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样街头小吃见不着了
<p>有一样街头小吃见不着了</p>
<p> 现在街上常见烤白薯,老远就闻着焦糊的香味,诱人食欲。买一块,“手捧着热山芋”。拿着烫,扔又可惜。双手来回倒替,剥皮,送进口中。绵软、甜香、栗子味儿。要正是饥饿难忍的当口儿,半块白薯下肚,立即缓解,精神头儿就上来了。难怪老北京穷苦人把白薯称作“大挡戗”。“来块大挡戗”!这是六十年前的旧话,没人说了。说,也没人听懂了。</p>
<p> 在先,街上还买煮白薯,现在断档,见不着了。煮白薯用细长条匀溜块的麦茬白薯,好煮易熟,省火。大铁锅,底儿上扣个盘子,白薯放射形一层层码放。加水,盖严,烧火,靠汤,闷熟。独轮车推到街口。预备粗瓷碟子,筷子或竹签子。锅边上一把餐刀,一个自制的小刷子(长竹筷子,头上捆点麻)。买的时候,餐刀扎白薯放到碟子上,顺手横切两刀成段。小刷子粘锅里稠糊糊的汤,淋在白薯上。递给你,用筷子或竹签子,悉听尊便。不设座。吆喝:“锅底儿唻,锅底儿唻”!挨锅底的白薯好吃,以此当广告。走街串巷的吃食,断档的不少。小吃店的东西,都没当年的味儿,有的连样儿都改了。像盆儿糕、甑儿糕、芸豆糕。见不着了。</p>
<p> 还是说白薯。饿了吃块白薯,当时管事。不禁时候,一会儿就又饿了。老百姓说:“白薯一溜屁,切糕二里地”。是切身的感受。(待续)</p><br/><br/> 上回LIFE那批照片里有2张卖这个的照片 好像叫“糊白薯”。“糊”读“呼”。 <font face="Verdana">没见过!更没吃过!</font> <p>“白薯一溜屁,切糕二里地”。</p>
<p>鲜活,亲切!</p> 真正的锅底是靠瓷盘子的最下层,既粘有白薯熬出的蜜又有靠锅边烤得焦脆的嘎渣,又脆又香又糯又甜,这是我们童年最爱。烀白薯的不用吆喝,光那甜香味多老远都闻得到。我们常假装捉迷藏,眼睛溜着那白薯锅。真等到最后才出手买几分钱的,还殃哥卖白薯的再饶点。再多给点蜜,卖主也会用手指点点我们的额头,说句"你这个馋丫头!"顺手再加点蜜。哈哈现在可没有讨价还价这么一说儿了。 晚辈认为当取 烀 字。 回斋主:有这一说。比煮贴切。似乎是外地传入的,烀?煳?不甚了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