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唐秦王陵参观记
<p><font face="Verdana">从北首岭遗址回到住处稍事休息,一看时间已经13点多,盘算着下午只能再去一个地方,最后选定了大唐秦王陵。隐约记得出火车站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大广告牌,说是有专线车直达,于是步行来到火车站,看了半天才发现,发车地点并不在这里。本想打车过去,但在火车站趴活儿的司机张口就要35,而且不打表,比起网上攻略介绍的25元黑车还要黑。当然,我也知道,全国各地任何一个火车站外趴活儿的司机,都不是什么善类,也懒得搭理他。扭头就去了公交车站,还是实行我的公交第一、环保出行的策略吧。给大唐秦王陵打了一个咨询电话,咨询员热情的告诉了我如何乘车。我按照她的指示,在火车站的公交站乘坐3路汽车到西关下车,然后走到前面的十字路口,右拐向北,大约100米处看到一辆红色的专车。说是专车,其实并不是秦王陵的班车,只是在那里设了一站。该车1小时一趟,在车里等了大约三四十分钟,司机看人上满终于开动起来。之前总听当地人说什么塬上,塬上的,但是一点没有概念,坐这专车一路开上陵塬,才真正体会了所谓的塬,就是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这陵塬北枕陇山,俯临渭水,三面环沟,东隔金陵河与贾村塬相望,西隔长寿河与紫塬相望,渭河悠然远去,从车上纵目望去,秦岭一脉尽收眼底,大唐秦王陵就在塬上的陵园村。</font></p><p> </p><br/> <font face="Verdana">下了车,就能看到一条水泥板路,直接通向大唐秦王陵的山门。<br/></font><br/> <p><font face="Verdana">此陵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年的历史,是唐朝晚期重臣李茂贞与夫人刘氏同茔不同穴的合葬陵寝。李茂贞是唐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原名宋文通。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武定军节度使,赐其皇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列入皇家典籍,昭宗时加封其为岐王、秦王。后唐庄宗时再封为秦王。公元924年薨于凤翔府,享年69岁,谥号敬忠。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在发掘前此地只余坟冢。</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门口有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立的省重点文物保护碑。虽然是省保,但这里现在归一家民营企业经营,建筑群中的山门、神道、祀殿、偏殿、假冢以及两座地宫,除地宫外,其他地面建筑都是近年新建。</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进入墓道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感觉周围都湿漉漉的。该墓道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为平行隧道,长14.7m,宽2.3m,拱形顶高2.9m。北段为坡道、由南向北呈下降之势,长44.6m,宽2.3m,拱形顶高约3.7m,其两侧墙上画有大量壁画,不时有人去摸上一摸。虽然此地的讲解员信誓旦旦的说这都是真迹,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我相信墓道原来确有壁画,但在一千多年后早就销亡殆尽,绝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些拙劣的垃圾货色。</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在墓道两侧墙内设有10个耳室,里面陈列的胡人马乐俑、三彩陶马俑、侍女立俑、胡马载乐俑、乐伎舞俑等也绝不似真品。</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花35元买票,进了山门,左右两边是华表,照片中的这个据介绍是真品。</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神道两侧安放的翁仲、石羊、石狮、石虎、石人、石马等,大都是仿品,无足可观。</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在神道北端修有“凸”形祭台,祭台上建有仿唐庑檐式吻兽祭祀大殿。在大殿两侧建有阙台,其下就是两个地宫的入口。</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一号地宫是李茂贞的地宫,全长120米,深达20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四部分构成,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石室墓。二号地宫是他夫人的,全长80米,由墓道、端门、庭院、墓门、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几部分组成。相比之下,李茂贞陵墓虽然比他夫人的要长,但结构明显简单多了。两座地宫建筑规模之大,在唐代王爷陵中极为罕见。</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由东侧进入李茂贞墓。悲催的是,由于我的脚架太显眼,只能寄存在工作人员那里,不让带下去,说是禁止拍照。我勒个去!~由于没有脚架,在幽暗的墓穴中,手持实在很难拍出清晰的照片,只好将就看了。</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墓道坡道北端与墓室大门相连。墓门为唐式重檐歇山式结构,全部用青砖材质砌成,并以青陶形状的圆形筒瓦,方椽头和各种斗拱构成,其外观庄重,结构精美。进入墓门,地坪正中,安放有大唐秦王墓志铭一合,其分为上、下两层,被罩在玻璃展柜中。</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甬道全用青砖砌墙,在两室之间的墙体上,离地0.3m处嵌镶有一组砖雕。共16幅,均为散乐图,图中除舞者外,均持各种汉族和胡人乐器,做演奏状,再现了墓主观看歌舞的场面。</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此墓室也为八边形穹窿顶,由青砖筑成,盗墓贼打的盗洞就在此处,由于室内太暗无法拍照,但大体和李茂贞地宫的穹窿顶相类似。在东、西、北三方分设耳室,但独特的是后室中的耳室均为子母室,即大室中再分设小耳室,形成室中有室,其在空间节奏上处理的十分成功,在这些耳室内北部的耳室中分设着2个小耳室,东、西向耳室中分设着5个小耳室。后室的穹窿顶,采用了逐层内收,使券顶逐渐升起收口,共有45层青砖砌成。