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糖 发表于 2004-5-25 11:44:00

中国建筑文化特征

北京四合院一】<br><br> <br>游览北京城,逛过皇宫殿宇、寺庙坛观、园林风光后,再去看看那些藏在大小胡同中的四合院,那是别有民俗情趣的。 <br>  四合院多为坐北朝南,东南角开门。门如屋宇,广为一间,顶似卷棚,不复“雀替”。门前有一对精致的石鼓。门内正中的照壁上,“平安”二字,灿然在目。 <br>  入门西去,五间南房一溜排开。北墙正中为“垂花门。”檐有垂莲,板饰雕花,门上红格髹出金字,或“鹤鹿同喜”,”或“富贵寿考”、推门而入,顿觉别有洞天。只见山石嗟峨,海棠若盖,芍药争芳,满庭春色,如火如茶。院内的布局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另有两间不大的耳房。居住的顺序:正房多住家长,厢房住晚辈,耳房隽秀,通常用作小姐的“闺房”。院中慢有十字雨路,俨如棋局。雨过天晴,院无积水,花畦越艳,葡萄欲滴,。姹紫嫣红,赏心说目。 <br>  讲究的四合院,在垂花门与厢房间有曲廊连接,称作“抄手游廊”。另在院酉北角开一小门,内有甬道,经此可去后罩房。正房与厢房间亦有廊相通,称作“穿山游廊”。厢房南侧各建一小房,名曰“蠡顶”,或居仆役,或充厨房。 <br>  正房光照光足,冬暖夏凉,最直读书养静。室内空间,多用隔窗、落地罩、栏杆罩等巧作布局,满屋皆呈深棕色。客人进来,如见法书在壁,满架珍玩,绢绫护窗,花团锦簇,便知是官宦人家了。书香门第则不同,唯见大小书柜,上叠至棚。柜门凹有绿字,如“史记”’、“汉书”、“渊鉴类函”、“诸子集成”等。兼有文稿在案,笔砚横陈,一派儒生气,盈室樟木香。如果屋内镜光闪闪,陈设奢华,颇多洋气,偏少图书,即可肯定是商人无疑。 <br>  门外来客,能给四合院带来意外的乐趣。普通客人多被让至南屋客房,主客寒喧,敬烟奉茶,谈话毕,客即告辞,一般不留客饭。对于贵客、父执、世交、则至正房,陪谈不倦,敬礼有加。如系至交,则主人神采飞扬,倍加亲热。于是谈学问、谈家务、谈新闻,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有时还要设宴款待,于是淘米声、切菜声、油煎声.便会纷纷而起,直至笼腾热雾,廊溢向香。 <br>  庭院清幽的北京四合院,一直受到鲁迅的青睐。许广平在“两地书”中曾生动地描写道:“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雨声之渐沥,时而窥月光之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微风振枝,熟果坠地,似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淡淡数语,四合院的幽静清新,已跃然纸上。 <br> <br>【北京四合院二】<br><br> <br>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br>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br>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br>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br>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br>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br>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br>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br>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br>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br>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r>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户。 <br>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br>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 <br>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烧炕用煤多产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区别,煤末与黄土摇与煤球,供烧炕或做饭使用。 <br>  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熄灭,则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妇每天早晨起床就将炉子提至屋外(为防煤气中毒)生火,成为北京一景。 <br>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br>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崐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br>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br><br>

