首歌曲的视频<随他去吧>

.       姚贝娜,1981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流行女歌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08年获得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金奖,成为青歌赛历史上首位百分冠军;同年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演唱.

      姚贝娜生前已签署眼角膜捐献书,一位26岁的深圳患者成为受助者之一,于16日在深圳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17日早上9时许,医生查房时确认:这位患者已能看到光明,其视力已达到0.2,且有望继续恢复。另一只角膜将捐献给成都的一位患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c1MTQ3Njg4/v.swf



laojy 发表于 2015-1-17 21:04:28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17 21:20 编辑

得知北京有一支大妈广场舞队伍.她们真是活得快乐幸福,不知里面有没有咱们的校友.有关图文转发如下,希望能让老师校友们受到感染,也都舞起来,哈哈.

       冬日的北京,在陶然亭公园,活跃着一支名为“冬冬水兵艺族”的广场舞军团。“大妈”身穿迷彩制服,头戴贝雷军帽,尽情舞动展现自己的风采。据介绍,这支近300多人的队伍里,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表演者最高年龄80岁,最低年龄45岁。在2014年北京市广场舞比赛中,“冬冬水兵艺族”取得了第一名佳绩。近年来,广场舞已经成了中国内地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活动之一,广场舞的表演形式不断发展,表演水平也逐步提高,已成为方兴未艾的重要民间艺术。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18 10:09:05

http://player.56.com/v_MTM0MjQ5ODM1.swf
邮票中的AK47步枪

胡涂人 发表于 2015-1-18 12:05:59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19 06:52:25

laojy 发表于 2015-1-17 21:04
得知北京有一支大妈广场舞队伍.她们真是活得快乐幸福,不知里面有没有咱们的校友.有关图文转发如下,希望能让 ...

这个地点是陶然亭公园里,中央芭蕾舞团就在那边,所以舞蹈人才很多,能够跳出比较高水平的舞蹈。现在网上只要一出现大妈广场舞的话题,几乎是一片谩骂声,主要是扰民意见,还有就是对老人的攻击,比如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等议论。其实,在远离居民居住区的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舞蹈健身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laojy 发表于 2015-1-20 20:39:48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1-20 20:45 编辑

校友老师可能有集邮的爱好者,不知<拜年>邮票买到手没有.转发一条过时的新闻.哈哈.
郑州市民排队抢购《拜年》特种邮票

1月10日,郑州集邮爱好者排队抢购《拜年》邮票。当日,中国邮政发行《拜年》特种邮票一套一枚,面值1.2元,这是中国邮政推出的“拜年系列品牌产品”第一套,有望成为继“生肖邮票”后的又一经典系列。该套邮票画面以两个卡通形象的儿童“欢欢”、“喜喜”为主要元素,服饰、配饰都具有现代特点,两边是代表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门墩,以及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的吉祥对联。背后是古典的朱漆大门,象征着富裕、殷实。门内有照壁一方,上贴福字和剪纸风格的羊形象。现代和古典的对比与融合,象征着中国拜年的传统文化由古至今,不断传承。




laojy 发表于 2015-1-21 18:36:39

      中国的春运让返乡回家过节的人总是感到紧张.但国外发展中国家在节日期间返乡回家过节的情景,与中国的春运相比那就是中国是小巫见大巫了.看到下面火车客运的照片,更让人感到恐怖.转发一组照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看了之后可能会稍感欣慰:中国还是比他们好些.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1-22 16:47:06

laojy 发表于 2015-1-21 18:36
中国的春运让返乡回家过节的人总是感到紧张.但国外发展中国家在节日期间返乡回家过节的情景,与中国的 ...

这照片是亚洲国家的情况,我早几年见过这照片,现在可能会好一些了。
大概是2010年圣诞前夕,就是12月24日,我从德国曼海姆回国,坐火车到法兰克福机场,火车上很拥挤,赶火车的人可能是德国人,也可能是欧洲其它国家人。我们三人一直站在两车厢之间的车门前,到站大约两小时的路程。看来各国都是在节日前交通紧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