</font> </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2 9:31:33编辑过] <p><font face="Verdana">前行是地宫甬道,每边设有4个耳室,墙体为青砖砌筑,到了起券处突起单砖券台,横贯整个甬道,显得特别的开放,这正是先抑后收所彰现出特有的观瞻效果。</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甬道之后便是墓室,其墙壁与穹窿顶接壤处嵌有环绕一周的砖雕裙带,上为几何图案,下为裙折纹,均由阴刻线雕而成。墓室正中置李茂贞的石椁,石椁四周刻侍女图、门楣窗棂等图案。</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墓室其正北、正东、正西三面都设有耳室,三耳室地面和墓室均铺有方形青砖。后耳室有一尊“李茂贞石像”,据说,摸摸可以却病,所以游人入乡随俗,故而被摸得光可鉴人。千年前的石像,如果能被摸成这样,那真是出了鬼了,对于这种三流谎言我都懒的拆穿!</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墓室为直壁拱形石室,墓顶为穹窿状。</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从李茂贞的地宫出来,再从秦王祭祀大殿的西侧阙台下的券道中进去,就是他夫人的万年吉地。</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顺墓道斜坡而下,可直达端门。</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端门是唐代青砖仿木结构的歇式重瞻建筑结构,极为壮观,是整个秦王陵中最有代表性的王权建筑之一。整个端门高8m、宽4m,用青石封门、浑厚结实。其建筑非常精美,极具唐时的艺术特点,设计精致,做工精细,用青砖质地雕刻出来的仿木门窗,护栏、斗拱、筒瓦和人物栩栩如生。外露的方檐头,筒瓦滴水,屋面脊吻,由斗拱烘托而起,下为三间正殿,正中有砖雕的红色大门,门上镶嵌有泡钉,门环铺首。在大门两侧有直棂柜窗户,殿前有外插金柱子,正殿西侧偏殿外各有一门、门后站一侍女,东为开门迎客,西为关门送客,人物造形非常逼真,似乎可以呼之欲出,令人赞叹不已。整个端门龙脊飞甍,榫木斗拱,雕梁画栋,曲棂回廊,隔棚秀丽,浑然一体,体现出了唐代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亦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匠心独运和宏大气魄。端门之下以乱石堆砌支撑,如果遇到盗墓贼胆敢挪动,整座端楼就会垮塌,将盗贼压死。然而,富有经验的盗墓贼直接把盗洞打到夫人墓室的穹窿顶之上,因此,端门得以保留,但与秦王地宫一样,随葬的金银珠宝早已荡然无存。考古发掘时为了不破坏端楼,从旁边打了一个U字形的通道绕到后面。</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端门后为门庭,两侧设有壁龛,上部有瑞鸟衔草图组雕,每组由七幅组成,装饰性极强。壁龛南部东西分别为“二人抬轿图”和“八人抬轿图”砖雕,壁龛南北墙壁上为“汉人牵马图”、“胡人牵驼图”等砖雕。</font></p>
<p> </p><br/> <p>俺有李茂贞墓发掘报告一大厚册,这是一座五代时期墓葬。</p>
<p>李茂贞原姓宋,是残唐五代时期的关中军阀,因为他的性格不严酷,又对眼前事缺乏筹划,所以最终没有形成割据的政权。过去喜欢看五代史,对李茂贞、刘守光这样没能成功建国割据的,尤其感兴趣一点。</p> <p><font size="5">跟着开眼界,长知识。</font></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face="Verdana">“陈仓区”还叫“宝鸡县”时立的文保碑如今静静的躺在地上,说实话,我倒是蛮喜欢这平实的小碑。<br/>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现在陵园的经营管理方把李茂贞的墓抬成帝王陵,想来是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招揽生意,如去参观不用在意那些假古董,只需仔细观赏地宫便好。从秦王陵出来,走到马路边,犯起愁来——班车不知何时才会过来,我如何下塬啊!于是坐在路边休息,一会儿来了辆白色的黑小面,司机老远就朝我按喇叭,及至到了我跟前,要下窗户问我是否下塬,我说是,又问了价钱,司机说拉到西关4元,于是果断上车。到了西关又换乘公交车,很快回到住处,圆满结束了博物馆之旅的第一天行程。</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3 9:03:14编辑过] <p><font face="Verdana">从地宫出来,绕到后面,可见到假冢。</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向西就是李茂贞夫人地宫后面的所谓的唐砖“地面天象图”。讲解员介绍说,该图长8.6米,平均宽5.5米,呈南北向长方形,北宽南窄如同棺盖形状,中间隆起,四周翘起,如同一顶八抬大轿。无砖而空出的位置放上乒乓球,连成了“北斗七星图”,在已发掘的古墓葬中独树一帜。现在唐砖上设置的通风口,就是原来的盗洞所在。</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这些唐砖中,有一个向东指的齿牙状规则豁口,旁边还有砖摆成箭头,顺着齿牙状的砖往下“走”,便直达夫人墓室。这个箭头,为盗墓贼对墓室顺利实施“垂直打击”起了关键的“导航”作用。砖上的“手印”据说是当年工匠的“商标”,谁做的砖印谁的手印,如果有问题就能找到做砖的人。由于在地宫里看到太多假的东西,所以,我对这离奇的所谓“地面天象图”,箭头砖、手印砖之类的,心下颇有些不以为然。</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往外走的路上,看到了地上散落着一大堆的石刻残件,这件被玻璃罩着的千年马头,是1970年当时人民公社修建长陵水库,砸毁神道石雕的劫余之物,唯一幸存的文物真品。</font></p>
<p> </p><br/> <p><font face="Verdana">前、中墓室均由整根石条砌墙券顶,布局紧凑合理,大小得体,对称协调,室道直连,浑然一体,既不显的狭小拥挤,亦没有空旷疏散之感。中室前端置有一合墓主的墓志铭,志盖上线框中间阴刻着“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墓志铭”十二个非常清丽娟秀的篆字。四周覆斗形斜面上分别线刻着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四方神像,底座上书写着中楷铭文1648个,记述了墓主的生平。中室两侧分设耳室,在其中放置有香炉,铁鼎等生活和祭祀之物。其墓室北端与甬道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font></p>
<p> </p><br/>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