人民大会糖 发表于 2004-5-25 11:45:00

广州骑楼<br>广州市民不爱说自己,想问他们生活的过去与现在,第一句回答经常是:&quot;都是这样啦。&quot;到底怎样?没了下文。都说广州是个包容的城市,很多人放放心心来到这里,大胆释放出各自的习惯、方式与技能。不知不觉中,精髓被同化吸收,融合为广州的方式与特色。骑楼,就是这么无声无息、无色无味地渗入而来,自成风格。<br><br>不知不觉融进来的建筑<br><br>关于骑楼的来历有二:一是来自国外,比如在伯尔尼旧城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骑楼构成了他们幽雅的城市面貌。而在亚洲的传播,则从马六甲到广州、再到上海。二是源自中国吊脚楼,不光是广州,国内外许多地区都有。<br><br>南方沿海的骑楼,初步划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立面上堆满了浮雕图案。粤派骑楼以广州为中心,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满州风格和欧式风格。<br><br>对于务实的广州老百姓,这种理解再人情不过。没人在意来龙去脉,骑楼就是他们居住、经商的场所,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除了方便还是方便,所以它被喻为风雨廊。<br><br>我老爱在上下九、龙津西、人民路等地转着圈地看骑楼,结果发现,广州的骑楼建筑多数为2到4层: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是住宅,临街立面是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彼此间连绵不断,形成柱廊。柱距4米,进深4米,净高5、6米,屋主自行建筑设计,风格各异。当然,骑楼也有无柱的。骑楼较精确的定义是:&quot;一个有人可以活动的悬空空间&quot;。因此在香港,阳台也叫骑楼。<br><br>不知不觉适应的人群<br><br>韩姨和老伴刘伯住在一栋说不清来历的骑楼里。没住过骑楼的人,该是连门都摸不着的。我知道门牌后还要问保安。他指着一个卖火花的妇女说:上去吧。我迷惑地走到妇女面前,她马上移开了凳和纸箱。一条深深的一人宽木楼梯,突然出现了!<br><br>我与二老聊住骑楼的家常,韩姨表示现在住得不心安,因为房子是屋主交别人转租的,现在屋主难寻,房产不定,总有人催他们搬。&quot;这房子好老了,临街有点吵,但有四大方便,吃、看、行街、交通?quot;我对&quot;看&quot;表示费解,韩姨说:&quot;逢年过节,一些大型的活动都在这一带搞,我们住骑楼,可是大开眼界。&quot;说到方便,刘伯也加入了,大谈以前临水近,吃蟹虾多方便。最后我问:如果有商品房还想不想住骑楼?两位老人表示,还是愿意住设施好点的住宅。<br><br>李先生是牙医,全家住在骑楼里。在他的诊所里,地砖依然保留着早期的英国货,光滑平整。李医生住骑楼的年份虽不及这砖长,却感情深厚。<br><br>骑楼里的风景渐变<br><br>我与同学去看望她姑婆那次,在骑楼住过一晚。我们整晚被老鼠吵着,后来,老鼠干脆下来蹿过我们的脚面,一晚无眠。<br><br>地道本土产骑楼设施有缺陷,没洗手间。广州人只能悄悄夜间行事,称&quot;倒夜香&quot;。<br><br>在广州,接受骑楼、热爱骑楼的占多数。好像那位同学的姑婆不是少钱,而是不想搬,她习惯了每天早上去&quot;陶陶居&quot;饮茶、天气晴好看街景的日子。<br><br>李医生同样,他说小时候一入夜,小贩们便敲着响板出动,有卖猪油糯米鸡的、云吞面的、芝麻糊的,还有拉人力车的&quot;祥子&quot;,晃悠着一车子的油烟穿街走巷。<br><br>而胡文中印象最深的,是骑楼巷中的南乳花生肉、冬天的热蔗和头上顶着大筐、卖新鲜出炉酥皮面包的小贩。<br><br>不过最幸福的是汤国华老师,住解放路。那里的骑楼借鉴了西方文化,不但有洗手间,还有3个中国式天井。&quot;小时候我们男孩在骑楼里捉迷藏,女孩跳橡皮筋……&quot;<br><br>往日的风情画已经墨淡色消,今天的生活永远需要新的内容补充。<br>

人民大会糖 发表于 2004-5-25 11:45:00

上海石库门<br>上海开埠后,洋人蜂拥而至。开始,华洋是分居的。1860年后,太平军向上海推进,苏南、浙西的大批难民涌入租界避难。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租界当局动员房地产商尽快兴建住宅。这些住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又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排联样式。<br><br>石库门由何得名,至今说法不一。据观察,石库门住宅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成为普遍的说法。 <br><br>石库门的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而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与江南地面阴湿,小康人家多择楼房而居、求高爽有关。此外鉴于租界地价昂贵,民居向空间发展较为经济。这种两层楼连接式排列的民居与传统分散式、院落式住宅不同<br>,给人一种紧凑新颖而不再是轩朗古旧之感。 <br><br>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海派文化中有个非常典型的词:“洋泾浜”,意指“中西之间”,石库门的居民布局和建筑风格可说是真正的“洋泾浜”。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莫不是洋文化的延续,虽然,出于市场的考虑,保留了天井、客堂等中国传统的东西,但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思想开放、性格随和、思路敏捷、处事精明。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了一种文化。<br>为石库门做新包装的是香港瑞安集团。<br><br>被他们选作包装对象的老房子在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淮海中路以南,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 沿着黄陂南路走,在一片石库门住宅中,这几幢房子似乎并不显眼,仔细留意才会发现墙面、门窗比一般的房子整齐、精致,可如果你有心推门而入,却会发现里面完全成了一片新天地。 在这里走走,眼前的景象对上海人来说真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青砖铺地的窄窄弄堂,一边是一扇扇威严的黑漆大门,有着黄灿灿的铜环,一边是小小的后门;弄堂的两头有高高的拱型门楼,上面留着石刻的弄名......不同的是,这弄堂没有了惯常石库门的杂乱拥挤,在午后阳光的余辉下,青砖黛瓦给人一种少有的宁静,也许,石库门住宅建造之初,本该是这样一种气氛。 推开黑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充满着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完完全全的中西合璧。青砖和木梁撑起的斜面屋顶、挑出的老虎天窗下是现代造型的楼梯;天井装上了玻璃顶棚,黑漆铜环的大门前摆放着西式沙发椅,红木靠儿上飘来咖啡的香味,还有原汁原味的的木地板、做工道地的百叶窗的气派的木头圆柱...... <br><br>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这个名为“上海新天地”的房产的样板房:一列6套石库门单元被打通,布置成了一个私人会所的模样,装饰品和家具的选用都尽量体现本世纪初的情调。发展商的宗旨是对保留的石库门建筑整旧如旧,让它重现当年的风光和韵味。内部彻底翻新,安装种种现代化设备。 为了合理规划,瑞安公司请来对旧城改造有经验的美国活特佳帕塔设计事务所和新加坡日建国机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并邀请了海内外文化建筑界的知名人士出谋划策,方案仍在不断修正,目的就是要尽量保持原来石库门的风味。<br><br>

静安白云客 发表于 2009-9-5 13:19:00

很好的小知识嘛,收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建筑文化特征