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系列之一:小时候的玩(2)
<p><font face="Verdana">小时候系列之一<br/>小时候的玩(2)<br/> 种花草是一种特殊的游戏,介于玩儿和劳动之间,现在想起来挺长学问的。我家住的那个院子中间有块很大的空地,此外各家门前也有些空地,开始大约是上边号召种蓖麻,所以空地上出现了绿色,后来便有人种了花草、向日葵、南瓜和豆角等等,于是如南泥湾一般成了风气,各家各户开荒种地,不但见缝插针,而且品种丰富。即将收获的时候,堂而皇之地爬上房去看豆角的成长情况,或者去给老倭瓜人工受粉,得意洋洋地向平时禁止孩子上房而自己又上不去的家长汇报房顶上的情况,心里不免陶陶而乐。院子里有两株很大的枣树,每年会结出许多的枣儿,所以打枣和分枣也是一件乐事。稍大些的孩子爬上高高的树干尽力摇晃,使枣落下来,大人和小些的孩子则负责拣拾。最多的一次,每户分到一只洗衣服的大盆和一脸盆。</font></p><p><font face="Verdana"> 现在我住的望京的小区里面,有很大一片建设预留地,好些人在上面种东西(主要是蔬菜),有一天见一对夫妇带了个三四岁的孩子种向日葵,问及原因,说是想让孩子看到植物从下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这个想法的确是不错的。<br/> 每年中春节是最快乐的时候,因为除了吃到平时极少吃到的食物,而且有充裕的时间——通常,作业大都是在春节之前完成,然后剩下的唯一事情就是玩。那时候,许多人家还保持着在大年三十放鞭炮迎神送神的习惯(当然在“破四旧”的年代是不敢这么说的),因此孩子们就有了一个乐趣。过年前,家长都要买回来炮仗,孩子的玩心大,所以老觉着买的数量不足,自然就不愿意一整挂点燃,所以,孩子手里的鞭炮差不多全被拆开成以便一个一个的放。因为炮仗的捻儿在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掉出来,所以这是一项需要认真的活儿。没捻儿炮仗撅开夹个带捻儿的便是“机枪架大炮”,不夹就是“呲花”。拆完了,男孩子的衣服口袋里便开始不断有炮仗了,一只手捏着香或烧着的木头(最好的是向日葵秆,有如真正的香一样经久不灭),想放时从兜里摸出一个。通常,放炮仗是男孩子比赛勇敢的时候,小时候很羡慕用手捏住“二踢脚”直接点燃,轻松地任它“砰”的一声飞向天空的人,后来则可以用手指头捏着“小鞭”尾巴放,再后来也就敢捏着放“二踢脚”了。不过有一次不小心把攥在手里的“钢鞭”点着了,炸的一只手掌肿疼了半天。<br/> 曾经把好些炮仗拆开,只为要火药。当时北京孩子看了电影《地雷战》,都自己做地雷玩。地雷有两类,一是用粗铁丝弯个U型,栓上皮筋拧紧,埋在土里,一旦碰上就会崩起浮土。另一种是用胶泥做成象形的圆形地雷,虽然样子可以很象,但却不能真爆炸。孩子们是不会想到危险的,他们开始寻找炸药。拆炮仗是个办法,但可惜炮仗装药太少,拆上几百也不够半个直径两寸的地雷用。于是有人按电影里说的自制炸药,所谓“一硝二磺三木炭”,配方里木炭最好办,烧点劈柴就解决了。硝到厕所墙上去刮——其实弄回来的多是尿碱。硫磺最难弄,当时电线杆子上的不少瓷瓶被打碎,为的是里面固定铁钉的硫磺。不过,没听说谁真做成了能使用的炸药,更没听说过谁的地雷产生了什么破坏性的效果。<br/>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游戏,与今天的游戏机、电脑之类相比简直无法摆上台面,但在今日的高科技时代,回首那时的游戏,却至少有几个高科技不能比拟的优点。第一,绝对环保,材料多为木、铁、砖瓦泥土之类,没有射线、污染,也不会对大自然造成特殊的危害,顶多是创造出一些诸如纸屑和木头渣子之类的可分解垃圾;第二,活动绝对是户外多于室内,现在叫有氧运动,贴近自然,在游玩的同时可以吸足了新鲜空气,非但全身能得到锻炼,而且绝对有利于预防肩轴炎症、颈椎病、腰颈肌肉劳损;第三,那时候的游戏大多数是群体活动,讲究的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况且那时孩子们没有独生子女的偏执和任性,他们很注意自己在群体里的位置——通常小的服从大的,经验少的听命于经验多的,所以倒有利于孩子们熟悉群体的秩序,颇有人文的味道。当然,在游戏中也充满着个人的尊严,比如,某个孩子如果以高级玩具要挟,企图获得尊重,常常会适得其反——没有这些高档玩具的孩子们,通常会以拒绝与他一起游戏作为回报。那是一个追求精神而少有物欲的年代,很少会有人——哪怕他是个孩子会以玩那个他们没有的玩具而丧失自己的尊严。<br/> 以今天的标准,那时候的游戏几乎全部都是低挡次的,但低档归低档,却有着今天的高科技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优越性。很可惜,现在的孩子们,不但失去了这样的游戏,而且时时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看不见的威胁,污染倒还不是最主要的,要命的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在和同龄人游戏中交流的机会,许多人说今日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冷漠自私,这与游戏有否关系,好象还没有人去考证。所以,即使我们可以给日益发达的科技以种种美好的评价,但是,包括它在内的因素却实实在在地造就了冷漠孤独的一代。可能正是在对游戏的反思中,我得到了许多反对高科技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看电视的四大名著,但却失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电视剥夺了人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从网上读更多的书籍,但却得不到那种不论姿势随心所欲地嗅着油墨香味听着哗哗翻动书页声音的综合的享受。<br/> 大概是年龄的缘故,回想儿时的游戏,时常会产生一种酽茶般的感觉,虽然不免苦涩,但颜色却是很浓的,也不能说没有味道。夏日的夜晚,在昏黄的路灯下面,大人劳累一天,穿着小背心大裤衩子悠然的扇着大蒲扇聊大天,或者隔着楚河汉界兵戎相见,要么没有顾忌地交流着各自的见闻和心得,而成群的孩子则忘乎所以地游戏,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悠哉乐哉的情景啊。即使是三九的严寒里,孩子们的游戏热情也依然丝毫不减,而且天越黑就越象打了鸡血,不到大人严厉催促甚至叫骂是绝不会主动回家的。玩得大汗淋漓,满身泥土,虽然不免遭到责骂,但吃起饭来却格外的香甜,只要一躺下便如死猪死狗,绝没有失眠的痛苦。</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30 19:56:40编辑过] 找到当年的感觉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